第1章 光和光度量 1
1.1 光的基本概念 1
1.1.1 光的本质 1
1.1.2 光谱光视效率 5
1.2 常用的光度量 6
1.2.1 光通量 6
1.2.2 发光强度(光强) 7
1.2.3 照度 8
1.2.4 光出射度(出光度) 8
1.2.5 亮度 9
1.3 材料的光学性质 10
1.3.1 反射、透射和吸收比 10
1.3.2 光的反射 11
1.3.3 光的折射与透射 13
1.3.4 亮度系数 15
1.3.5 材料的光谱特征 17
1.3.6 材料的其他光学特性 18
思考与练习 19
第2章 光和视觉 20
2.1 视觉的生理基础 20
2.1.1 眼睛的构造 20
2.1.2 视觉产生过程 22
2.1.3 司辰视觉(人类昼夜节律系统) 22
2.2 视觉特性 23
2.2.1 暗视觉、明视觉和中间视觉 23
2.2.2 视觉阈限 25
2.2.3 视觉适应 25
2.2.4 后像 26
2.2.5 眩光 26
2.2.6 个人差别 28
2.3 视觉功效 28
2.3.1 对比敏感度、可见度 29
2.3.2 视觉敏锐度(视力) 29
2.3.3 视觉感受速度(察觉速度) 30
2.3.4 视亮度 30
思考与练习 30
第3章 颜色 32
3.1 颜色视觉 32
3.1.1 视网膜的颜色区 32
3.1.2 颜色辨认 32
3.1.3 颜色对比和颜色适应 33
3.2 颜色的特性 33
3.2.1 颜色的特性 33
3.2.2 颜色立体 34
3.2.3 颜色环 34
3.2.4 颜色混合定律 35
3.3 表色系统 36
3.3.1 孟塞尔表色系统 36
3.3.2 CIE表色系统 37
3.4 光源的显色性 43
3.4.1 光谱能量(功率)分布 43
3.4.2 色温(色温度) 45
3.4.3 显色性 46
思考与练习 47
第4章 照明电光源 48
4.1 概述 48
4.1.1 热辐射特性 48
4.1.2 气体放电原理 49
4.2 白炽灯 52
4.2.1 白炽灯的构造 52
4.2.2 白炽灯的光电参数 53
4.3 卤钨灯 54
4.3.1 卤钨循环 55
4.3.2 卤钨灯的结构与参数 55
4.3.3 卤钨灯的应用 55
4.4 荧光灯 56
4.4.1 荧光灯的分类及其参数 56
4.4.2 荧光灯的特性 59
4.4.3 荧光灯的工作线路 62
4.4.4 电子镇流器 63
4.5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灯) 65
4.5.1 HID灯的结构与参数 65
4.5.2 HID灯的工作特性 66
4.5.3 HID灯的工作线路 69
4.5.4 常用产品及其应用 70
4.6 低压钠灯 71
4.7 电致发光光源 72
4.7.1 发光二极管的原理和结构 72
4.7.2 单个发光二极管的特性 73
4.7.3 发光二极管的应用 76
4.7.4 有机发光光源(OLED) 77
4.8 照明电光源性能比较和选用 78
4.8.1 电光源性能比较 78
4.8.2 电光源的选用 80
思考与练习 81
第5章 照明灯具(灯具) 82
5.1 灯具的特性 82
5.1.1 光强空间分布特性 82
5.1.2 亮度分布和遮光角 85
5.1.3 灯具效率 89
5.2 灯具的分类 89
5.2.1 按灯具出射光线的分布分类 90
5.2.2 按外壳防护等级分类 95
5.2.3 按防触电保护分类 96
5.2.4 按维护性能分类 97
5.2.5 按支撑安装面材料分类 97
5.3 灯具的选用 97
5.3.1 照明设计中选用灯具的基本原则 97
5.3.2 配光的选择 98
5.3.3 按环境条件选择 98
5.3.4 按防触电保护要求选择 99
5.3.5 经济性 99
5.4 电器附件选用 99
5.4.1 镇流器 99
5.4.2 触发器 100
5.4.3 变压器 101
5.4.4 镇流器的能效 101
思考与练习 103
第6章 照明控制 105
6.1 概述 105
6.1.1 营造良好的光环境 105
6.1.2 节约能源 105
6.2 照明控制策略与方式 105
6.2.1 照明控制策略 105
6.2.2 照明控制方式 107
6.3 照明控制系统 109
6.3.1 控制系统的类型 109
6.3.2 控制层次 110
6.4 照明控制的基本硬件 110
6.4.1 开关元器件 110
6.4.2 调光装置 111
6.4.3 传感器 111
6.4.4 控制器 112
6.4.5 通信 112
6.5 分布式照明控制系统 112
6.5.1 总线技术 113
6.5.2 分布式照明控制系统介绍 115
6.6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120
6.6.1 数字式可寻址照明控制接口标准DALI系统 120
6.6.2 DMX512系统 122
6.6.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发展 123
思考与练习 126
第7章 照明计算 127
7.1 平均照度计算——利用系数法 127
7.1.1 基本计算公式 127
7.1.2 利用系数的有关概念 128
7.1.3 概算曲线与单位容量法 130
7.2 利用系数的求法 131
7.2.1 光通传递理论 131
7.2.2 解联立方程求解利用系数 133
7.3 点光源直射照度计算(平方反比法) 135
7.3.1 点光源水平照度计算 135
7.3.2 任意倾斜面照度计算 137
7.4 线光源直射照度计算(方位系数法) 138
7.4.1 线光源的光强分布 138
7.4.2 基本计算方法 139
7.4.3 被照点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 143
7.5 面光源直射照度计算 143
7.5.1 等亮度面光源的照度计算 143
7.5.2 非等亮度面光源的计算 145
7.6 反射(间接)照度计算 146
7.6.1 水平面照度 146
7.6.2 垂直面照度 147
7.7 平均亮度计算 148
7.8 室外场地泛光照明的计算——有效光通量法 149
7.9 道路照明计算 152
7.9.1 照度计算 152
7.9.2 平均照度与平均亮度的换算 155
7.10 不舒适眩光计算 156
7.10.1 统一眩光值(UGR)的计算 156
7.10.2 眩光值(GR)的计算 158
7.11 照明计算软件 159
7.11.1 在室内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159
7.11.2 在道路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162
思考与练习 165
第8章 照明光照设计 166
8.1 概述 166
8.2 照明方式和种类 167
8.2.1 照明方式 167
8.2.2 照明种类 168
8.3 照明质量评价体系 168
8.3.1 以客观物理量为主的照明质量评价体系 169
8.3.2 光线方向性的质量评价 174
8.3.3 以光环境为主体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176
8.4 灯具布置 176
8.4.1 对室内灯具布置的要求 176
8.4.2 距高比s/h的确定 177
8.5 建筑化照明 178
8.5.1 效果分析 178
8.5.2 技术处理 181
8.6 办公室照明 182
8.6.1 照明质量 182
8.6.2 光源和灯具选择 185
8.7 学校照明 186
8.7.1 照明质量 186
8.7.2 普通教室和阶梯教室照明 186
8.7.3 图书馆照明 189
8.8 工厂照明 190
8.8.1 照明质量 190
8.8.2 自然光照明 190
8.8.3 一般照明 190
8.8.4 控制室照明 192
8.8.5 检验工作照明 192
8.8.6 特殊场所照明 193
8.8.7 无窗厂房照明 194
8.9 商店照明 196
8.9.1 照度水平 196
8.9.2 营业厅一般照明 196
8.9.3 陈列柜和橱窗照明 199
8.9.4 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商品对照明的要求 201
8.10 体育运动场所照明 202
8.10.1 体育照明的一般要求 202
8.10.2 体育馆照明 204
8.10.3 游泳馆照明 206
8.10.4 室外运动场所照明 207
8.10.5 体育照明应用软件 215
8.11 道路照明 215
8.11.1 照明质量 216
8.11.2 光源选择 217
8.11.3 灯具选择与布置 218
8.11.4 隧道照明 220
思考与练习 223
第9章 室外环境照明 224
9.1 概述 224
9.1.1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24
9.1.2 城市公共空间照明的作用 224
9.1.3 室外环境照明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225
9.1.4 我国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有关技术文件 226
9.2 城市夜景照明规划 226
9.2.1 总体规划 227
9.2.2 详细规划 227
9.2.3 景区群体形象设计与单体设计 228
9.2.4 照明与表现 228
9.2.5 照明与节能 229
9.2.6 夜景意象(效果)图 230
9.2.7 创建有城市特色的夜景照明 230
9.3 泛光(投光)照明 231
9.3.1 选择被照物体 231
9.3.2 投光照明技术 231
9.3.3 设施的类型与投光灯的布置 232
9.3.4 照明质量 236
9.3.5 光源和灯具选择 238
9.3.6 照明计算 238
9.3.7 动感投光照明 240
9.4 室外装饰照明 241
9.4.1 轮廓照明 241
9.4.2 内透光照明 243
9.4.3 自发光照明 243
9.4.4 灯光表演 244
9.5 城市广场环境照明 244
9.5.1 城市广场使用者的需求 244
9.5.2 城市广场环境照明质量要素及评价 245
9.5.3 对广场所用灯具的要求 248
9.6 光污染 250
思考与练习 252
第10章 照明电气设计 253
10.1 概述 253
10.2 照明供电 253
10.2.1 照明对电压质量的要求 253
10.2.2 照明负荷分级 255
10.2.3 照明供电网络 255
10.3 照明线路计算 257
10.3.1 照明负荷计算 257
10.3.2 照明线路电压损失计算 259
10.4 照明线路保护 262
10.4.1 保护装置的选择 263
10.4.2 保护电器的选择 266
10.5 电线、电缆选择与线路敷设 268
10.5.1 电线、电缆型式选择 268
10.5.2 绝缘材料、护套及电缆防护结构的选择 269
10.5.3 绝缘水平选择 269
10.5.4 电线、电缆截面的选择 269
10.5.5 线路敷设 271
10.6 照明装置的电气安全 271
10.6.1 安全电流和电压 271
10.6.2 电击保护(防触电保护) 271
10.6.3 照明装置及线路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272
10.7 照明节能与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272
10.7.1 照明节能 272
10.7.2 照明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273
思考与练习 274
第11章 光的测量 275
11.1 光检测器 275
11.1.1 工作原理 275
11.1.2 光电池的基本特性 276
11.2 光度测量 278
11.2.1 照度测量 278
11.2.2 光强测量 279
11.2.3 光强分布(配光特性)测量 279
11.2.4 光通量测量 281
11.2.5 亮度测量 283
11.3 灯具光强分布(配光特性)测量举例 283
11.3.1 测量装置及要求 284
11.3.2 测量原理 285
11.3.3 测量方法 286
11.3.4 光强分布曲线(配光曲线)及其数值 286
11.4 颜色的测量 286
11.4.1 光源色度的测量 286
11.4.2 物体表面颜色的色度测量 287
11.5 LED灯具的测量 287
11.5.1 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287
11.5.2 能效和总光通量的测量 288
11.5.3 绝对光强分布的测量 288
11.5.4 全空间分布光度测量 288
11.5.5 空间颜色不均匀性测量 288
11.6 光的现场测量 289
11.6.1 照度测量 290
11.6.2 亮度测量 290
11.6.3 主观评价 292
11.7 室内照度测量——实验指示书 293
11.7.1 实验目的 293
11.7.2 实验前的准备 293
11.7.3 实验设备 293
11.7.4 实验项目 293
11.7.5 注意事项 294
11.7.6 实验报告 294
11.8 室内亮度测量——实验指示书 295
11.8.1 实验目的 295
11.8.2 实验前的准备 295
11.8.3 实验设备 295
11.8.4 实验项目 295
11.8.5 注意事项 296
11.8.6 实验报告 296
思考与练习 297
第12章 照明设计基本流程及内容 298
12.1 照明设计的基本流程及内容 298
12.1.1 照明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98
12.1.2 照明设计的基本阶段和内容 298
12.1.3 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00
12.2 土建图的阅读 300
12.3 电气图绘制要求 306
12.4 夜景照明设计案例 308
12.4.1 某工业园区行政中心现状与分析 309
12.4.2 景观照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309
12.4.3 施工招标图示例 312
附录 315
参考文献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