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兽医学的概念 1
二、中兽医学发展简史 1
三、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7
四、学习中兽医学的目的和方法 9
基础理论篇 13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13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3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3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14
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16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9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9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9
三、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22
四、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 24
第二章 脏腑学说 25
第一节 概述 25
一、脏腑学说的概念 25
二、脏腑学说的内容 25
第二节 五脏 26
一、心 26
二、肺 27
三、脾 29
四、肝 31
五、肾 33
第三节 六腑 35
一、胆 35
二、胃 36
三、小肠 36
四、大肠 37
五、膀胱 37
六、三焦 37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38
一、脏与脏的关系 38
二、腑与腑的关系 40
三、脏与腑的关系 41
第三章 气、血、津液 43
第一节 气 43
一、气的基本概念 43
二、气的生成 44
三、气的运动 44
四、气的生理功能 45
五、气的分类 46
第二节 血 47
一、血的概念 47
二、血的生成 47
三、血的生理功能 47
第三节 津液 47
一、津液的概念 47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48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48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9
一、气和血的关系 49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49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50
第四章 经络 51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系统 51
一、经络的概念 51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51
第二节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53
一、十二经脉 53
二、奇经八脉 54
第三节 经络的主要作用 54
一、生理方面 55
二、病理方面 55
三、治疗方面 55
第五章 病因病理学说 57
第一节 病因病机概述 57
第二节 病因 58
一、外感致病因素 58
二、内伤致病因素 63
三、其他致病因素 64
第三节 病机 67
一、邪正消长 67
二、升降失常 68
三、阴阳失调 68
第六章 辨证 70
第一节 基本概念 70
第二节 八纲辨证 70
一、表里 70
二、寒热 72
三、虚实 75
四、阴阳 77
五、八纲辨证与八证论 78
第三节 脏腑辨证 79
一、心与小肠病证 79
二、肝与胆病证 80
三、脾与胃病证 82
四、肺与大肠病证 84
五、肾与膀胱病证 86
第四节 气、血、津液辨证 87
一、气病辨证 87
二、血病辨证 88
三、津液病辨证 89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90
一、卫气营血证治 90
二、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92
第七章 防治法则 93
第一节 预防 93
一、未病先防 93
二、既病防变 94
第二节 治则 95
一、扶正与祛邪 95
二、治病求本 96
三、同治与异治 99
四、三因制宜 99
五、治疗与护养 100
第三节 治法 101
一、内治法 101
二、外治法 106
中药方剂篇 109
第八章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109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储藏 109
一、中药的产地 109
二、中药的采集 110
三、中药的储藏 112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113
一、炮制的目的 113
二、炮制的方法 114
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 116
一、四气五味 117
二、升降浮沉 119
三、归经 120
四、毒性 121
第四节 中药的配伍 122
一、配伍关系 122
二、用药禁忌 124
第五节 方剂的基本结构与成方的加减变化 125
一、方剂的基本结构 125
二、方剂的加减变化 126
第六节 中药的剂型、剂量与用法 127
一、中药的剂型 127
二、中药的用药剂量 129
三、中药的用法 130
第七节 中药的化学成分简介 130
一、中药的化学成分概述 130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分类 131
第九章 常用中草药与方剂 135
第一节 解表药与解表方 135
一、解表药 135
二、解表方 144
第二节 清热药与清热方 147
一、清热药 147
二、清热方 162
第三节 泻下药与泻下方 169
一、泻下药 169
二、泻下方 174
第四节 消导药与消导方 176
一、消导药 176
二、消导方 178
第五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与化痰止咳平喘方 179
一、化痰止咳平喘药 179
二、化痰止咳平喘方 187
第六节 温里药与温里方 190
一、温里药 190
二、温里方 194
第七节 祛湿药与祛湿方 197
一、祛湿药 197
二、祛湿方 209
第八节 理气药与理气方 214
一、理气药 214
二、理气方 219
第九节 理血药与理血方 221
一、理血药 221
二、理血方 235
第十节 收涩药与收涩方 240
一、收涩药 240
二、收涩方 244
第十一节 补益药与补益方 246
一、补益药 246
二、补虚方 266
第十二节 平肝药与平肝方 273
一、平肝药 273
二、平肝方 280
第十三节 安神开窍药与安神开窍方 282
一、安神开窍药 282
二、安神开窍方 286
第十四节 驱虫药与驱虫方 287
一、驱虫药 287
二、驱虫方 291
第十五节 外用药与外用方 292
一、外用药 292
二、外用方剂 296
针灸技术篇 301
第十章 常用穴位及针治 301
第一节 犬的常用穴位及针治 301
一、头部穴位 301
二、躯干部穴位 302
三、前肢部穴位 303
四、后肢部穴位 304
五、犬常发病针灸治疗简表 304
第二节 牛的常用穴位及针治 307
一、头部穴位 307
二、躯干部穴位 309
三、前肢部穴位 310
四、后肢部穴位 311
五、牛常发病针灸治疗简表 312
第三节 猪的常用穴位及针治 316
一、头部穴位 316
二、躯干部穴位 317
三、前肢部穴位 319
四、后肢部穴位 319
五、猪常发病针灸治疗简表 320
第四节 马的常用穴位及针治 324
一、头部穴位 324
二、躯干部穴位 325
三、前肢部穴位 328
四、后肢部穴位 329
五、马常发病针灸治疗简表 330
第十一章 针灸基础 334
第一节 针灸用具 334
一、针具 334
二、灸烙用具 339
第二节 基本操作 340
一、施针前的准备 340
二、选配穴原则规律及取穴定位方法 341
三、施针的基本技术 342
四、施针时意外情况的处理 349
第十二章 针灸疗法 350
第一节 针术 350
一、白针疗法 350
二、血针疗法 351
三、火针疗法 352
四、电针疗法 353
五、水针疗法 355
六、埋植疗法 356
七、激光针灸疗法 357
八、穴位磁疗法 359
第二节 灸烙术 360
一、艾灸 360
二、温熨 362
三、烧烙 363
四、拔火罐 365
第三节 针灸的作用原理 367
一、针灸作用途径 367
二、针灸的作用 368
病证防治篇 373
第十三章 常见病证防治 373
一、发热 373
二、咳嗽 376
三、喘证 377
四、腹痛 378
五、泄泻 381
六、痢疾 383
七、便秘 384
八、黄疸 385
九、淋证 385
十、不孕症 387
十一、胎衣不下 388
十二、虫证 388
十三、疮黄疔毒 389
参考文献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