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1
第一节 列强侵略的加深 3
一、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3
二、八国联军入侵与《辛丑条约》 8
三、列强瓜分中国 16
四、边疆危机 28
第二节 垂暮的大清王朝 33
一、腐朽的清廷 33
二、民生维艰 40
第三节 救国之路的探索 44
一、洋务运动 44
二、戊戌变法 60
三、义和团运动 71
四、自立军起事 75
第二章 革命的原起 78
第一节 孙中山倡导革命 80
一、孙中山的青少年时期 80
二、兴中会成立 86
三、1895年广州起义 93
四、孙中山伦敦蒙难 97
五、惠州起义 101
第二节 知识界的觉醒 106
一、留日学生的爱国先声 106
二、革命书报刊行 112
三、拒俄运动 118
四、“《苏报》案” 120
第三节 革命小团体的涌现 122
一、黄兴与华兴会 122
二、光复会 127
三、科学补习所 130
四、其他革命小团体 132
第三章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与革命形势的高涨 134
第一节 中国同盟会 136
一、同盟会的成立 136
二、国外同盟会组织和孙中山的筹饷活动 149
三、国内同盟会组织 157
四、其他革命团体 167
第二节 思想战线上的论争 177
一、《民报》和其他革命报刊 177
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92
第三节 反清武装斗争 197
一、萍浏醴起义 197
二、潮州黄冈起义 199
三、惠州七女湖起义 202
四、钦廉防城起义 204
五、镇南关起义 206
六、钦廉上思起义 209
七、云南河口起义 211
八、皖浙起义 213
九、安庆马炮营起义 215
十、广州新军起义 217
十一、黄花岗起义 219
十二、革命党人的暗杀活动 227
第四节 立宪运动与群众风潮 231
一、群众自发斗争 231
二、立宪运动 235
三、保路运动 243
第四章 武昌首义 250
第一节 武昌起义的准备 252
一、湖北共进会的成立与活动 252
二、文学社的成立与活动 257
三、起义的准备 261
四、“宝善里炸弹案”与“彭刘杨”三烈士就义 265
第二节 武昌起义 270
一、从工8营到楚望台 270
二、攻克督署与武昌光复 274
三、汉阳、汉口起义 279
第三节 鄂军都督府 283
一、都督府的组建 283
二、都督府的文告与举措 292
三、湖北各属响应 299
第四节 阳夏保卫战 303
一、清军南下与民军迎敌 303
二、刘家庙大捷 308
三、汉口防守 312
四、汉口失守 317
五、黄兴出任民军战时总司令 324
六、汉阳失守 331
第五章 各省响应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342
第一节 各省响应 344
一、湖南首应 344
二、陕赣晋滇新军起义 349
三、沪浙苏皖闽独立 356
四、黔桂粤川光复 363
五、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369
六、直鲁豫新甘及东北三省 375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 381
一、南北议和 381
二、筹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386
三、孙中山就职 390
四、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机构 397
五、南京临时政府的活动 407
六、北伐与暗杀 415
七、清帝退位 422
第六章 革命的终结 426
第一节 袁世凯北京临时政府 428
一、孙中山辞职 428
二、迎袁南下与北京兵变 438
三、袁世凯就职 443
第二节 巩固共和的努力 450
一、南京留守府 450
二、孙中山、黄兴北上 453
三、同盟会改组 461
第三节“二次革命” 465
一、“宋案”与“二次革命”的发动 465
二、“二次革命”的失败 480
大事年表 489
后记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