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远古—隋唐 2
乐声篇 2
古老的恋歌—涂山女之歌 2
周代宴饮中的“歌诗必类” 3
畅达民意的谣曲 5
最早的乐歌总集《诗经》 6
慷慨悲愤《易水歌》 8
霸王别姬《垓下歌》 9
刘邦击筑歌《大风》 9
声微志远是《幽兰》 10
醉酒亦得琴中曲 11
曲中梅花渡千秋 12
戈矛纵横《广陵散》 13
最是离情《阳关》调 16
断肠声哀《何满子》 17
琴中《离骚》诉忧愤 18
乐器篇 20
八千多年前的乐器——舞阳贾湖骨笛 20
古老的原始乐器——骨哨 21
原始人音乐心理的遗存——陶埙 23
华夏钟声响于何时? 24
商代虎纹大石磐 26
古代社会的鼓类乐器 26
周代的乐器分类——“八音” 28
先秦音乐的杰出成就——曾侯乙墓乐器 28
古代音乐的“化石”——敦煌石窟音乐 31
唐风余韵存人间——前蜀王建墓伎乐队 34
感荡心志觅知音——琴 39
倚歌鼓瑟多柔情——瑟 41
张弦促柱弹秦声——筝 42
总是关山旧别情——琵琶 43
三十六簧能唤凤——笙 44
虞舜雅音自凤箫——排箫 45
独感离乡万里人——笳 46
何人不起故园情——笛 47
一曲两杖鼓声急——羯鼓 49
广首纤腹乐声高——细腰鼓 49
弹尽天下崛奇曲——箜篌 50
一曲羌人起归心——箎 52
莫使此声催断魂——筚篥 53
卷叶吹为玉笛声——吹叶 53
乐舞篇 55
图腾崇拜的乐舞活动 55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韶》 57
“蜡祭”中的乐舞 58
以乐祈天歌八阕 58
歌颂夏禹治水的乐舞——《大夏》 60
祭祀祖先的乐舞——《濩》 61
炫耀武功的乐舞——《武》 62
祭神乐舞——《九歌》 63
龟兹乐的盛行 64
雏形戏曲——歌舞戏 65
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 66
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 67
乐类篇 70
周代的典礼音乐 70
采诗夜诵唱新声——乐府音乐 72
丰采多姿的百戏音乐 74
“丝竹更相和”——相和歌 75
仪仗军旅马上乐——鼓吹乐 76
前承秦汉后启隋唐的清商乐 77
思慕离别情更长——吴歌西曲 78
寺庙中的“妙伎杂乐” 80
唐代繁盛的曲子音乐 81
兼收并蓄的隋唐燕乐 82
成熟的说唱音乐——俗讲 85
乐论篇 87
先秦诸子音乐思想拾穗 87
影响深远的古代音乐美学论著——《乐记》 92
“师心独见,锋颖精密”——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95
乐律篇 98
古代的音阶理论 98
周代的十二律理论 99
先秦律学的硕果——“三分损益律” 100
京房六十律 103
荀勖首创“管口校正”的理论 104
何承天“新律”的杰出成就 105
乐话篇 107
移情方得真旨趣——伯牙学琴 107
先秦的声乐艺术 109
季札观乐议秦声 110
雍门周弹琴说乐 111
嵇康临刑奏琴 112
魏晋南北朝的音乐世家 114
唐太宗论乐 116
精通音律的曹绍夔 117
“昭武九姓”中的音乐家 118
隋唐音乐的对外传播 119
下编:宋一清 122
乐声篇 122
音韵谐畅意幽邃——姜白石的词乐作品 122
“满目江山兮泪沾屦”——琴曲《古怨》 128
悲怨惆怅多少情——琴乐《胡笳十八拍》 129
怀忧情志寄水云——琴曲《潇湘水云》 132
乐中海青拿天鹅 134
人际、自然、宇宙的交流——琴曲《流水》 136
琵琶声中楚汉争——《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139
乐器篇 142
二胡类乐器的先源——奚琴 142
托腔润调是三弦 144
元人的乐器——火不思 147
哈萨克人的歌喉——冬不拉 148
外来乐器的民族化——扬琴 149
乐舞篇 151
苗家芦笙奏欢情 151
行乐叠唱声相和——侗族大歌 153
藏族古典歌舞——囊玛 154
维吾尔音乐的瑰宝——木卡姆 157
“花鼓”“采茶”载歌载舞 161
村社农乐闹秧歌 163
乐戏篇 166
宋金伎乐谐谑情 166
元杂剧的兴盛与艺术成就 169
兴盛南曲“四大声腔” 173
地方戏乐“乱弹”声腔 176
乐类篇 180
诸家腔谱乐中唱——唱赚 180
宋词乐歌声谐畅 183
元代的艺术歌曲——散曲 187
崇尚真情的明清俗曲 189
唐乐的衍化与遗产——西安鼓乐 193
苏南吹打“十番”乐 195
弦索古乐传遗响——《弦索十三套》 198
清代的宫廷音乐 200
乐论篇 204
古代声乐演唱理论拾穗 204
古琴表演艺术论著——《溪山琴况》 211
明代尚真的音乐审美观 215
乐话篇 220
曲中《西厢》五百年 220
宋、元、明、清中外音乐的交流 223
绕梁声韵唱大鼓 226
趋新戏曲“花”“雅”争 229
化腐朽为神奇的律学创新——朱载堉的“新法密率”理论 232
附录:中国古代音乐史大事记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