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吴飙 1
凡例 2
照片、地图 1
概述 1
大事记 7
卷一 地理 23
第一章 建置 23
第一节 沿革 23
第二节 境域 24
第三节 集镇 26
第四节 行政村 28
第二章 自然环境 32
第一节 位置 32
第二节 土壤 33
第三节 水系 36
第四节 气候 38
第三章 居民 40
第一节 民族、人口 40
第二节 姓氏 41
第三节 人寿 43
第四节 生育 45
第五节 人民生活 47
第四章 物产 52
第一节 植物 52
第二节 动物 53
第三节 地方特产 54
卷二 政权 55
第一章 清末、民国政府 55
第二章 人民政府 59
第一节 领导机构 59
第二节 所辖部门 61
第三节 基层组织 63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63
卷三 政党·团体 6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67
第一节 党的地下活动 67
第二节 党的组织机构 67
第三节 党的代表大会 72
第四节 党的纪律检查 7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73
第三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 73
第四章 群众团体 74
第一节 工人组织 74
第二节 农民组织 75
第三节 青年组织 77
第四节 妇女组织 79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80
第六节 教育组织 81
第七节 老龄组织 81
第八节 其他组织 82
卷四 民政·外事 83
第一章 民政 83
第一节 优抚工作 83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83
第三节 社会救济 84
第四节 社会福利事业 84
第五节 婚姻登记 85
第六节 选举 86
第七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87
第八节 保险 88
第二章 外宾来访 88
卷五 治安·司法·军事 91
第一章 治安 91
第一节 治安机构 91
第二节 治安保卫 92
附:重大的刑事案件 92
第三节 交通管理 93
第四节 纠正冤假错案 94
附记:地、富、反坏分子摘帽 95
第二章 司法 96
第一节 人民法庭 96
第二节 民事调解 97
第三节 法律服务所 97
第三章 军事 98
第一节 兵役制 98
第二节 地方武装 99
第三节 兵事 101
卷六 农副业 103
第一章 农业 103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03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106
第三节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110
第四节 主要作物与产量 111
第五节 耕作制度 115
第六节 耕种技术 115
第七节 品种改良 116
第八节 肥料 117
第九节 植物保护 117
第十节 农具农机 118
第十一节 农田基本建设 119
第十二节 领导、管理机构 121
第十三节 自然灾害 122
附记:“农业大跃进” 123
第二章 副副业 124
第一节 养殖业 124
第二节 种植业 133
第三节 编织业 137
第四节 副业生产机构 137
第五节 县属畜养单位 139
卷七 工业 141
第一章 手工业 141
第二章 工业 142
第一节 私营工业 142
第二节 镇办、村办工业 143
第三节 居委办、商办、校办工业 145
第四节 个体工业 146
第五节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146
第六节 主要工厂及产品简介 146
第七节 市县属工业 167
附记:“大炼钢铁” 168
卷八 财贸·金融 169
第一章 商业 169
第一节 私营商业 169
第二节 国营商业 172
第三节 集体商业 177
第四节 集市贸易和个体商 184
第二章 工商物价管理 185
第一节 工商管理 185
第二节 物价管理 186
第三章 金融 188
第一节 金融机构 188
第二节 货币流通 189
第三节 公债、国库券、存放款 190
第四章 财政、税收 192
第一节 镇(公社)财务 192
第二节 税收 192
卷九 交通·邮电 195
第一章 交通运输 195
第一节 道路 195
第二节 桥梁 197
第三节 陆上运输 202
第四节 水上运输 203
第五节 装卸搬运 204
第二章 邮电 204
第一节 邮政 204
第二节 电信 205
卷十 村镇建设 207
第一章 水利 207
第一节 民国时期水利工程 207
第二节 解放后水利建设 207
第二章 集镇建设 211
第一节 街道 211
第二节 主要公共建筑 213
第三节 公用设施 213
第四节 公房 214
第三章 农村住房 216
第一节 旧有住房 216
第二节 新建民房 216
第四章 水、电、沼气 218
第一节 自来水 218
第二节 用电 218
第三节 沼气 219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20
卷十一 文化·教育 223
第一章 文化 223
第一节 文化组织 223
第二节 文化场所、单位 226
第三节 报刊、专辑 228
第四节 文物古迹 230
第五节 有线广播 230
第二章 教育 231
第一节 幼儿教育 231
第二节 初等教育 233
第三节 中等教育 243
第四节 业余教育 246
第五节 课程设置 248
第六节 教师 252
第七节 教育经费 254
附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学校教育 255
卷十二 科技·卫生·体育 257
第一章 科技 257
第一节 科技组织 257
第二节 科技项目与成果 257
第二章 医疗卫生 259
第一节 医疗机构 259
第二节 医疗设备 262
第三节 医疗制度 263
第四节 妇幼保健 264
第五节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265
第六节 卫生组织 266
第三章 体育 269
第一节 学校体育 269
第二节 群众体育 271
卷十三 人物 275
第一章 传略 275
第一节 革命烈士 275
第二节 各界人士 278
第二章 名录 284
卷十四 社会习俗 295
第一章 礼俗 295
第一节 岁时 295
第二节 婚嫁 297
第三节 喜庆 299
第四节 丧葬 299
第五节 新风尚 300
第二章 服饰仪容 302
第一节 服装 302
第二节 帽子 303
第三节 鞋子、袜子 303
第四节 发型 304
第三章 方言 305
第一节 词汇 305
第二节 气象谚语 306
第三节 俗语 307
第四节 歇后语 308
第四章 宗教 309
第一节 宗教信仰 309
第二节 寺庙观堂 309
第三节 宗教职业 310
卷十五 杂志 313
第一章 轶事传说 313
第一节 故事传说 313
第二节 轶闻 315
第三节 民谣小考 316
第四节 倪家楼 316
第五节 义冢 317
第二章 灾祸与事故 317
第一节 灾祸 317
第二节 事故 318
编后记 321
编纂资料来源 322
《娄塘镇志》修编人员名录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