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药理学实验指导 1
第一章 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1
实验1.1小白鼠的捉持和给药方法 3
实验1.2大鼠的捉持和给药方法 5
实验1.3家兔的捉持和给药方法 6
第二章RM6240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9
第一节RM6240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9
第二节RM6240使用方法和常用参数 9
第三节RM6240系统的实验结果测量 14
第三章 药理学总论实验 22
实验3.1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2
实验3.2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3
实验3.3肝脏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4
实验3.4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测定 25
实验3.5溴磺酞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 27
第四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实验 29
实验4.1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 29
实验4.2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 30
实验4.3传出神经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32
实验4.4有机磷药物中毒及解救 35
实验4.5普鲁卡因和丁卡因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较 36
第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实验 38
实验5.1惊厥与抗惊厥药的作用 38
实验5.2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化学刺激法) 39
实验5.3药物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40
实验5.4尼可刹米对抗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 42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实验 44
实验6.1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作用 44
实验6.2利多卡因对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 46
实验6.3普萘洛尔提高心肌耐缺氧力作用 47
实验6.4丹参对垂体后叶素致家兔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48
第七章 内脏系统药物实验 50
实验7.1呋塞米和高渗葡萄糖对家兔的利尿作用 50
实验7.2药物的抗凝血作用 52
第八章 化学治疗药物实验 54
实验8.1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 54
实验8.2美蓝还原法初筛抗肿瘤药物 56
实验8.3姜黄素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测定 57
第九章 细胞培养技术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59
实验9.1原代细胞的传代培养方法 59
实验9.2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 60
第十章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61
实验10.1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61
实验10.2药物的溶血性试验 64
第二篇 药理学学习指导 66
第一章 绪言 66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68
第三章 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 77
第四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86
第五章 胆碱能系统激动药和阻断药 87
第六章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 94
第七章 局部麻醉药 100
第八章 抗高血压药 102
第九章 抗心绞痛药 106
第十章 抗心力衰竭药 109
第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 112
第十二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16
第十三章 利尿药 118
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120
第十五章 全身麻醉药 122
第十六章 镇静催眠药 123
第十七章 抗癫痫与抗惊厥药 126
第十八章 抗精神病药 129
第十九章 镇痛药 132
第二十章 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 136
第二十一章 其他具有中枢作用的药物 138
第二十二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39
第二十三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 142
第二十四章 影响其他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144
第二十五章 呼吸系统药物 146
第二十六章 消化系统药物 149
第二十七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152
第二十八章 胰岛素及降血糖药 156
第二十九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159
第三十章 垂体激素与下丘脑释放激素 162
第三十一章 性激素及作用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药物 163
第三十二章 作用于男性生殖系统的药物 166
第三十三章 影响其他代谢的药物 167
第三十四章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168
第三十五章 抗贫血药与生血药 171
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物概论 172
第三十七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175
第三十八章β一内酰胺类和其他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 177
第三十九章 氨基糖苷类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181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 184
第四十一章 抗结核病药与抗麻风病药 187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 189
第四十三章 抗病毒药 191
第四十四章 抗寄生虫病药 193
第四十五章 抗恶性肿瘤药 196
第四十六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及生物制品 199
附录 202
附录1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生理常数 202
附录2常用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比值表 202
附录3种属间等效剂量的折算表 202
参考文献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