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教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
一、教学含义的分析 2
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4
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5
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5
二、教学论的任务 7
三、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7
第三节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8
一、教学论的萌芽阶段(16世纪以前) 8
二、教学论的发展阶段(17世纪—20世纪初) 9
三、教学论的繁荣阶段(20世纪初—现在) 10
四、当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势 12
第四节 教学论的基础 13
一、教学论的哲学基础 13
二、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 14
三、教学论的文化和社会学基础 16
本章小结 17
思考与练习 18
第二章 教学目标 21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 23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23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25
第二节 当代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5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6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8
三、新课程三维目标分类 30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31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31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34
三、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37
思考与练习 38
第三章 教学主体 40
第一节 教师 41
一、教师的角色 42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45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50
第二节 学生 53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54
二、教师学生观的更新 55
第三节 师生关系 56
一、师生关系概述 56
二、不良师生关系(师生冲突)的表现及解决策略 58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构建 61
本章小结 64
思考与练习 65
第四章 教学过程 66
第一节 教学过程概述 67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67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69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70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动力 72
一、教学过程动力的内涵 72
二、教学过程动力矛盾说 73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75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观 75
二、教学过程本质研究之慎思 78
本章小结 80
思考与练习 81
第五章 教学规律与原则 83
第一节 教学规律 84
一、教学规律的概念 84
二、教学规律的来源 85
三、教学的基本规律 85
第二节 教学原则 89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89
二、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 90
三、教学原则的作用 90
四、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91
本章小结 99
思考与练习 99
第六章 课程理论 101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及类型 103
一、课程的基本概念 103
二、课程的类型 105
第二节 课程理论流派 106
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106
二、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111
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115
第三节 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 118
一、课程标准 118
二、课程内容 119
第四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 123
一、课程实施 123
二、课程开发 126
第五节 课程资源 131
一、对课程资源的理解 131
二、课程资源的作用 132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133
四、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34
本章小结 136
思考与练习 137
第七章 教学组织形式 138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139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139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 140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141
四、研究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 144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改革趋势 144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144
二、教学的辅助形式 146
三、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148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49
五、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151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52
一、备课 152
二、上课 154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54
四、课外辅导 154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55
第四节 教案与学案的研制 155
一、教案的研制 155
二、学案的研制 157
本章小结 159
思考与练习 159
第八章 教学模式 161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163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163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 163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 165
四、教学模式的功能 166
第二节 当代国外教学模式简介 166
一、范例教学模式 167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167
三、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169
四、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171
五、暗示教学模式 172
六、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73
第三节 我国教学模式简介 173
一、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4
二、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174
三、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175
四、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176
五、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176
第四节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177
一、教学模式的演变 177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78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178
本章小结 179
思考与练习 180
第九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 181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概念与选用 182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82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 184
第二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 188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及含义 188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和作用 188
第三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189
一、学习方式的发展 190
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90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202
本章小结 206
思考与练习 206
第十章 教学环境 209
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 210
一、教学环境的概念 210
二、教学环境的特点 214
三、教学环境的功能 217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219
一、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依据 219
二、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原则 220
三、现代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理念 222
四、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策略 225
五、我国中学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宏观思考 227
本章小结 229
思考与练习 230
第十一章 课堂管理 231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233
一、课堂管理的主体 233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234
第二节 课堂规则 235
一、课堂规则概述 235
二、课堂规则的制定 236
三、课堂规则形成的方法 239
第三节 课堂环境管理 240
一、课堂物质环境管理 240
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管理 243
第四节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244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244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244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249
本章小结 254
思考与练习 255
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 257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258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258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259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260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类型 262
一、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262
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63
三、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265
四、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266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266
一、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66
二、课堂教学评价 270
三、备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和学业成就的评价 272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274
一、教学评价的步骤 274
二、教学评价的方法 275
本章小结 280
思考与练习 281
第十三章 教学艺术与风格 282
第一节 教学艺术概述 284
一、教学艺术的含义 284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285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 286
四、教学艺术形成对教师的意义 288
第二节 课堂教学艺术 289
一、导课艺术 289
二、组织艺术 291
三、语言艺术 292
四、提问艺术 293
五、板书艺术 294
六、结课艺术 296
七、非语言艺术 297
第三节 教学风格 299
一、教学风格的含义 299
二、教学风格的特征 300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301
四、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与方法 302
本章小结 303
思考与练习 303
参考文献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