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建国后十七年学校的变革和发展(1950—1966) 3
第一章 接办、调整和学校更名(1950—1953年) 3
第一节 实行军管,建立学校新秩序 3
第二节 政府接办,更名为华西大学 7
第三节 思想改造和院系调整 11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多专业性的医药大学(1953.10—1957.6) 14
第一节 学习苏联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14
第二节 扩大招生人数,加强实习指导 19
第三节 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23
第四节 健全党政机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6
第三章 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左”的错误干扰(1957.7—1961.6) 34
第一节 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得失 34
第二节 科研、医疗工作的成绩和冒进 40
第三节 整风、反右派、反右倾运动对我校工作的影响 42
第四节 党政工作的成绩和失误 45
第四章 试行《高校六十条》,建立和健全教学秩序(1961.7—1966.4) 50
第一节 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开展教学改革 50
第二节 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学术水平,积极开展新技术 68
第三节 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努力为基层服务 70
第二篇 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我校的影响(1966—1976) 75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对我校的影响(1966—1976) 75
第一节 停课和“夺权” 75
第二节 一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受打击和迫害 77
第三节 “两个估计”对我校教育工作的影响和“土门会议”的前因后果 79
第四节 艰难地坚持医疗、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 83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组织状况 86
第三篇 拨乱反正重点转移(1976—1985) 91
第六章 开创我校工作的新局面(1976—1985年) 91
第一节 拨乱反正,整顿和建立各项工作的秩序 91
第二节 以教学为中心,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93
第三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各级教师水平 98
第四节 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100
第五节 加强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105
第四篇 华西医科大学(1985—2000.9) 111
第七章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11
第一节 深化改革,振兴华西 111
第二节 教学组织机构的调整,恢复和建立新的学院建制 114
第三节 松绑放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120
第四节 试行校长负责制,加强民主管理 124
第五节 创建文明校园,争取跻身“211工程” 125
第六节 跨进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建设行列 128
第八章 教学与人才培养 131
第一节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131
第二节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133
第三节 恢复和发展研究生教育 143
第四节 发展中等教育、成人和继续教育 153
第五节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159
第九章 科学研究的发展与重点学科的建设 164
第一节 积极拓宽科研领域和范围 164
第二节 科研成绩突出,硕果累累 166
第三节 科技开发效益显著 168
第四节 科研管理深入发展 169
第五节 重点学科的建设 172
第六节 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173
第十章 国际交流与合作 177
第一节 国际学术交流的发展 177
第二节 引进国际合作项目 184
第十一章 办学设施的改善与发展 189
第一节 改善教学、科研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条件 189
第二节 图书、档案信息服务迈向现代化 192
第三节 电化教育和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的发展 196
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作用 200
第五节 财务管理改革深入发展 201
第十二章 附属医院及制药厂 208
第一节 附属第一医院 209
第二节 附属第二医院 226
第三节 附属口腔医院 235
第四节 附属职业病防治医院 250
第五节 制药厂 258
第十三章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261
第一节 党建工作 261
第二节 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273
第三节 工会和共青团工作 282
第四节 统战和知识分子工作 291
第五节 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 295
附录 298
编后语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