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产业发展 1
第一节 中国的古代农业 1
中国古代农业起源 1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2
中国古代农田水利 4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6
第二节 中国古代工业 8
纺织业 8
陶瓷业 9
冶金业 10
制盐业 12
木器与食品工业等 13
中国古代工业制度 14
第三节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17
中国古代商业的形成 17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第一次繁荣 18
中国古代商业的持续发展 18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第二次繁荣 19
中国古代新商业的兴起 20
中国古代的金融业 22
中国古代的专卖制度 22
第二章 中国近代产业 24
第一节 中国近代产业的形成 24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24
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兴起 34
第二节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37
中国近代产业政策的建立 37
中国近代的工矿产业 44
第三节 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产业发展的破坏 52
伪满时期中国东北殖民地产业状况 52
沦陷区产业的损失和被掠夺 54
国统区产业发展变化 56
解放区产业基础的建立 59
第三章 新中国产业体系的建立 61
第一节 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61
过渡时期国有企业主导地位的形成 61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公有制的建立 66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70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 71
实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72
产供销集中管理的模式 75
第三节 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 77
建国初期工业体系的建立 77
建国初期重大产业建设项目的布局 80
第四节 建国初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 84
恢复时期的产业发展 84
“一五”时期的产业发展 86
第四章 动荡时期的产业发展 94
第一节 曲折的产业发展之路 94
二十年产业发展路线的偏离 94
艰难环境中的产业发展 99
第二节 经济体制和产业发展的方针 104
单一公有制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104
20世纪60至70年代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109
第三节 1958—1977年的产业结构 116
“三线”建设与内地工业发展 116
产业结构的变化 118
第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产业发展 125
第一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立 125
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的战略目标 125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26
第二节 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对外开放 128
对外开放的前奏 129
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29
经济特区的设立 130
沿海城市的开放 130
加工贸易的兴起 131
扩大利用外资 131
第三节 20世纪80至90年代的体制改革 132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132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33
流通体制改革 133
国有企业改革 135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137
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物价体制改革 138
第四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产业发展 142
改革开放时期的产业发展 142
改革开放时期的产业结构 147
产业发展中的周期性波动 151
第六章 市场经济时期产业发展 157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157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157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8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61
第二节 中国产业振兴时代的到来 168
新世纪前10年产业发展概况 168
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 170
新兴服务业的不断涌现 176
对外贸易的加速发展期 182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初期的产业结构 185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185
工业内部结构变化 187
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 188
不同经济类型结构变化 189
第七章 中国产业在世界中的地位 192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192
日本的经济发展“奇迹” 192
韩国的经济发展“奇迹” 193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奇迹” 193
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 194
第二节 中国产业在世界的地位 198
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 198
中国贸易的国际地位 200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 205
中国农业的世界地位 211
第三节 中国产业发展阶段 212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演变 212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215
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216
第四节 中国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21
“中国制造”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 221
产业创新能力薄弱 222
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222
企业规模不足与集中度较低 226
第八章 中国经济区域和产业分布 229
第一节 中国经济区域演变 229
经济区域行政化时期 230
经济区域战备化时期 230
经济区域战略化时期 231
主体功能区划的尝试 233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236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236
东部率先区域 238
西部大开发区域 243
中部崛起区域 245
第三节 中国城市群发展格局 247
中国的城镇集群 247
中国的城市群 248
第四节 产业的区域分布 252
工业在省市间的分布 252
主要行业分布 254
中国产业分布的特点 262
中国区域产业功能的提升 264
第九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268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 268
战略性资源产业与新兴产业 268
世界主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71
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 274
第二节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276
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背景 276
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 277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任务和战略目标 278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 280
第三节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8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述 281
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282
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 283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84
第四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系 290
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 290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性产业链 291
第十章 中国产业发展趋势 300
第一节 服务业发展趋势 300
城市化发展进程成为服务业广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00
服务业处于加快上升阶段 302
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分离出的部门大多为服务业 303
第二节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310
产业扩张期的投资饥渴与产业的压迫性转移 311
中国工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312
新能源、新材料、新资源将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312
先进制造技术的普遍推广 313
制造业发展的绿色化趋势 314
第三节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315
农业生产模式的工业化 315
现代农业成为生物技术的主导领域 316
农业生产服务的社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317
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特色化趋势 320
第四节 产业布局发展趋势 321
产业发展集群化趋势 322
产业发展区域化趋势 324
产业发展园区化趋势 327
产业布局指向变化趋势 328
第五节 产业组织状态变化趋势 330
垄断行业改革的艰巨性 330
市场集中分化的趋势 332
企业规模结构的两极化趋势 336
第六节 产业国际化的趋势:被动引进转向主动扩张 338
第十一章 走向新的工业文明 340
第一节 传统工业文明的代价 340
科学家的警告 340
传统工业文明对生态的破坏 341
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 342
中国经济赖以增长的条件 343
传统工业文明与生命健康 344
第二节 新工业文明 345
新工业文明内涵 345
新工业文明的发展观 346
新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的转变 350
新工业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352
第三节 走向新工业文明:中国的行动 353
政府的行动 353
企业的行动 358
图表索引 361
参考文献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