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3
第一章 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3
第一节 临床麻醉 3
一、概述 3
二、麻醉前病情估计与准备 3
三、麻醉前用药 3
四、吸入全身麻醉 3
五、静脉全身麻醉 4
六、气管、支气管内插管术 4
七、局部麻醉 4
八、神经及神经丛阻滞 4
九、椎管内麻醉 4
十、针刺麻醉的方法 4
第二节 重症监测治疗 4
一、体制 5
二、建设 5
三、人员配备 6
四、收治对象 6
五、日常工作内容 6
六、与一般治疗病室的关系 7
第三节 疼痛诊疗 7
一、疼痛诊断的思维方法 7
二、疼痛的分类 8
三、疼痛治疗的方法 8
第四节 麻醉学教学和研究 9
第二章 麻醉科工作人员职责及制度 11
第一节 麻醉科建制 11
第二节 人员编制及职责 11
一、各级人员职责 11
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管理制度 12
三、三级医师负责制 12
第三节 管理制度 13
一、医院麻醉科工作流程 13
二、术前访视、讨论制度 14
三、麻醉记录制度 14
四、术后访视制度 14
五、麻醉科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15
六、医疗事故及严重并发症预防及报告制度 15
七、麻醉安全核查制度 15
八、麻醉药品管理 16
九、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制度 16
十、科内质控制度 16
十一、会诊制度 16
十二、麻醉前病例含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16
十三、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7
第三章 麻醉中伦理及法律问题 18
第一节 临床麻醉面临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18
一、医疗规范法律 18
二、知情同意制度 18
三、医患关系中的情理法 19
第二节 法律角度看麻醉学科建设与发展 19
一、法律知识 19
二、依法行医 20
第四章 麻醉学发展前沿问题 22
第一节 围手术期医学 22
一、麻醉学向围手术期医学的转变 22
二、快速周转技术与“办公室麻醉” 22
第二节 转化医学 23
第二篇 围手术期用药 27
第五章 全身麻醉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27
一、全身麻醉概念 27
二、全身麻醉的衡量指标 27
三、全麻药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部位 27
四、全麻药干扰神经系统电生理活动机制 27
五、全麻药靶部位的化学属性 29
六、全麻药对分子靶的影响与完整生物体麻醉相联系的方式 29
第六章 吸入麻醉药 31
第一节 概述 31
第二节 肺泡最低有效浓度 32
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32
第四节 吸入麻醉药副作用 33
第五节 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 35
一、恩氟烷 35
二、异氟烷 36
三、七氟烷 36
四、氧化亚氮 37
第七章 静脉麻醉药 38
第一节 静脉麻醉药的一般药理学 38
第二节 苯二氮?类及其拮抗药 39
一、苯二氮?类药物 39
二、氟马西尼 41
第三节 巴比妥类药物 41
第四节 丙泊酚 42
第五节 依托咪酯 43
第六节 氯胺酮及右氯胺酮 44
第七节 右美托咪定 45
第八章 肌肉松弛药 47
第一节 概述 47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47
二、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47
三、肌松药的分类 47
第二节 去极化肌松药 48
第三节 非去极化肌松药 49
一、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 49
二、常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50
第四节 临床应用 51
一、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51
二、肌松药在ICU中的应用 52
第五节 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53
第六节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及拮抗 54
一、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54
二、肌松药的拮抗 55
第九章 阿片类药物 57
第一节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和阿片受体 57
第二节 阿片类药物分类 58
第三节 阿片类药物药理学作用 59
第四节 临床应用 59
第五节 耐受、成瘾与依赖 60
第六节 常用阿片类药物 61
一、阿片受体激动药 61
二、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65
三、阿片受体拮抗剂 67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68
一、局麻药作用机制 68
二、药理学和药效动力学 69
三、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 71
四、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71
五、局麻药的毒性 72
六、常用局麻药 74
七、未来新型局麻药应具备的特点 75
第十一章 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 76
第一节 概述 76
第二节 拟胆碱药 76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 76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 77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 77
第三节 抗胆碱药 77
一、阿托品(atropine) 77
二、盐酸戊乙奎醚 79
三、东茛菪碱 79
四、山茛菪碱 79
第十二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 80
第一节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及其递质 80
一、递质的生物合成和贮存 80
二、递质的释放 80
三、递质作用的消除 80
第二节 常用肾上腺受体激动药 81
一、非选择性α受体激动药 81
二、α1受体激动药 82
三、α2受体激动药 82
四、α,β受体激动药 83
五、β受体激动药 84
第三节 常用肾上腺受体拮抗药 86
一、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86
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87
第十三章 抗高血压药 90
第一节 利尿药 90
一、噻嗪类利尿药 90
二、髓?利尿药 90
三、保钾利尿药 90
第二节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 91
一、β受体阻断药 91
二、α受体阻断药 91
三、α,β受体阻断药 92
第三节 钙离子通道阻断药 92
一、作用机制 92
二、常用药物 92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92
一、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93
二、ACEI的特点 93
三、临床应用 93
四、不良反应 93
五、药物相互作用 93
第五节 中枢和交感神经抑制药 93
一、可乐定 93
二、甲基多巴 94
第六节 周围血管扩张药 94
一、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94
二、常用药物 94
第十四章 强心药 96
第一节 慢性心功能不全 96
第二节 强心苷类 97
一、来源及化学结构 97
二、药理作用 97
三、正性肌力作用机制 98
四、体内过程 98
五、临床应用 98
六、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99
七、给药方法 99
八、药物相互作用 100
第三节 非强心苷类 100
一、β受体激动药 100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100
第四节 常用强心药 101
一、洋地黄毒苷 101
二、地高辛 101
三、毛花苷C 101
四、去乙酰毛花苷 102
五、毒毛花苷K 102
六、氨力农 102
七、米力农 102
第十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 103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电生理基础 103
第二节 药物分类及常用药物 103
一、膜反应抑制剂 103
二、β受体阻滞剂 105
三、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剂 106
四、钙拮抗药 107
五、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108
六、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 109
第十六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 110
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及分类 110
二、糖皮质激素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111
三、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 113
四、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114
第三篇 临床监测 117
第十七章 呼吸功能监测 117
第一节 肺通气功能的监测 117
一、静态肺容量 117
二、动态肺容量 118
第二节 肺换气功能的监测 119
一、肺的弥散功能 119
二、肺的通气/血流比值 119
第三节 小气道功能监测 120
一、闭合容积和闭合容量 120
二、动态顺应性的频率依赖 120
三、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121
第四节 气道反应性监测 121
一、支气管激发试验 121
二、气管舒张试验 121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监测 121
一、一般性观察 121
二、呼吸肌功能监测 121
第六节 术前呼吸功能评估 123
一、肺功能测定的意义 123
二、非肺切除术患者的呼吸功能评估 123
三、肺切除患者呼吸功能评估 123
第七节 呼吸功能的临床应用 124
一、围手术期的应用 124
二、呼吸治疗中的应用 124
第八节 血气监测 125
一、监测原理 125
二、穿刺方法 125
三、注意事项 125
四、血气分析前影响因素 125
五、血气分析时注意事项 125
六、血气分析的常用参数正常参考值及意义 125
七、静脉血气 126
八、血气分析仪的发展 127
九、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127
十、经皮氧分压监测 128
十一、呼气末二氧化碳 129
十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133
第十八章 心电图监测 134
第一节 正常心脏电活动 134
一、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134
二、心脏的冲动和传导 134
三、心电向量 134
第二节 心电导联及选择 134
一、肢体导联 134
二、心前区导联 135
三、特殊导联 135
四、注意事项 135
第三节 常用心电图监测方法 136
一、常规心电图谱 136
二、动态心电图 136
三、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136
第四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 137
一、原因和诱因 137
二、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37
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重的几种心律失常 137
第十九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 140
第一节 动脉血压 140
一、无创动脉血压监测 140
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141
第二节 中心静脉压 144
一、穿刺及插管方法 144
二、测压装置 145
三、临床意义 145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146
五、并发症及防治 146
六、操作中注意事项 146
七、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146
八、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注意事项 147
九、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长度 147
十、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的监测 147
第三节 肺动脉压 148
一、发展简史 148
二、穿刺插管方法 148
三、临床意义 149
四、肺动脉导管监测及衍生参数 149
第四节 心排出量 150
一、概述 150
二、无创心排出量监测 151
三、有创心排出量监测 151
第五节 射血分数监测 152
第六节 血容量监测 152
一、血容量无创监测法 152
二、血容量有创监测法 153
三、被动抬腿实验 153
第七节 氧供需平衡监测 153
一、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153
二、血乳酸浓度 154
三、胃肠黏膜内pH 154
四、氧输送和氧消耗 154
第二十章 体温监测 155
第一节 体温调节 155
一、产热和散热 155
二、体温调节 155
第二节 低体温 156
一、诱发因素 156
二、生理影响 156
三、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治疗 157
第三节 体温过高 158
一、引起围手术期体温升高的因素 158
二、围手术期体温升高对机体的影响 158
三、围手术期降温措施 158
四、恶性高热 159
五、恶性高热的潜在因素 160
第四节 围手术期体温调节影响因素 160
一、术前热量丢失 160
二、麻醉、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 160
第五节 围手术期体温监测技术 161
一、体温监测技术 161
二、测温部位 161
第二十一章 麻醉深度监测 163
第一节 麻醉深度概念 163
第二节 术中知晓 163
一、麻醉中知晓的原因 163
二、术中知晓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 163
三、麻醉管理注意事项 163
第三节 麻醉深度的临床判断 164
一、常用的临床体征和症状 164
二、临床体征的限制 164
第四节 意识层面监测 164
一、麻醉下意识的常规监测 164
二、麻醉下意识的神经电生理监测 165
第五节 伤害性刺激反应监测 167
一、伤害性刺激的概念 167
二、伤害性刺激的监测方法 167
第二十二章 围手术期酸碱平衡 170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概述 170
一、体液中酸碱的来源 170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170
第二节 酸碱失衡判定 171
一、酸碱平衡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171
二、酸碱平衡的监测 172
第三节 常见酸碱失衡 173
第二十三章 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176
第一节 体液和电解质基础知识 176
一、基本概念 176
二、体液的分布和组成 176
三、体液监测 177
第二节 水、电解质平衡与管理 178
一、失水 178
二、钠代谢紊乱 179
三、钾代谢紊乱 180
四、钙代谢紊乱 181
第二十四章 出凝血监测 184
第一节 出凝血生理 184
一、止血机制 184
二、凝血机制 184
三、抗凝机制 185
四、纤维蛋白溶解及其抑制因子 185
五、血管内皮系统 185
第二节 出血性疾病的检查要点 186
一、出血性疾病原因 186
二、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要点 186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87
第三节 体外循环期间监测 187
一、肝素浓度监测原理 187
二、肝素浓度监测在体外循环中的意义 188
三、肝素化效果监测 188
第四节 血栓弹力图 188
第二十五章 神经功能监测 191
第一节 颅内压 191
一、颅内压的生理学意义 191
二、颅内压监测方法 191
三、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193
第二节 脑电图 193
一、正常脑电图的基本要素 194
二、脑电活动与脑代谢、脑血流之间的关系 194
三、麻醉药的脑电活动特点 194
四、脑电监测方法 195
五、围手术期脑电图监测的应用和意义 196
第三节 脑血流 196
一、脑血流与脑血流量监测 196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 198
三、激光多普勒脑血流监测 199
第二十六章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 201
第一节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及基本原理 201
一、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概念 201
二、NMT监测的适应证 201
三、NMT监测的基本原理 201
四、NMT监测的方法 201
五、NMT监测的部位 202
第二节 肌松监测仪 203
一、肌松监测仪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203
二、神经刺激器与电刺激参数 203
第三节 NMT监测方法 204
一、单刺激与强直刺激 205
二、四次成串刺激 206
三、强直刺激后计数与强直后单爆发刺激 207
四、双重爆发刺激 208
五、临床估测法 209
第四节 影响NMT监测的因素 209
一、人-机连接界面与参照值核准时机的影响 209
二、中心体温与受检部位温度的影响 209
三、各种刺激反应方式间的相互影响 210
第二十七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 211
第一节 食管超声成像原理及设备 211
一、术中TEE的基本设备 211
二、超声心动图类型 211
三、基本检查平面 212
第二节 食管超声在围手术期应用 213
一、术中TEE适应证 213
二、基本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213
三、TEE的临床应用 214
四、食管超声禁忌证、并发症 215
第四篇 临床麻醉 219
第二十八章 麻醉前病情估计与准备 219
第一节 麻醉前访视与检查 219
一、内容 219
二、复习病历 219
三、访视和检查 219
第二节 麻醉风险评估 220
第三节 麻醉前患者的准备 220
一、精神状态准备 220
二、营养状态准备 220
三、适应手术后需要的训练 220
四、胃肠道准备 221
五、膀胱的准备 221
六、口腔卫生的准备 221
七、输液输血的准备 221
八、治疗药物的检查 221
第四节 麻醉选择 222
一、病情与麻醉选择 222
二、手术要求与麻醉选择 222
第二十九章 麻醉前用药 223
第一节 麻醉前用药目的及原则 223
一、麻醉前用药目的 223
二、麻醉前用药原则 223
三、效果评定 223
第二节 麻醉前用药种类 224
一、镇静催眠药 224
二、麻醉性镇痛药 224
三、神经阻滞剂 225
四、抗胆碱药 225
五、抗组胺药 226
第三节 麻醉前用药选择与特殊病情的考虑 227
一、呼吸系统疾病 227
二、循环系统疾病 227
三、中枢系统疾病 227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 227
五、自主神经系活动 227
六、眼部疾病 227
七、麻醉药与术前药的相互作用 227
八、麻醉药的副作用 228
第三十章 麻醉机 229
第一节 麻醉机的结构和原理 229
一、麻醉机的结构 229
二、麻醉通气系统的种类和原理 230
第二节 麻醉机安全操做检查 232
一、麻醉机使用前常规的检查 232
二、关键部件的检查 233
第三节 麻醉机及附件的清洁与消毒 233
第三十一章 气道管理技术 235
第一节 气道解剖生理 235
第二节 人工气道工具 236
第三节 气管插管前的准备和麻醉 236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236
二、插管前的评估和准备 236
三、插管前的麻醉 237
四、预防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237
第四节 气管内插管 237
第五节 特殊装置辅助气管插管法 238
一、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引导插管法 238
二、顺行引导管引导插管法 239
三、逆行引导管引导插管法 239
第六节 支气管插管术 239
一、适应证及优点 239
二、单侧支气管插管术 239
三、双腔支气管插管术 240
四、支气管插管注意事项 240
第七节 气管、支气管拔管术 240
一、拔管标准 241
二、拔管术 241
三、注意事项 242
第八节 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及防治 242
一、气管插管即时并发症 242
二、导管存留气管内期间的并发症 243
三、气管拔管时并发症 243
四、拔管后并发症 243
第九节 困难气道及其处理 243
一、气管插管困难和失败的原因 243
二、困难气道的预测方法 243
三、困难气道患者的插管方法选择 244
四、诱导后插管困难患者的专门处理 244
五、困难气道患者的拔管术 244
第三十二章 喉罩通气的临床应用 246
一、喉罩的历史 246
二、喉罩分类 246
三、喉罩分类特点 246
四、主要优点 248
五、缺点 248
六、临床中的应用 248
七、适应证 248
八、禁忌证 249
九、插入方法 249
十、喉罩麻醉注意事项 250
十一、小结 250
第三十三章 吸入全身麻醉 251
第一节 吸入全身麻醉实施方法 251
一、开放法 251
二、半开放法 251
三、半紧闭法 251
四、紧闭法 251
五、计算机全自动控制吸入麻醉 251
第二节 吸人麻醉药的吸收、分布与清除 252
一、吸入麻醉药物的影响因素 252
二、吸入麻醉药的分布 252
三、吸入麻醉药的清除 252
第三节 吸入麻醉的管理 252
一、吸入麻醉的诱导 252
二、吸入麻醉的维持 253
三、苏醒期的管理 253
第三十四章 静脉全身麻醉 255
第一节 静脉全麻的基本概念 255
第二节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 256
一、氯胺酮 256
二、γ-羟丁酸钠 256
三、依托咪酯 257
四、丙泊酚 257
五、咪达唑仑 258
第三节 静脉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 258
第三十五章 肌肉松弛药的临床应用 260
第一节 肌肉松弛药物概论 260
第二节 肌松药的使用 260
一、肌松药的起效与气管插管 260
二、起效时间与肌松强度 260
三、预给量 260
四、术中肌松的维持 261
第三节 肌松药的不良反应 261
一、自主神经系统作用 261
二、组胺释放作用 261
第四节 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262
一、药物的相互作用 262
二、年龄 262
三、低温 262
四、影响肌松药药代动力学 263
第五节 肌松作用拮抗 263
一、肌松药的残留阻滞作用 263
二、拮抗药的作用机制 263
三、常用的肌松药拮抗剂 264
四、拮抗药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264
第三十六章 局部麻醉及神经阻滞 266
第一节 表面麻醉 266
第二节 局部浸润麻醉 267
第三节 区域阻滞麻醉 267
第四节 神经阻滞麻醉 267
一、颈丛神经阻滞 267
二、臂丛神经阻滞 268
三、上肢神经阻滞 270
四、下肢神经阻滞 270
五、肋间神经阻滞 271
六、星状神经节的阻滞 271
第五节 神经刺激仪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271
一、机制 272
二、组成 272
三、定位方法 272
四、臂丛神经阻滞 272
五、股神经阻滞 272
六、坐骨神经阻滞 273
七、腰丛神经阻滞 273
第六节 超声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273
一、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 273
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优点 274
三、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注意事项 274
四、超声在临床麻醉中的常见操作方法 274
五、臂丛神经阻滞 274
六、股神经阻滞 274
七、髂筋膜阻滞 274
八、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275
第三十七章 椎管内神经阻滞 276
一、概述 276
二、分类 276
第一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的解剖生理基础 276
一、脊柱 276
二、脊柱的韧带 276
三、脊髓的解剖 277
四、软脊膜 277
五、硬脊膜及硬膜外间隙 277
六、蛛网膜及蛛网膜下腔 277
七、硬脊膜下腔 277
八、椎间孔 278
九、脑脊液 278
十、脊髓节段-椎体-棘突的对应关系 278
十一、脊神经 278
十二、脊神经丛 279
十三、脊神经在皮肤上的节段性分布 279
十四、椎管内神经阻滞穿刺点的定位 279
十五、骶裂孔 279
第二节 硬膜外神经阻滞 280
一、硬膜外神经阻滞的特点 280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280
三、局部麻醉药的选择 280
四、应用局麻药的注意事项 280
五、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281
六、硬膜外间隙穿刺术 281
七、影响硬膜外神经阻滞平面的因素 281
八、硬膜外神经阻滞的管理 281
九、硬膜外神经阻滞失效的原因 282
十、骶管神经阻滞 282
第三节 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 282
一、阻滞特点 282
二、阻滞类别 282
三、阻滞机制 283
四、生理影响 283
五、适应证与禁忌证 283
六、麻醉前准备 283
七、常用局麻药 283
八、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284
九、影响局麻药在蛛网膜下腔扩散的因素 284
十、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管理 284
第四节 腰硬联合神经阻滞 285
一、适应证 285
二、优缺点 285
三、操作方法 285
四、注意事项 285
第五节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 285
一、适应证 285
二、禁忌证 286
三、实施原则 286
四、主要优缺点 286
第六节 椎管内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286
一、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286
二、硬膜外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287
第三十八章 麻醉与循环管理 289
第一节 麻醉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289
一、静脉麻醉药对心血管的影响 289
二、吸入麻醉药对循环的影响 289
三、局部麻醉药对心血管的影响 289
四、肌肉松弛药对心血管的影响 290
五、阿片类麻醉药对心血管的影响 290
六、麻醉管理 290
第二节 循环系统监测在麻醉中的应用 290
一、心电监护 291
二、中心静脉压 291
三、微循环 292
四、Swan-Ganz导管 292
第三节 麻醉期间循环系统管理 293
一、麻醉操作对循环的影响及处理 293
二、麻醉期间的补液问题 294
三、麻醉苏醒期患者管理 295
第三十九章 麻醉与呼吸管理 296
第一节 麻醉期间呼吸不稳定的原因 296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96
二、呼吸道反应性疾病 296
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96
四、麻醉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297
第二节 麻醉期间呼吸功能监测 297
一、氧合监测 297
二、通气监测 297
第三节 麻醉期间呼吸系统管理 298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危急事件 298
二、麻醉中维持通气功能的方法 299
第四十章 控制性低血压 301
第一节 控制性低血压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301
一、脑 301
二、心脏 301
三、肾脏 302
四、肝脏 302
五、肺 302
六、内脏循环 302
七、眼 302
八、皮肤和肌肉 302
九、微循环 302
第二节 控制性低血压的实施 303
一、一般要求 303
二、椎管内麻醉 303
三、药理学技术 303
四、控制性低血压的管理 304
第三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 305
一、适应证 305
二、禁忌证 305
第四节 控制性低血压并发症 305
第四十一章 麻醉期间降温 307
第一节 麻醉期间降温生理基础 307
第二节 降温对器官功能影响 307
一、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307
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07
三、对呼级系统的影响 308
四、对循环的影响 308
五、对肾功能的影响 308
六、对肝功能的影响 308
七、对酸碱和电解质的影响 308
八、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09
九、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309
第三节 降温方法 309
一、麻醉处理 309
二、监测 309
三、降温与复温的方法 309
第四节 低温的适应证 310
一、心血管手术 310
二、脑外科手术 311
三、低温治疗 311
第五节 低温的并发症 311
一、酸中毒 311
二、心律失常 311
三、复温性休克 311
四、胃肠出血 311
五、脑血管痉挛和脑损害 311
六、局部组织的冻伤和烫伤 311
七、御寒反应 311
第四十二章 体外循环基本原理及应用 313
第一节 体外循环仪器设备 313
一、血泵 313
二、氧合器 314
三、管道和插管 314
四、体外循环滤器 315
五、超滤装置 315
六、辅助装置 316
第二节 体外循环的管理 316
一、体外循环前的准备 316
二、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 316
三、体外循环中的管理 316
第五篇 临床治疗技术 327
第四十三章 氧疗和高压氧 327
第一节 氧疗 327
一、氧疗的目的 327
二、氧疗的适应证 327
三、氧疗的方法 328
四、合理的进行氧疗 328
五、氧疗的并发症 329
六、氧疗的注意事项 329
第二节 高压氧疗法 330
一、高压氧治疗的基本原理 330
二、高压氧治疗对机体的影响 330
三、高压氧治疗的设备与治疗方法 330
四、适应证、禁忌证与并发症 331
第四十四章 机械通气 333
第一节 机械通气对生理的影响 333
一、机械通气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333
二、机械通气对心血管生理的影响 333
三、机械通气对肾功能的影响 334
四、机械通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334
五、机械通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34
第二节 机械通气方式的选择 334
一、常见通气模式 334
二、其他模式 335
第三节 机械通气参数的调节与实施方法 336
一、机械通气参数的调节 336
二、实施方法 337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338
一、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指标 338
二、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338
三、机械通气的相对禁忌证 339
四、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339
第四十五章 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 342
第一节 电复律 342
一、基本原理 342
二、分类 342
三、适应证 342
四、禁忌证 343
五、方法与注意事项 343
六、并发症及处理 344
第二节 人工心脏起搏 345
一、基本原理 345
二、起搏器的构成 345
三、起搏器的类型 345
四、起搏器的适应证 346
五、起搏器的安置方法 347
六、起搏器的设定 347
七、起搏器治疗的并发症 347
八、注意事项 348
第四十六章 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 349
一、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原因 349
二、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350
三、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 351
第四十七章 纤维支气管镜在围手术期应用 354
第一节 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 354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354
二、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管理 354
三、并发症及处理 355
第二节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 355
第三节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患者中的应用 356
第四十八章 围手术期输液与输血 358
第一节 围手术期输液 358
一、体液的总量及其分布 358
二、术前体液的估计 358
三、液体的选择 359
四、术中体液改变与输液 361
第二节 围手术期输血 363
一、成分输血的优点 363
二、输血时机与种类 363
三、输血途径和输血速度 364
四、输血的注意事项 364
五、输血的并发症 364
六、大量输血 366
七、自体输血 367
第三节 小儿的输液、输血 367
一、小儿生理特点 367
二、小儿正常的液体需要量 368
三、术中液体补充 368
四、液体的选择 368
五、输液注意事项 369
六、术中输血 369
第六篇 专科手术麻醉 373
第四十九章 胸科手术麻醉 373
第一节 胸科手术的麻醉特点 373
一、麻醉选择的原则 373
二、麻醉药物 373
三、麻醉期间呼吸、循环的管理 373
第二节 开胸和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373
一、开胸的病理生理改变 374
二、麻醉后侧卧位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374
第三节 术前评估及准备 374
一、临床评估 374
二、术前准备及改进肺功能的措施 375
第四节 肺隔离技术 375
一、肺隔离的方法 375
二、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 376
第五节 常见胸内手术的麻醉 376
一、食管手术的麻醉 376
二、肺部手术的麻醉 377
三、气管手术的麻醉 378
四、纵隔手术的麻醉 379
第六节 术后并发症 379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379
二、循环系统并发症 379
三、苏醒延迟与躁动 379
四、低体温 379
五、恶心、呕吐 379
六、尿失禁与尿潴留 379
第五十章 心脏及大血管手术麻醉 380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 380
一、病理生理 380
二、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方法 381
第二节 缩窄性心包炎的麻醉 383
一、病理生理 383
二、术前准备 383
三、麻醉处理 383
第三节 后天瓣膜心脏病的麻醉 384
一、病理生理及麻醉处理原则 384
二、麻醉常用药物及方法 385
第四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 386
一、冠心病患者麻醉处理原则 386
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387
三、麻醉方法 387
四、麻醉中的监测 388
五、麻醉中管理 388
六、特殊情况的处理 389
第五节 大血管手术的麻醉 390
一、大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 390
二、麻醉前准备 391
三、术中监测 391
四、胸主动脉手术的麻醉 391
第五十一章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395
第一节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与颅脑生理 395
一、脑血流和脑代谢 395
二、正常颅内压的调节 397
三、颅内高压 397
四、手术体位 397
五、脑功能保护 398
六、脑功能保护措施 398
七、体液管理 398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 399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399
二、麻醉选择 400
三、体液管理 401
第三节 常见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401
一、垂体腺瘤 401
二、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 402
三、脑血管疾病的麻醉 402
第五十二章 眼科手术麻醉 405
第一节 与眼科麻醉有关的问题 405
一、眼内压 405
二、眼球的神经支配 405
三、眼-心反射 406
四、眼科用药对麻醉的影响 406
第二节 麻醉选择 406
一、术前评估 406
二、术前用药 406
三、麻醉方法 407
第三节 几种常见眼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407
一、内眼手术 407
二、眼球外伤 407
三、其他问题 408
第五十三章 耳鼻喉科手术的麻醉 409
第一节 耳鼻喉科手术和麻醉的特点 409
一、解剖特点 409
二、困难气道 409
三、术中出血的处理 409
四、颈动脉窦反射的预防 409
第二节 常见耳鼻喉手术的麻醉处理 410
一、耳手术 410
二、鼻和鼻窦手术 410
三、喉镜和支气管镜等检查的麻醉 410
四、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 410
五、全喉或部分喉切除麻醉 411
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麻醉 411
第五十四章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 415
第一节 口腔、颌面与整形外科手术麻醉特点及围手术期管理 415
一、口腔、颌面与整形外科手术麻醉特点 415
二、麻醉选择及应用注意事项 416
第二节 口腔颌面外科常见手术的麻醉 416
一、先天性唇、腭裂手术的麻醉 416
二、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的麻醉 417
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麻醉 418
四、口腔颌面外伤与急症手术患者的麻醉 418
五、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419
第五十五章 颈部、胸壁手术的麻醉 421
第一节 颈部手术麻醉 421
一、颈部手术麻醉特点 421
二、颈部主要手术的麻醉管理 421
第二节 胸壁手术的麻醉 422
第五十六章 腹部手术的麻醉 423
第一节 腹部疾病的病理生理 423
一、胃肠疾病的病理生理 423
二、胆道疾病的病理生理 423
三、门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 423
四、胰腺疾病的病理生理 424
五、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 424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 424
一、病情估计 424
二、麻醉前用药 425
三、麻醉开始前准备 425
第三节 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425
一、局麻浸润麻醉 425
二、硬膜外麻醉 425
三、全身麻醉 425
四、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425
第四节 腹腔镜检查和手术的麻醉 426
一、手术过程对机体的生理影响 426
二、麻醉管理 426
第五十七章 泌尿系手术的麻醉 428
第一节 泌尿系手术一般特点 428
第二节 常见泌尿系手术的麻醉 428
一、膀胱镜检查和输尿管逆行造影的麻醉 428
二、前列腺手术的麻醉 428
三、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429
四、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麻醉 430
第五十八章 骨科手术的麻醉 431
第一节 麻醉和手术的要求 431
一、骨科手术的麻醉特点 431
二、麻醉选择 432
第二节 术前病情估计 433
一、插管条件 433
二、特殊服药史 433
三、并发症 433
第三节 骨科特殊手术的麻醉 433
一、颈椎手术的麻醉 433
二、脊柱侧弯畸形手术的麻醉 433
三、椎体切除术的麻醉 434
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 434
五、股骨颈骨折的麻醉 434
六、关节镜手术的麻醉 435
七、四肢显微外科手术的麻醉 435
第五十九章 烧伤患者的麻醉 436
第一节 烧伤患者手术麻醉相关的病理生理 436
一、烧伤的病理分期 436
二、烧伤对机体的影响 436
三、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点 436
第二节 麻醉管理 437
一、术前估计 437
二、围手术期紧急处理 437
三、容量治疗 437
四、麻醉选择及药物 437
五、术中监测 437
六、术后镇痛 438
第六十章 产科麻醉 439
第一节 围生期孕产妇的解剖生理 439
第二节 麻醉药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 440
第三节 围生期孕产妇的麻醉 442
一、剖宫产术的麻醉方法 442
二、分娩镇痛 443
三、高危妊娠产科麻醉 443
第四节 HELLP综合征 444
第五节 羊水栓塞 445
一、病因 445
二、病理生理 445
三、诊断 446
四、治疗 446
第六节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447
一、新生儿临床评估 447
二、新生儿复苏术 448
第七篇 危重疑难患者麻醉 451
第六十一章 创伤患者麻醉 451
第一节 创伤评估 451
一、气道和呼吸评估 451
二、循环评估 451
三、神经学评估 451
第二节 创伤性休克 451
一、病因 451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452
三、创伤性休克的诊断 452
四、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复苏 452
第三节 麻醉特点及选择 453
第六十二章 老年患者的麻醉 454
第一节 概述 454
第二节 老年患者的生理改变 454
一、循环系统 454
二、呼吸系统 455
三、神经系统 455
四、消化系统与肝脏 455
五、泌尿系统 455
第三节 老年药理学 456
一、老年人药理学特点 456
二、麻醉药物用于老年人的特点 456
第四节 术前评估 458
一、总体评估 458
二、外科手术类型、创伤程度与手术风险评估 458
三、术前脏器功能的评估 458
第五节 麻醉特点及方式 460
一、术前用药 460
二、麻醉方法的选择 460
三、麻醉中管理 461
第六十三章 小儿麻醉 464
第一节 小儿生理和药理 464
一、解剖生理 464
二、小儿药理 464
第二节 术前评估与准备 465
第三节 术前用药 465
第四节 麻醉特点及选择 465
一、全身麻醉 465
二、区域麻醉 466
第五节 特殊病情的麻醉 467
一、先天性膈疝 467
二、气管食管瘘与先天性食管闭锁 467
三、上呼吸道感染 467
第六节 小儿术后镇痛 467
一、小儿疼痛的评估 468
二、小儿术后镇痛方法 468
第六十四章 手术室外麻醉 469
第一节 麻醉的基本配备及分类 469
一、基本配备 469
二、手术室外麻醉的分类 469
第二节 麻醉特点及处理原则 469
一、麻醉特点 469
二、麻醉处理原则 470
第三节 常见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470
一、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 470
二、胃、肠镜检查的麻醉 470
三、脑血管造影检查的麻醉 471
四、心导管检查的麻醉 471
五、CT、MRI检查的麻醉 471
六、电休克治疗的麻醉 472
第六十五章 日间手术的麻醉 473
第一节 日间手术的理论基础 473
第二节 日间手术种类与患者选择 473
一、日间手术种类 473
二、日间手术的适应证 474
三、日间手术的禁忌证 474
第三节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474
一、麻醉前评估 474
二、麻醉前准备 474
第四节 麻醉选择与麻醉管理 475
一、区域麻醉 475
二、术中镇静 475
三、全身麻醉 475
第五节 出院标准 475
第六十六章 休克患者麻醉处理 477
第一节 休克的概述 477
一、休克的分型 477
二、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 478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 478
第三节 麻醉药与麻醉方法的选择 480
一、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 480
二、椎管内麻醉 480
三、全身麻醉 481
第四节 休克患者麻醉监测 481
第五节 麻醉管理 483
一、维持血压、支持心功能 483
二、加强呼吸管理 483
三、应用血管扩张药的指征 483
四、纠正酸中毒 483
五、保持安定 483
六、改善微循环 483
七、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484
第六十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 486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生理概述 486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86
二、限制性通气障碍疾病 486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选择与管理 487
一、麻醉前准备 487
二、麻醉前用药 487
三、麻醉方法的选择 487
四、麻醉药物的选择 487
五、麻醉管理 488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麻醉 489
一、病情特点 489
二、麻醉前准备 489
三、麻醉前用药 490
四、麻醉选择 490
五、麻醉管理 490
六、麻醉维持 491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 491
一、麻醉前准备 491
二、麻醉选择 492
三、麻醉处理 492
第六十八章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 494
第一节 概述 494
一、高血压定义与分级 494
二、术前高血压的常见诱因 494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评估 495
一、麻醉前准备 495
二、麻醉危险性的估计 495
三、麻醉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 495
第三节 麻醉管理 496
一、麻醉前用药 496
二、麻醉选择 496
三、麻醉管理 496
第四节 高血压急症 497
第六十九章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 499
第一节 概述 499
第二节 术前评估与准备 499
一、心血管风险评估 499
二、对手术种类造成心脏危险性的评价 501
三、无创性与有创性检查评价 501
四、围手术期治疗 502
第三节 麻醉选择与管理 503
一、麻醉前用药 503
二、术前准备和监测 503
三、麻醉原则与选择 503
第四节 各类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特点 504
一、先天性心脏病 504
二、瓣膜性心脏病 505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505
四、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506
五、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 506
六、心脏传导阻滞 506
七、预激综合征 507
第七十章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麻醉 508
第一节 肝脏生理基础 508
第二节 肝功能障碍 508
一、肝功能障碍的概念和分级 508
二、肝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 509
第三节 术前评估与准备 509
一、术前评估 509
二、术前准备 509
三、麻醉前用药 510
第四节 麻醉选择与管理 510
一、麻醉方法的选择 510
二、肝功能障碍对麻醉药物代谢的影响 510
三、麻醉管理 511
第五节 术后的管理 512
第七十一章 肾功能障碍患者的麻醉 513
第一节 肾脏的生理基础 513
第二节 肾功能不全对麻醉的影响 513
一、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功能代谢变化 513
二、麻醉药药理学改变 513
第三节 术前风险评估与准备 514
一、术前病情评估 514
二、麻醉前准备 514
第四节 麻醉选择与管理 514
一、麻醉用药对肾功能的影响 514
二、麻醉方法的选择 515
三、麻醉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515
第五节 麻醉及围手术期的肾保护 516
第六节 术后管理 516
第七十二章 糖尿病患者的麻醉 517
第一节 糖尿病概述 517
一、糖尿病的诊断 517
二、糖尿病分类 517
三、围手术期糖尿病对机体的影响 517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处理 518
一、麻醉前评估 518
二、麻醉前准备 518
第三节 麻醉管理 519
一、麻醉的选择 519
二、麻醉管理 519
三、并发症的防治 520
第七十三章 癫痫患者的麻醉 521
第一节 癫痫患者的特点 521
一、癫痫的分类 521
二、癫痫发作的诱因 521
三、临床表现 521
四、癫痫的治疗 521
第二节 癫痫患者的麻醉处理 522
一、麻醉前准备 522
二、麻醉处理方式 522
三、麻醉处理 522
四、麻醉注意事项 522
第七十四章 重症肌无力患者麻醉 524
一、主要病理生理 524
二、临床表现 524
三、治疗 524
四、麻醉处理要点 524
第七十五章 血液病患者麻醉 527
第一节 血液病概述 527
一、血液病概述 527
二、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种类 527
三、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528
四、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 528
第二节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529
一、麻醉前病情估计 529
二、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530
第三节 麻醉选择 530
一、麻醉方法的选择 530
二、麻醉药物的选择 530
第四节 常见血液病患者麻醉 531
一、血友病 531
二、镰状细胞贫血 531
三、淋巴瘤 531
第五节 不同抗凝治疗方法下的麻醉选择 532
一、溶栓治疗患者的麻醉 532
二、肝素治疗患者的麻醉 532
三、接受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患者的麻醉 532
四、口服抗凝药患者的区域阻滞麻醉 533
五、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的麻醉 533
六、接受中草药治疗患者的麻醉 533
七、新的抗凝药物与麻醉 534
第七十六章 内分泌疾病患者麻醉 535
第一节 甲亢患者的麻醉 535
一、手术时机选择 535
二、麻醉前准备 535
三、麻醉选择 535
四、麻醉管理 536
第二节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 536
一、麻醉前准备 536
二、麻醉选择 537
三、麻醉管理 537
第三节 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麻醉 538
一、麻醉特点 538
二、麻醉前准备 539
三、麻醉前用药 539
四、麻醉选择 539
五、麻醉管理 539
第四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麻醉 540
一、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 540
二、麻醉选择 540
三、麻醉管理 540
第七十七章 器官移植麻醉 542
第一节 总论 542
一、影响移植术成败的主要因素 542
二、器官移植术的麻醉面临的主要问题 542
三、麻醉处理原则 542
四、术后处理要点 543
第二节 肾移植麻醉 543
一、麻醉前评估 543
二、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 543
三、麻醉选择 544
四、麻醉实施 544
五、术中管理 545
六、术后处理 546
第三节 肝移植麻醉 546
一、麻醉前评估 546
二、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 547
三、麻醉选择 547
四、麻醉实施 547
五、术中管理 548
六、术后处理 549
第七十八章 机器人手术的麻醉 550
第一节 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历史 550
一、两种机器人的异同点 550
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组成 550
三、手术机器人的特点 550
第二节 术前评估与准备 551
第三节 麻醉特点与管理 551
第四节 机器人手术麻醉发展方向 552
第七十九章 肥胖患者麻醉 554
第一节 肥胖患者的麻醉特点 554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处理 554
一、麻醉前访视 554
二、麻醉前用药 555
三、麻醉前准备 555
第三节 麻醉方式选择 555
第四节 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 556
一、围手术期监测 556
二、围手术期麻醉处理 556
第八十章 围手术期并发症 558
一、术后急性高血压 558
二、心肌缺血损伤和心肌梗死 558
三、短暂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 559
四、肺部并发症 559
五、术后谵妄 560
第八十一章 手术患者体位 562
第一节 手术体位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 562
一、仰卧位对生理的影响 562
二、侧卧位对生理的影响 563
三、俯卧位对生理的影响 563
四、坐位对生理的影响 563
第二节 体位安置 563
一、手术体位的安置原则 563
二、摆放体位前的评估要点 563
三、体位摆放的关注点 564
四、关节功能位 564
五、标准手术体位 564
六、常见手术体位安置方法 564
第三节 手术体位并发症 568
一、压疮 568
二、周围神经损伤 568
三、生殖器官压伤 569
四、眼部损伤 569
五、局限性脱发 569
六、体位性低血压 569
七、循环系统并发症 569
八、呼吸系统并发症 569
九、脊髓的损伤 569
十、下肢深静脉血栓 569
第四节 不同手术体位常见并发症 570
一、仰卧位并发症 570
二、侧卧位并发症 570
三、俯卧位并发症 570
四、膀胱截石位并发症 570
五、坐位并发症 570
第八十二章 麻醉后恢复室 572
第一节 麻醉后恢复室发展史 572
第二节 麻醉后恢复室日常工作 572
一、PACU的建制 572
二、PACU收治标准 572
三、患者进入PACU的转运和交接 573
四、PACU患者的监护与治疗内容 573
五、PACU的患者的转出与交接 574
第三节 麻醉后恢复室离室标准及去向 575
一、住院手术患者的离室标准 575
二、日间手术患者的离室标准 575
第八篇 心肺脑复苏 579
第八十三章 心搏骤停的原因及诊断 579
一、心搏骤停的原因 579
二、心搏骤停的诊断 579
第八十四章 心肺复苏 581
第一节 基本生命支持 581
一、循环支持 581
二、呼吸支持 583
三、尽早进行电除颤 583
四、基本生命支持实施流程 584
第二节 高级生命支持 584
一、维持有效肺泡通气 584
二、恢复和维持自主循环 584
三、高级生命支持药物治疗 584
四、复苏相关监测 586
第三节 复苏后治疗 586
一、呼吸系统 586
二、循环系统 586
三、中枢神经系统 587
四、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或衰竭(MOF) 588
第九篇 疼痛治疗 593
第八十五章 疼痛治疗概论 593
第一节 疼痛概述 593
一、疼痛的概念 593
二、疼痛的分类 593
三、疼痛生理简述 594
第二节 疼痛的测定与评估 595
一、视觉模拟评分法 595
二、语言描绘评分法 596
三、数字疼痛分级法 596
四、行为疼痛测定法 596
第三节 疼痛治疗范围 597
第四节 疼痛的常用治疗方法 597
一、全身药物治疗 597
二、神经阻滞疗法 598
三、针刀疗法 599
四、物理疗法 599
五、针灸疗法 599
六、生物细胞镇痛 600
第八十六章 术后疼痛的治疗 602
第一节 术后痛的机制 602
一、神经末梢疼痛 602
二、中枢性痛觉过敏机制 603
第二节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603
一、术后疼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603
二、术后疼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604
三、术后疼痛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604
四、术后疼痛对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影响 604
五、术后疼痛对机体免疫机制的影响 604
六、术后疼痛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604
七、其他影响 604
第三节 术后镇痛的方法与途径 605
一、口服用药镇痛 605
二、静脉注射镇痛 605
三、肌内注射镇痛 605
四、皮下注射镇痛 605
五、神经阻滞镇痛 606
六、椎管内注药镇痛 606
七、患者自控镇痛术 607
八、超前镇痛 608
九、多模式镇痛 608
第四节 术后镇痛发展趋势 608
一、基于疼痛机制的新进展 608
二、急性疼痛药物的研究趋势 608
三、给药方法和途径的改进 609
四、术后急性疼痛治疗观念及管理 609
第八十七章 慢性疼痛治疗 610
第一节 慢性疼痛概述 610
一、慢性疼痛的概念 610
二、慢性疼痛的分类 610
第二节 慢性疼痛的诊断 613
一、明确诊断的重要性 613
二、明确诊断的内容 614
第三节 慢性疼痛的治疗 614
一、慢性疼痛的诊治原则 614
二、治疗的注意事项 615
第四节 常见慢性疼痛的诊治 617
一、头面部疼痛 617
二、颈肩部及上肢 622
三、胸背部 628
四、腰臀部疼痛 629
五、下肢疼痛 636
六、全身性疾病 639
第八十八章 分娩疼痛 646
第一节 妊娠和分娩对产妇的影响 646
一、呼吸系统 646
二、循环系统 646
三、血液系统 646
四、消化系统 647
五、内分泌系统 647
六、代谢 647
七、其他 647
第二节 分娩痛的发生机制 647
第三节 麻醉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648
一、麻醉性镇痛药 648
二、镇静药 649
三、静脉麻醉药 649
四、吸入性麻醉药 649
五、局部麻醉药 649
第四节 分娩镇痛的方法 650
一、精神性镇痛法 650
二、针刺镇痛法 650
三、药物镇痛法 650
四、椎管内镇痛 651
五、静脉分娩镇痛 652
第八十九章 癌痛 654
第一节 癌痛概述 654
一、癌痛的病因 654
二、癌痛的分型 654
第二节 癌痛治疗 655
一、癌痛的药物治疗 655
二、癌痛的非药物治疗 657
第十篇 麻醉与科研 665
第九十章 计算机在麻醉领域的应用 665
第一节 计算机在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665
一、麻醉学信息 665
二、麻醉信息处理技术 665
三、国内麻醉信息管理系统 666
四、麻醉信息系统的应用 666
第二节 计算机在麻醉深度监测方面的应用 667
一、功率谱分析 668
二、EEG双频谱分析 669
三、双频谱分析在麻醉监测中的临床评价 669
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670
一、概述 670
二、体外循环计算机管理 671
三、计算机管理的发展与展望 671
四、体外循环智能化 671
第四节 计算机控制药物输注系统 672
第五节 网络麻醉学信息资源 672
第六节 医学文献检索及获取原文 673
一、文献检索 673
二、获取文献原文 674
第九十一章 麻醉领域科学研究 676
第一节 麻醉学研究内容 676
一、麻醉学中的药理学研究 676
二、新药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678
三、转化医学 679
第二节 麻醉研究中常用实验动物 680
一、动物实验的优点 681
二、动物实验的局限性 681
三、常用实验动物 681
第三节 麻醉学研究设计 682
一、随机化原则 682
二、设立对照 682
三、样本量计算 682
四、盲法 683
第四节 麻醉学常用统计方法 683
一、统计描述 683
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685
三、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686
四、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 690
索引 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