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艰辛创业 曲折发展时期 (1955~1966.5) 2
第一章 中医研究院从筹建到成立 2
第一节 党中央、毛主席对中医药事业的关怀和建院的历史背景 2
第二节 筹建经过 4
第三节 正式成立 6
第二章 建院初期的行政体制、机构设置和领导成员 8
第一节 行政领导体制 8
第二节 机构设置及变迁 8
第三节 领导成员 9
第四节 所属院、所、室的设置与任务 10
第三章 党政工作 12
第一节 对办院方针任务的探索 12
第二节 整风、“大跃进”运动 17
第三节 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 22
第四节 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 27
第五节 参加“四清”工作 28
第六节 第三次党代会 28
第七节 提拔新生力量 29
第八节 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 30
第九节 基地建设 31
第十节 十周年院庆 32
第四章 科研工作 35
第一节 各科临床研究 35
第二节 针灸研究 37
第三节 中药研究 38
第四节 老中医学术研究 40
第五节 医史文献研究 42
第六节 图书、情报资料和杂志工作 43
第五章 医疗工作 45
第一节 开展临床医疗 45
第二节 加强中西医团结,提高中医社会地位 46
第三节 充分发挥老中医特长 46
第四节 组织医疗队奔赴各地开展治疗 47
第五节 加强兄弟单位之间的协作,切磋学术,共同提高医疗水平 48
第六章 教育工作 50
第一节 开展西医离职学习中医 50
第二节 组织西医在职学习中医 54
第三节 对西学中人员进行考核落实科技人员培养规划 54
第四节 中医带徒,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 55
第七章 联系国内外工作 60
第一节 联系全国中医药科研工作 60
第二节 国际学术交流和外事活动 62
第二编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6~1976) 66
第一章 我院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66
第一节 院内一片混乱 66
第二节 实行军管,成立革委会,工宣队进驻 66
第三节 很多干部科技人员受迫害 67
第四节 正常秩序被破坏,原有组织机构被搞瘫痪 67
第五节大批知识分子被下放 68
第六节“两个估计”的压力 68
第二章 党政工作 69
第一节 参与举办中草药和新医疗法展览会 69
第二节 两院合并 69
第三节 院第四次党代会 69
第四节 机构调整人事变动 70
第五节“批林批孔”、“反回潮”、“反右倾”运动 75
第六节 实行“三开门”下三分之一人员 78
第七节 外事工作 79
第三章 科研工作 81
第一节 周总理关怀我院的工作 81
第二节 科研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81
第三节 临床研究 83
第四节 针灸经络研究 90
第五节 中药研究 91
第六节 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学术研究 93
第七节 医史文献研究 93
第八节 科研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 94
第四章 教育工作 95
第一节 北京中医学院恢复招生并开展教学活动 95
第二节 开门办学 96
第三节 开办护士学校与护训班 99
第四节 举办各种学科的教学班、培训班 100
第五节 中医研究班 104
第五章 医疗工作 106
第一节 参加巡回医疗队 106
第二节 三分之一医务人员下农村 107
第三节 医院坚持医疗工作,采取措施,方便病人 107
第四节 医务人员下工厂,为广大工人服务 108
第五节 第一次中西医结合会议 109
第六节 唐山地震期间发扬战天斗地精神 110
第六章 情报、杂志、图书馆等工作 112
第七章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满和对“四人帮”的抵制、斗争 114
第三编 拔乱反正 恢复发展时期 (1977~1985) 118
第一章 机构人事 118
第一节 领导成员 118
第二节 机构变迁 119
第三节 人员发展概况 121
第二章 党政工作 123
第一节 拨乱反正 工作重点转移 123
第二节 深入贯彻党的中医政策 124
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 127
第四节 工青统战工作渐趋活跃 130
第五节 院第五次党代会和30周年院庆活动 131
第六节 其他工作协调发展 133
第三章 科研工作 135
第一节 调整健全科研机构 135
第二节 逐步理顺科研内部机制 135
第三节 科研工作硕果累累 136
第四章 医疗工作 139
第一节 推进医院责任制建设 139
第二节 扩大医疗横向联合 140
第三节 中医护理工作迈开步伐 141
第五章 教育工作 142
第一节 创办研究生教育 142
第二节 加强职工教育 143
第三节 努力发展大中专中医教育 143
第六章 支撑条件 145
第一节 书刊信息不断增加 145
第二节 仪器设备更新充实 146
第七章 合作交流 148
第一节 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148
第二节 对外科技协作不断加强 149
第四编 科技经济结合 促进发展时期 (1986~1995) 152
第一章 机构人事 152
第一节 领导成员 152
第二节 机构变迁 154
第三节 人员发展概况 156
第二章 党政工作 157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 157
第二节 党的组织建设 160
第三节 更新观念 介入市场 161
第四节 团结合作共同前进 164
第五节 重要会议和活动 166
第六节 行政后勤工作 168
第三章 科研工作 172
第一节 理顺机制 增强科研活力 172
第二节“稳住一头”加强基础性研究 173
第三节“放开一片”加快应用开发研究 175
第四章 科技经济结合工作 178
第一节 科技开发起步发展 178
第二节 科技经济结合加快步伐 179
第五章 医疗工作 182
第一节 创建“三甲”“示范”中医医院 182
第二节 加强中医专科建设 184
第三节 扩大医疗服务规模 186
第六章 教育工作 188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继续发展 188
第二节 增强培训功能 发展师承制教育 190
第三节 大中专中医教育迅速发展 192
第七章 支撑条件 195
第一节 书刊信息事业迅速发展 195
第二节 条件设施显著改观 196
第三节 加强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建设 197
第八章 合作交流 198
第一节 全国性合作交流向纵深发展 198
第二节 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 200
第五编 科技体制改革 全面发展时期 (1996~2005) 204
第一章 机构人事 204
第一节 领导成员 204
第二节 党政职能部门 205
第三节 学术机构 206
第二章 党政工作 208
第一节 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8
第二节 重要事件、会议和活动 214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217
第三章 科技体制改革 220
第一节 探索阶段 220
第二节 试点阶段 221
第三节 全面实施阶段 226
第四章 科研工作 230
第一节 科研项目 230
第二节 重点学科建设 238
第三节 科研条件建设 243
第四节 科研奖励及成果转化工作 247
第五章 医疗工作 252
第一节 行风建设 252
第二节 医院内涵建设 256
第三节以SARS为契机疾病防控能力建设 261
第四节 基础条件建设 262
第五节 两个效益增长 264
第六章 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 266
第一节 教育结构调整 266
第二节 研究生教育 267
第三节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268
第四节 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271
第五节 师承教育和优秀临床人才培养 273
第六节 继续教育 277
第七章 产业工作 278
第一节 产业概况 278
第二节 中研国际医药公司、科技合作中心 280
第三节 中国中医研究院实验药厂 282
第四节 北京华神制药有限公司 283
第五节 中国中医研究院培训中心 285
第八章 支撑条件 287
第一节 信息平台建设 287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287
第三节大型仪器设备购置 288
第四节 清洁级医学实验动物室建设 288
第五节 基本建设 289
第六节 期刊建设 289
第九章 对外合作交流 290
第一节 科医教合作交流 290
第二节 国际合作交流 295
附编 301
西苑医院 301
广安门医院 330
望京医院 350
骨伤科研究所 360
眼科医院 365
中药研究所 373
针灸研究所 381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390
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400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407
研究生部 418
中医杂志社 421
中医古籍出版社 425
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428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43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433
中国针灸学会 435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