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圆智与圆行——智者的爱智人生实践 1
一 出身异相 2
二 发轸南岳 3
三 弘道金陵 7
四 创教天台 9
五 托业玉泉 12
六 两朝国师 16
七 归骨天台 19
第二章 圆教之圆解——智者在佛教解释学上的清原正本 23
一 佛教解释中的问题及其诊断 24
二 佛教文本的本质特征 28
三 理解圣意的原则和条件 38
四 五时八教新解 46
第三章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人生的第一现实 71
一 苦是“审实而有” 72
二 “火宅譬”与众生苦相 76
三 无慧必痴,无福必贫 84
四 狮子之吼 92
第四章 解脱与涅槃——人生的理想境界与归宿 96
一 众说纷纭的解脱 96
二 涅槃一实多名 101
三 大涅槃是妙境圆果 102
四 “涅槃遍一切处” 106
五 涅槃是不可思议境 110
六 涅槃三相与三德 112
七 涅槃有浅深高下之别 119
第五章 成佛与做人——人生的理想人格 126
一 古老而常新的理想人格问题 126
二 始自凡夫,终至极圣 129
三 名行相称,十德具足 130
四 因无上与果无上 135
五 三身、三法、四德 139
六 极圣之极谛 141
第六章 佛性与一念三千——解脱的内在可能性及其机理 145
一 众说纷纭的佛性 145
二 人性的实性即佛性 149
三 三因佛性与佛之相性体 153
四 佛性与一念三千 155
五 佛性之善恶净染 164
六 善恶即法门 贪欲就是道 169
第七章 谛理为诸佛所师——解脱的本体论基础 174
一 常识本体论与金钱拜物教 175
二 实相说妙解 178
三 三谛圆融说 184
第八章 贤圣以慧为命——解脱的智慧结构 194
一 “智慧”与“般若” 195
二 智慧的种类 200
三 般若与其他诸法 206
四 般若是至道出要 209
五 获得智慧的条件与途径 213
第九章 心身学说与生死关怀——解脱的生命观基础 219
一 五阴、十二入和十八界及其本质 219
二 心身的多维透视 227
三 生与死 236
四 人生的责任与价值 246
第十章 诸佛解脱于心中求——解脱的心理学机制及操作 249
一 解铃还须系铃人 250
二 解脱之道与真发菩提心 254
三 最佳心态 257
四 善巧安心 263
五 于一念心中求解脱 267
第十一章 有道即富贵 无为是大乐——智者的幸福观与财富观 272
一 厌世者“岂可论道”? 272
二 寂灭为乐 274
三 中道欲望观 279
四 “转物”与“被物转” 282
第十二章 止观与疾患的自我调治——解脱的圆顿法门 289
一 止观是“涅槃大果之要门” 290
二 止观与禅 294
三 止观——智者心行之法 298
四 疾病的自我调治 311
五 小结——解脱始于当下一念 316
结语 318
参考文献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