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构建现代信仰学 1
一、创建现代信仰学的必要性 1
二、现代信仰学的学科视野 9
三、现代信仰学的特质 17
第一章信仰的本质 21
第一节为人之本:自我超越性 21
第二节超越的基础:实践活动的精神升华 23
第三节超越的路径:社会对个人的超越 24
第四节超越的路径:精神对物质的超越 26
第五节超越的路径:理想对现实的超越 27
第六节超越的过程:乌托邦意味的冲动 29
第七节超越的结构:植根于现实的终极关怀 33
第二章信仰的发生 44
第一节信仰发生的前提 44
第二节生存意识:信仰发生的原始根基 47
第三节群类意识:信仰发生的内在机制 49
第四节绝对意识:信仰发生的驱动力 57
第三章信仰的结构 61
第一节信仰的张力场理论 61
第二节信仰张力场的二级结构特性 65
第三节信仰张力场理论的价值学论证 67
第四章信仰的特性 71
第一节关系视角:精神性和前实践性 71
第二节主体视角:主观性和专一性 75
第三节客体视角:理想性与虚幻性 80
第五章信仰的机理 84
第一节信仰与理智 84
第二节信仰与情感 100
第三节信仰与意志 114
第六章信仰的运行 125
第一节从信仰稳固到信仰迷茫 125
第二节从信仰迷茫到信仰危机 130
第三节从信仰危机到信仰更新 135
第七章信仰的形态 141
第一节宗教信仰 141
第二节政治信仰 160
第三节道德信仰 180
第四节个人人生信仰 188
第五节社会理想信仰 191
第八章信仰的功能 195
第一节信仰的人格塑造功能 195
第二节信仰的社会控制功能 207
第三节信仰的价值评价功能 214
第九章信仰学的基本范畴 219
第一节神圣与世俗 219
第二节可信与确信 236
第三节个人与社会 237
第四节理想与现实 241
第五节经验与超验 243
第六节痛苦与幸福 252
第十章信仰的传播 262
第一节信仰传播的本质 262
第二节信仰传播的形式 265
第三节信仰传播的特点 269
第十一章信仰的教育 277
第一节信仰教育的界定 277
第二节信仰教育的根据 281
第三节信仰教育的模式 283
第十二章信仰与社会发展 289
第一节信仰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289
第二节信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方式 300
第三节信仰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306
参考文献 310
后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