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幽默与逻辑 第6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大容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32561551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笑话”、“幽默”都是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文学样式,而逻辑则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科学,它是各门知识的基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休闲、娱乐都离不开逻辑。本书精选古今中外优秀笑话与幽默数百例加以改写或整编,并以之为实例对普通逻辑知识进行全面、系统、通俗、生动地讲述,从而揭示笑话与幽默其所以引人发笑的逻辑基础。阅读本书能使读者在笑声中增长智慧,训练思维能力,扩大知识视野,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并能陶冶情操,丰富情趣,使人感到生活的美好。本书自1986年面世以来,受到多层次读者欢迎,多次重印、修订再版和改版,二十五年来经久不衰。

一、好好想一想 ——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 1

二、“不值一块钱”——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的科学 3

三、“五百只鸭子”·“大山评理”——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5

四、“我教老师”·“谈鸡”——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范围的思维形式 11

五、“共同语言”·“豁达的态度”——概念与语词 18

六、“给予胜于接受”·“理想的丈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4

七、话与笑话、闲话、真话——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28

八、“下次一定去”·“想你”——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与零概念 31

九、“吃烧饼”·“让座位”——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34

十、“戒烟糖”·“什么叫懒惰”——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38

十一、小王的狡辩·“给我到大人那儿去”——正概念和负概念 40

十二、“愚蠢的决定”·“祝贺结婚日”——概念间的同一关系 42

十三、“东施效颦”·“元泽辨兽”——概念间的属种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46

十四、“误会”·“他读什么书呢”——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50

十五、“绅士是什么东西”·“主任是谁”——定义 52

十六、“花样繁多”·“谁最懒”——划分 62

十七、“生日”·“医生与皇帝”——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66

十八、“新与正确”·“大仲马画画”——判断的本质及特征 72

十九、“请等十分钟”·“幻想小说”——判断与语句 76

二十、“救爸爸”·“不是我干的”——隐含判断 82

二十一、“手里拿着斧头”·“投稿”——判断的种类 88

二十二、“新娘与新郎”·“爷爷和孙女”——性质判断及其四种逻辑形式 93

二十三、“名人与广告”·“法官与惯偷”——各种性质判断的逻辑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具有相同素材的A、E、I、O四种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96

二十四、“剧场效果”·“可惜我不残”——性质判断中词项的周延性 105

二十五、“唐二审鸡蛋”·“警察与小偷”——推理换位法推理 109

二十六、“真话”·“孩子的礼物”——对当关系推理 118

二十七、“大宾应对”·“可怕的老虎”——什么是三段论推理 121

二十八、“不约而同”·“自作聪明”——三段论规则(1) 128

二十九、“婚期”·“熏蚊子”——三段论规则(2) 131

三十、“复活”·“品评新老师”——三段论规则(3) 137

三十一、关于三段论其他知识的简介 142

三十二、《唐二审鸡蛋》的再分析 149

三十三、“他是位将军”·“出气”——关系判断与关系推理 153

三十四、“错诊”·“不合算”——联言判断与联言推理 158

三十五、“借电唱机”·“小猫”——选言判断 164

三十六、“情书和遗嘱”·“为什么作业由爸爸做”——选言推理 171

三十七、“千万不要相信”·“买防弹背心”——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179

三十八、“申请当兵”·“大侦探与小偷”——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以及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184

三十九、“买玩具”·“赛说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190

四十、“雪人被偷走了”·“这真是奇妙的逻辑”——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97

四十一、“并非我的话他们都听不懂”——负判断 204

四十二、“等了一年”——模态判断与模态推理 208

四十三、“不许出去”·“竹竿进城”——二难推理 210

四十四、“聪明”·“名字的意义”——不完全归纳推理 218

四十五、“两个不行”·“都是甜的”——完全归纳推理 227

四十六、“争先恐后”·“小王的答案”——因果联系 233

四十七、“适得其反”·“好的建议”——共变法 235

四十八、“王法”·“唱反调”——类比推理 238

四十九、“这真是奇妙的逻辑”再分析——回溯推理 242

五十、“蟠桃献寿”·“谁不认识我”——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250

五十一、“再打三斤”·“失眠症”——偷换概念 260

五十二、“眼中只有你”·“我的不说了”——偷换论题 272

五十三、“打电话”——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292

五十四、“最不喜欢说奉承话”·“不吃马屁” ——逻辑矛盾 296

五十五、“告荒”·“搞错后代”——运用归谬法揭露逻辑矛盾 307

五十六、“死活未定”·“做茶几”——排中律 316

五十七、“模棱两可”·“狗的遗嘱”——“两可”与“两不可” 321

五十八、“唐伯虎画真容”——充足理由律 324

五十九、“臭味相投”·“太阳怕月亮”——虚假理由 328

六十、“夫人的见解”·“这个城市一定很有钱”——“推不出”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