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古典目录学与学术史 1
一、文献、学术与目录 1
二、古典目录学的体制与功用 8
三、古典目录的主要类型 13
第二章 刘向、刘歆的功绩——文献传统的起源与目录学的奠基 20
一、文献传统的起源 20
二、秦汉之际的典籍聚散 29
三、刘向《别录》与刘歆《七略》 35
四、学术的源流与格局 42
第三章 《汉书·艺文志》(一)——《六艺略》与经学传统 47
一、班固与《汉书·艺文志》 47
二、《易》学的传统 51
三、《书》学的传统 56
四、《诗》学的传统 62
五、《礼》学的传统(附《乐记》) 67
六、《春秋》学的传统 71
第四章 《汉书·艺文志》(二)——诸子、诗赋及其他学术 77
一、诸子出于王官说 77
二、儒家诸子 81
三、道家诸子 87
四、阴阳、法、名、墨、杂 90
五、诗赋 94
六、兵书、数术、方技 97
第五章 《隋书·经籍志》(一)——四部分类与正史艺文志传统 103
一、魏晋六朝目录学的发展 103
二、《隋书·经籍志》的结构与主旨 109
三、四部分类与学术的分合 114
四、正史艺文志的传统 116
第六章 《隋书·经籍志》(二)——自东汉到六朝的四部学术演变 120
一、经部学术之演变 120
二、史部学术之演变 127
三、子部学术之演变 132
四、集部学术之演变 139
第七章 佛录传统的奠立——佛经翻译与晋唐佛典目录 144
一、佛经翻译小史 144
二、汉文佛典的自立 151
三、传统目录对于佛教文献的著录 158
四、佛典目录的创始与集大成 165
五、大乘经五大部 178
六、中土撰述 186
第八章 大藏经与佛藏提要目录——大藏经刊印、提要目录及佛录的优长 190
一、入藏目录与大藏经的刊印 190
二、佛藏提要目录 193
三、佛录与佛学之源流 198
四、佛录的优长 205
第九章 道藏之广纳百川——道藏目录体系与道学源流 208
一、道教、道藏与目录 208
二、三洞、四辅、十二类 220
三、道书目录举要 243
四、道学之源流 249
五、道藏之广纳百川 256
第十章 从《崇文总目》到两解题——宋代的目录与宋学流变 260
一、传统目录学的沿革 260
二、《崇文总目》 266
三、《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 271
四、尤袤《遂初堂书目》 280
五、宋学的产生与流变 284
第十一章 会通与辨章——郑樵与章学诚的校雠学 296
一、《通志·艺文略》与《校雠略》 296
二、郑樵的学术与目录学思想 308
三、《文史通义》与《校雠通义》 313
四、博雅与专门 318
第十二章 《四库全书总目》(一)——传统学术与文献的集大成工程 327
一、《四库全书》 327
二、《四库全书总目》 332
三、《四库全书》相关目录 343
第十三章 《四库全书总目》(二)——儒藏与固有学术的格局与源流 346
一、《四库全书》是儒藏吗? 346
二、类序中的学术史 351
三、辨伪与辑佚 359
第十四章 学中第一紧要事——清人治学目录举要 367
一、明清目录学概观 367
二、朱彝尊《经义考》 371
三、钱曾《读书敏求记》 376
四、周中孚《郑堂读书记》 378
五、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382
六、龙启瑞《经籍举要》 386
七、张之洞《书目答问》 390
余论 398
主要参考书目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