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论争与明人气质 1
二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历史分期与成就综述 9
三 写作思路 18
第一章 名家之争 22
第一节 明人元曲名家论列概述 24
第二节 正本:从《中原音韵》说起 33
一 以散曲为主要依据收录的乐府三百三十五章 35
二 以散曲小令为主的定格四十首 40
三 “传奇”概念的严格使用 45
四 元人曲作中用韵情况的反证 48
第三节 清源:元曲四家与王实甫 53
一 何良俊与元曲四大家概念的形成 54
二 “乐府之难”原是词家“剩技” 62
三 “乐府之备”与元曲风格论 69
第四节 明代元曲名家之争的深层原因探析 76
一 曲体分类的完善与曲学观念的自觉 77
二 曲学风格的嬗变 84
第二章 名剧之争 97
第一节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名剧之争”概述 98
第二节 何为“名剧”:“名剧之争”相关概念辨析 112
一 戏曲创作题材与《西厢记》的骨肉之辩 112
二 《拜月亭》“三短”论得失检讨 124
三 名剧的原创性与完整性 146
第三节 “名剧”何为:明人典型名剧的示范意义 152
一 “戏文派”用韵规律的内耗 152
二 雅俗兼济的语言 159
三 教化与情感的统一 165
附论 北曲【越调·绵搭絮】谱式辑考 178
一 北曲曲谱【绵搭絮】谱式辑录 179
二 有关北曲【绵搭絮】谱式首四句协韵与否之争议 186
三 有关北曲【绵搭絮】谱式其他争议 196
第三章 意法之争 203
第一节 汤显祖与沈璟曲学理论概观 203
一 汤显祖曲论述评 204
二 沈璟曲论述评 221
第二节 汤沈之争辨析与“双美”理论 233
一 曲学分歧与“相争几于怒詈 234
二 汤沈之辩概观 237
三 论辩共识与“意法双美” 242
第三节 古典戏曲理论“意法之争”背景下的“汤沈之争” 247
一 戏曲用韵规律的转捩 248
二 才思与格调:意法之争与明代文学复古思潮 249
第四章 行戾之辨 254
第一节 “行戾之辨”理路下戏曲艺术生产人员的“二分”构成 256
第二节 明代戏曲艺术生产人员“二分”理念的嬗变 266
一 从文本中心到舞台中心 268
二 文辞与本色 275
第三节 诗乐紧张关系与行家、戾家的结合 286
一 行戾的二分与诗乐关系的紧张 287
二 明代戏曲创作过程中行家与戾家、文人与艺人的结合方式 291
三 文人与艺人的聚散以及文本与舞台的离合 306
附论 良家戏与戾家戏:朱权戏曲表演主体“二分”表述的合理成分 308
一 良家子弟与古代乐籍制度 310
二 朱权“良家子弟戏”统绪相关史料钩沉 317
三 戏剧起源与朱权“良家子弟戏”统绪的合理性 329
结语 334
一 六要素图式与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 334
二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的显著特点 339
三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的历史地位 347
主要参考文献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