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思潮 1
康有为的九种人与庄子的七种人 2
积应求厚 6
晚清至新中国家庭关系变迁研究——以《精卫石》《一缕麻》《终身大事》《家》《青春之歌》为例 8
重新安排四种关系——“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文学新格局 24
近年三种乡村叙事 32
如何写“可怜”的人 48
论电影不可能创作出真正经典 51
从作家到“作”家——以韩寒、郭敬明为例 55
2013年四个重要文学现象 59
70后作家的古典追求——以张学东、计文君、东君为例 62
“青年学者的困境与出路”谈 71
第二辑 作品 75
杨绛说,“孔子偏宠子路” 76
思想改造史——读黄济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80
花繁花衰——《繁花》论 84
以狼窥天道——评电影《狼图腾》 91
他的时代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宋长江论 94
描写时代的情绪——读张学东《尾》 100
喜剧诗人——劳马作品论 106
止语简言——读蒋一谈《庐山隐士》 109
死去还是活着,这是一个问题——论笛安及《胡不归》 111
伤章某某——读马小淘《章某某》 115
网络时代的“英雄”——张嘉佳论 118
书写三代人的创伤——读冬筱《流放七月》 123
从“文革”往事中,还能看到什么?——读刘涛《1970年代的工厂风景》 127
小说的中庸之道——评张书江《那女》 130
宋潇凌小说的常与变 133
幻想抑或真实——评侯百川《河门》 137
读铁流的几部作品 141
第三辑 批评 143
“新时期”文学秩序的奠基者——陈思和先生的六个面向 144
志荣印象 168
理寓乎史——评王晓琳《警察美学的生命话语——公安文学研究》 170
读陆胤《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 172
创造、国际视野、判断力及对90年代的理解——由此透视我的批评观 174
论文学评论家不可志为文学评论家 179
80后批评家的时与命——兼及“80后批评家丛书” 186
第四辑 对话 201
写自己与写他人——关于《北去来辞》的对话 202
颤抖、童年、情结——关于《颤抖》的对谈 208
反身向古,重构当下 217
“超短篇”:文体之美与思辨之魅——关于蒋一谈及其《庐山隐士》对谈 225
就文学批评问题答周明全 235
“君子之道,黯然而日章”——访80后批评家刘涛 237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