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经济体制篇 2
第1章 经济发展历程 2
1.1 1949—1978年:改革开放前期 2
1.2 1978—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 4
1.3 1992—2000年:南方谈话 6
1.4 2001—200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
1.5 2007—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 10
第2章 经济发展主体 12
2.1 国有经济 12
2.2 外资经济 14
2.3 个体经济 16
2.4 私营经济 18
2.5 乡镇企业 20
第3章 国内主要经济政府部门 22
3.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2
3.2 中国人民银行 24
3.3 商务部 26
3.4 财政部 28
3.5 国家外汇管理局 30
第4章 国外主要经济机构或组织 32
4.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
4.2 世界银行集团 34
4.3 世界贸易组织 36
4.4 亚太经合组织 38
4.5 二十国集团 40
第二篇 经济增长篇 44
第5章 三十年腾飞与中国奇迹 44
5.1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44
5.2 30年经济腾飞 46
5.3 中国经济奇迹原因 48
5.4 中国的经济地位 50
5.5 中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角色 52
第6章 经济增长的引擎 54
6.1 工业化发展 54
6.2 城市化发展 56
6.3 市场化发展 58
6.4 国际化发展 60
6.5 现代化发展 62
第7章 部门经济发展 64
7.1 农业的发展 64
7.2 工业的发展 66
7.3 服务业的发展 68
7.4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70
7.5 新兴产业的发展 72
第8章 区域经济增长 74
8.1 东部开放战略 74
8.2 西部开发战略 76
8.3 振兴东北战略 78
8.4 中部崛起战略 80
8.5 县域经济发展 82
第9章 经济增长的困境 84
9.1 技术水平低下 84
9.2 “三农”问题 86
9.3 人民币汇率问题 88
9.4 房价上涨的挑战 90
9.5 低碳经济的挑战 92
第三篇 财政税收篇 96
第10章 财政制度 96
10.1 财政制度变迁历程 96
10.2 财政部门体系 98
10.3 财政政策目标 100
10.4 财政政策工具 102
10.5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104
第11章 财政收支 106
11.1 中国财政收支改革历程 106
11.2 财政收支的原则和指导方针 108
11.3 财政收入的来源和结构 110
11.4 财政支出的流向和结构 112
11.5 财政盈余与财政赤字 114
第12章 财政政策 116
12.1 财政政策的调控领域 116
12.2 财政转移支付 118
12.3 财政倾斜:区域、产业和群体 120
12.4 财政模式的转变 122
12.5 财政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措施 124
第13章 税收制度 126
13.1 税收制度演变过程 126
13.2 税收部门体系 128
13.3 税收的职能 130
13.4 税收种类 132
13.5 国税与地税 134
第14章 值得关注的税种 136
14.1 个人所得税 136
14.2 企业所得税 138
14.3 物业税与房产税 140
14.4 烟酒税和奢侈品税 142
14.5 出口退税 144
第四篇 货币金融篇 148
第15章 货币制度 148
15.1 货币制度变迁过程 148
15.2 货币制度体系 150
15.3 货币政策目标 152
15.4 货币政策机构 154
15.5 货币政策工具 156
第16章 人民币利率 158
16.1 我国的利率政策 158
16.2 利率调整的影响因素 160
16.3 利率的分类 162
16.4 利率的功能和作用 164
16.5 何为“负利率” 166
第17章 人民币汇率 168
17.1 我国汇率制度 168
17.2 人民币汇率改革之路 170
17.3 人民币汇率操控纷争 172
17.4 我国的外汇储备状况 174
17.5 人民币国际化 176
第18章 金融部门和工具 178
18.1 中国金融市场 178
18.2 金融部门:银行业、股票市场、保险业 180
18.3 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182
18.4 传统金融工具:股票、债券、基金 184
18.5 金融工具创新:QFII、创业板和股指期货 186
第19章 金融风险防范 188
19.1 我国金融监管机制 188
19.2 规范地下钱庄 190
19.3 防范“热钱”扰乱中国经济秩序 192
19.4 警惕高房价情况下“房地产绑架银行” 194
19.5 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196
第五篇 对外开放篇 200
第20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200
20.1 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 200
20.2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202
20.3 大经贸格局形成 204
20.4 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206
20.5 贸易体制与贸易法规的变迁 208
第21章 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现状 210
21.1 总体规模 210
21.2 商品结构 212
21.3 地区结构 214
21.4 主体结构 216
21.5 方式结构 218
第22章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220
22.1 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220
22.2 遭遇贸易摩擦的地区结构 222
22.3 贸易壁垒的种类 224
22.4 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外部原因 226
22.5 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内部原因 228
第23章 中国引进外资的历史与现状 230
23.1 利用外资政策的历史变迁 230
23.2 引进外资总量不断攀升 232
23.3 外资结构日趋合理 来源构成遍布全球 234
23.4 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236
23.5 外资的独资化倾向日益明显 238
第24章 中国引进外资中的热点问题 240
24.1 超国民待遇的终结 240
24.2 外资并购的利与弊 242
24.3 外资对民族经济的冲击 244
24.4 “市场换技术”的得失 246
24.5 假外资的危害 248
24.6 外资总部经济 250
第六篇 发展趋势篇 254
第25章 经济发展整体趋势 254
25.1 经济增长的前景及展望 254
25.2 经济增长方式的衡量与改进 256
25.3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与变革 258
25.4 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及其纠正 260
25.5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262
第26章 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 264
26.1 能源安全 264
26.2 地区安全 266
26.3 环境保护 268
26.4 气候变化 270
26.5 社会保障 272
第27章 国内经济的发展方向 274
27.1 扩大内需 274
27.2 加快技术创新 276
27.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78
27.4 加大对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扶持 280
27.5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282
第28章 财政金融领域的重点趋向 284
28.1 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未来 284
28.2 外汇储备增长的困惑及未来 286
28.3 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争论 288
28.4 “热钱”问题及其应对 290
28.5 资本外逃及其遏制 292
第29章 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 294
29.1 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294
29.2 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 296
29.3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298
29.4 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步伐 300
29.5 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302
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