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的起源 1
(一)神意说 1
(二)契约说 3
(三)原始公社时期行为规范说 4
二、刑法名称的由来 8
三、刑法体系的演变 14
四、刑法的概念、范围和任务 21
(一)刑法的概念 21
(二)刑法的范围 24
(三)刑法的任务 26
五、刑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28
六、刑法的基本原则 33
(一)罪刑法定原则 33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的原则 36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38
(四)罪责自负原则 40
七、刑法适用的空间和时间效力范围 43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 43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范围 47
八、犯罪概念及其要素 51
九、刑事责任的基础 58
十、犯罪构成的概念 65
十一、犯罪主体 71
(一)刑事责任年龄 71
(二)刑事责任能力 74
(三)犯罪主体的分类 76
十二、犯罪主观方面 78
(一)犯罪故意 79
(二)犯罪过失 81
(三)犯罪动机、犯罪目的 86
(四)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87
十三、犯罪客观方面 89
(一)犯罪行为 89
(二)犯罪结果 92
(三)因果关系 94
(四)犯罪的时间、空间、手段(方法) 97
十四、犯罪客体 99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99
(二)犯罪客体的分类 101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102
十五、犯罪阶段与犯罪形态 104
(一)犯罪的阶段 104
(二)犯罪的未完成与完成形态 107
十六、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115
(一)法人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117
(二)法人犯罪的范围 121
(三)法人犯罪的主观基础 121
(四)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123
十七、共同犯罪 124
(一)共同犯罪理论历史发展梗概 124
(二)共同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127
(三)共同犯罪的分类 131
(四)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133
(五)共同犯罪的未遂 138
(六)共同犯罪的中止 139
十八、形似实非犯罪行为 141
(一)正当防卫 143
(二)紧急避险 148
(三)执行命令的行为 152
(四)业务上的正当行为 153
(五)职务上的正当行为 154
十九、刑罚的概念与体系 157
(一)刑罚的概念 157
(二)刑罚的产生与刑罚的体系 160
(三)我国刑罚的体系 163
二十、自由刑 168
(一)自由刑概述 168
(二)我国《刑法》中的自由刑 170
二十一、死刑 177
(一)死刑概述 177
(二)我国《刑法》中的死刑 183
二十二、附加刑 190
(一)罚金 191
(二)剥夺政治权利 193
(三)没收财产 198
(四)驱逐出境 201
二十三、罪刑关系及处理罪刑关系的原则 202
(一)罪刑关系的概念 202
(二)处理罪刑关系的原则 203
二十四、量刑 210
(一)量刑指导原则的形成与发展 210
(二)我国《刑法》中量刑的一般指导原则 214
(三)我国《刑法》中量刑的特殊指导原则 216
二十五、适用刑罚的加减例 218
(一)适用刑罚的加减例 218
(二)对我国《刑法》有关量刑情节的规定的修改建议 222
二十六、数罪并罚 225
(一)数罪并罚的归属 226
(二)数罪并罚的数罪的时间标准 226
(三)区分一罪、数罪的标准 228
(四)不适用数罪并罚的犯罪形式 230
(五)数罪并罚的原则 236
(六)对漏罪的并罚 238
(七)对新罪的并罚 239
二十七、累犯 240
(一)累犯概念形成的大体过程 240
(二)我国《刑法》中的累犯 245
(三)对累犯的处罚原则 248
二十八、自首 立功 250
(一)自首 250
(二)立功 254
二十九、缓刑、减刑和假释 256
(一)缓刑 256
(二)减刑 261
(三)假释 264
三十、追诉时效 行刑时效 269
(一)追诉时效 269
(二)行刑时效 271
三十一、刑法分则的体系 273
(一)建立刑法分则体系的原理概述 273
(二)我国刑法分则的体系 277
三十二、罪状 282
(一)制作罪状的原理概述 282
(二)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罪状 285
三十三、法定刑 292
(一)制定法定刑的理论概述 292
(二)法定刑的结构 294
(三)对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的评价与建议 296
三十四、罪与非罪、罪与罪的界限 299
(一)区分罪与非罪、罪与罪界限的原理 299
(二)区分罪与非罪、罪与罪界限的方法 307
结束语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