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犯罪、刑罚与劳动改造 1
第一节 罪刑关系与刑之目的和刑之手段 1
第二节 刑罚制度的历史逻辑 9
第三节 自由刑与行刑 10
第四节 自由刑行刑与劳动改造 17
第五节 历史与逻辑的小结 21
第二章 劳动改造行刑要义 24
第一节 劳动改造行刑劳动 24
第二节 改造与行刑劳动 33
第三节 劳动的实践功能和改造 36
第四节 劳动改造机制 40
第五节 劳动改造行刑模式 49
第六节 理论概要 50
第三章 罪犯的可改造性 56
第一节 罪犯形象 57
第二节 罪犯的人之本义 61
第三节 可改造性辩析 66
第四节 可改造性的科学内涵 74
第五节 结论 81
第四章 劳动改造的人道主义 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84
第二节 人道主义的表现层次 88
第三节 刑罚中的人道思想 91
第四节 劳动改造人道主义精神 98
第五节 劳动改造人道主义内容 103
第六节 监狱废除论与行刑人道 107
第七节 结论 111
第五章 劳动改造行刑环境 114
第一节 劳动改造环境之义 115
第二节 行刑劳动与改造环境 121
第三节 社会环境与劳动改造环境 124
第四节 劳动改造环境的文化氛围——监区文化 130
第五节 劳动改造的时间条件 133
第六节 劳动改造的空间条件 139
第七节 结论 142
第六章 劳动改造的行刑手段 144
第一节 劳动改造的基本手段 146
第二节 改造手段的发展规律 155
第三节 劳动改造手段的综合性 158
第四节 劳动改造手段的作用机制 160
第五节 劳动改造手段所表现的行刑思想 165
第六节 结论 167
第七章 劳动改造实践主体 169
第一节 实践主体解析 170
第二节 劳动改造活动中的社会主体 175
第三节 劳动改造实践主体组织构成 179
第四节 实践主体(个体)的素质构成 184
第五节 结论 188
第八章 劳动改造的行刑客体 190
第一节 行刑(改造)客体辩析 191
第二节 改造客体内容 196
第三节 改造客体内容的转化 203
第四节 改造客体与劳动改造活动 209
第五节 结论 212
第九章 劳动改造的社会延伸 213
第一节 社会延伸的行刑理论内涵 214
第二节 社会延伸的基本内容 218
第三节 初步评价 222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