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问题的缘起 1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
(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2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延伸和发展的需要 3
二 国内外学界对农民工犯罪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4
(一)国外学者对相关问题研究的情况 4
(二)国内学者对农民工流动与农民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研究 5
三 对核心概念的界定 8
第一章 流动:历代中国农民生存的道路选择 13
一 关于流动的理论 13
(一)关于社会流动的理论 13
(二)流动人口的模式 21
二 历代中国农民流动的回顾 26
(一)“无奈的流动”——古代中国农民的流动 26
(二)“被迫的流动”——近代中国农民的流动 34
(三)“锁定的流动”——新中国政策制度下的农民“不动”” 36
(四)从“控制”到“放开”——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流动 41
三 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状况 44
(一)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规模 44
(二)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结构特征 45
(三)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流向特征 46
四 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社会评价 51
(一)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积极意义 51
(二)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负面效应 56
第二章 从农民到农民工:转型期中国农民流动的动力学研究 58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人口流动动因的分析 58
(一)人口流动是生产力内部平衡关系的要求 58
(二)人口流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本性决定的 59
(三)人口流动是“推力”和“拉力”作用的结果 62
(四)人口流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64
二 国内外关于人口流动或迁移的动力学理论 65
(一)国外学者对人口流动或迁移的动力学分析 65
(二)国内学者对农民流动的动力学分析 68
三 我国转型期农民流动的动力因素分析 71
(一)第一推动力:联产承包责任制 72
(二)第二推动力:国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松动 76
(三)第三推动力:转型期中国农民从生存到发展的追求 79
第三章 从农民工到犯罪:转型期中国流动农民犯罪的实证调查 92
一 北京市农民工犯罪的状况及特点 93
(一)北京市农民工犯罪的总体状况 93
(二)北京市农民工犯罪的一般性特征 93
(三)北京市农民工犯罪的类型特征 97
二 广州市农民工犯罪状况及特点 99
(一)广州市农民工基本情况 99
(二)广州市农民工犯罪状况 101
(三)广州市农民工犯罪的特点 103
三 郑州市农民工犯罪状况及特点 104
(一)郑州市农民工犯罪的一般性特征 105
(二)郑州市农民工犯罪发展趋势 109
(三)郑州市农民工侵财型犯罪分析 110
四 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流动性与犯罪的关系 111
五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总体特征 112
(一)犯罪目的:侵财性 114
(二)犯罪动因:自救性 115
(三)犯罪形式:团伙性 116
第四章 文化冲突下的行为越轨: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文化解释模型 117
一 关于国内外文化与犯罪的理论回顾 117
(一)国外有关文化冲突与犯罪理论的研究 117
(二)国内有关犯罪与文化理论的研究 124
二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文化冲突解析 130
(一)农民工犯罪的文化背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 131
(二)农民工:城市社会中的非正规就业与严重失业群体 133
(三)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亚文化:文化差异下的流民与流民意识 140
(四)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流民意识与主流文化的冲突 153
第五章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预防体制 156
一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预防的三层次论 156
(一)国外关于犯罪预防的理论 156
(二)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预防的三层次论 158
二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第一层次预防 159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 159
(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状况分析 160
(三)坚持城乡统筹,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162
三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第二层次预防 167
(一)改革城乡二元户籍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67
(二)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的支持体系 168
(三)创新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 174
四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犯罪的第三层次预防:司法控制 179
(一)提高控制成本,增强司法机关对农民工犯罪的预防功能 179
(二)打防控一体化的整体作战机制是预防农民工犯罪的最终手段 181
第六章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的思想状况及其犯罪的思想预防——以郑州市为个案 186
一 对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社会行为活动的考察 186
(一)对郑州市农民工政治参与情况的调查 186
(二)对农民工社会交往情况的考察 189
二 对农民工思想价值层面的考察 191
(一)社会观念 192
(二)法制观念 193
(三)社会利益与社会责任 193
(四)城市归属感与未来预期、城市适应性 195
(五)情绪倾向 197
三 利益剥夺与角色落差:犯罪农民工的心理分析 201
(一)对犯罪农民工行为越轨的考察 201
(二)利益剥夺与角色落差:犯罪农民工的心理分析 204
四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的思想状况的总体特征 206
五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体系 211
(一)转型期中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 211
(二)提高对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14
(三)明确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216
(四)优化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18
(五)规范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21
(六)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体制 225
附录 227
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