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校者的话 1
技术时代的语言(新版序言) 13
0.通用语言的科学性(绪言) 22
0.1预备知识 22
0.1.1前提 22
0.2普通术语学和一般语言学基本观点的区别 22
0.2.1在语言状况方面的区别 23
0.2.2在语言发展方面的区别 24
0.2.3术语学的其他区别性特点 27
0.3本书材料的编排 28
1.命名原则之间的权衡 30
2.个体化的对象 31
3.概念和它的特征 33
3.1概念的本质 33
3.1.1关于“概念”的概念 33
3.1.2概念的内涵 33
3.1.3概念的外延 34
3.2概念之间的关系 34
3.2.1概念的逻辑关系 35
3.2.2概念的本体论关系 40
3.2.3在两个连接类型之间的选择 42
3.3概念的顺序特征 43
3.3.1概念顺序特征的划分 43
3.3.2等价特征 46
3.3.3不具等价性的特征 49
3.4特殊的概念系统及其描述(特别是通过概念图来描述) 51
3.4.1逻辑概念系统和图表 51
3.4.2实体系统及其图表示法 56
3.4.3混合概念系统及其图表 57
3.5主题分类 58
3.5.1主题阶梯关系和主题系列关系 59
3.5.2主题连接 61
3.6符号系统 62
3.7几种常见的综合分类的示例 63
3.7.1专业科学分类 63
3.7.2词典编纂分类系统 64
3.7.3文献分类系统 64
3.7.4内容一览表 65
4.定义 66
4.1定义的一般阐释 66
4.1.1定义的本质和含义 66
4.1.2概念相互间的协调 66
4.1.3定义中的名称 66
4.1.4定义的有效范围 67
4.1.5定义的精确性 67
4.2内涵定义 67
4.2.1上位概念的外延 68
4.2.2不完整的内涵定义 68
4.3外延定义 68
4.4“是”定义(Ⅰst-定义)和“应该”定义(Soll-定义) 69
4.5插图 69
5.名称 70
5.1名称的组成部分及其连接 70
5.1.1语素 70
5.1.2词 71
5.1.3词组 72
5.2语素的外在表现形式及其来源 73
5.2.1“外在形式”的概念 73
5.2.2传承词 73
5.2.3外来词,借用词,客座词 74
5.2.4来自其他领域的转义名称 75
5.2.5缩略词 75
5.3语言要素的连接(连接-意义组合形式) 86
5.3.1语言要素连接的缩减程度 86
5.3.2概念连接在要素连接(连接-意义组合形式)中的反映 88
5.4转义名称(转义-意义组合形式) 96
6/7.符号 98
6/7.1语言符号 98
6/7.1.1语言中的对应关系 98
6/7.1.2缩略 98
6/7.1.3所有类型的符号 99
6/7.1.4符号连接 99
6/7.1.5符号系统 99
6/7.1.6语义学 100
6/7.2标记和习俗符号 100
6/7.2.1概念“符号” 100
6/7.2.2符号对应的来源 101
6/7.2.3自然符号 101
6/7.2.4习俗符号 101
6.习俗符号的划分(参看图-16,特征类型a) 103
6.1根据符号主体进行的划分 104
6.1.1根据感觉器官进行的分类(参看图-16,特征类型b) 104
6.1.2依据结构进行的分类(图-16,特征类型c) 108
6.2根据符号含义进行的划分 111
6.2.1根据语言功能进行的划分 111
6.2.2根据语言相关性进行的划分(图-16,特征类型d) 113
6.2.3根据实物的属性进行的实物符号的划分(图-16,特征类型) 115
6.3根据符号的使用范围进行的划分 117
6.3.1根据符号在整个符号系统中的作用进行的划分(图-16,特征类型f) 117
6.3.2根据专业从属关系所作的划分 118
6.4根据符号与含义的对应关系而进行的划分 118
6.4.1根据特征辅助类型而进行的划分(图-16,特征类型h) 119
6.4.2依据含义的直接性进行的划分(图-16,特征类型i) 120
6.5特征类型的组合 121
7.书写符号的划分 123
7.1依据形式来划分书写符号(图-16,特征类型b 1.3.1.) 124
7.1.1标识符号 124
7.1.2缩略符号 124
7.1.3图示符号 125
7.2依据结构(图-16,特征类型c)并参照它们在符号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特征类型j)来划分书写符号 125
7.2.1基本书写符号 125
7.2.2书写符号的连接 127
7.3依据语言相关性并参照对应性来划分书写符号 127
7.3.1语音书写符号 127
7.3.2感官表意符号 128
7.4依据含义的直接性并同时参照语言相关性而进行的划分 129
7.5文字的发展 130
8/9.永久性的语言对应关系 131
8/9.01三部分词语模型 131
8/9.02四部分词语模型 132
8/9.03迄今为止对维斯特模型的理解情况 133
8/9.04语言中永久的和偶然的对应关系 134
8/9.05永久性的语言对应关系 135
8.永久性语言对应关系的类型 136
8.1语言对应关系的单义性 136
8.1.1单种意义和多种意义(Ein-undMehrsinnigkeit) 137
8.1.2单义(Eindeutigkeit)和多义(Mehrdeutigkeit) 141
8.1.3单名和多名(Ein-und Mehrnamigkeit) 142
8.2语言对应的统一性 145
8.2.1语言统一 146
8.2.2语言耐久性 162
9.语言词典 165
9.1语言词典和专业词典 166
9.2语言词典的内容范围 167
9.2.1专业领域 167
9.2.2语言数量 168
9.2.3覆盖的时间段 172
9.3段落的内容 173
9.3.1顺序要素 173
9.3.2带有概念解释的词典 175
9.3.3涉及名称特色的词典 179
9.3.4词典符号 185
9.4段落的顺序 186
9.4.1依据词语的构成进行的排列 186
9.4.2以含义为依据进行的排列 190
9.4.3以产生时间为依据进行的排列 193
9.4.4大体上的按字母和数字顺序进行排列(9.4.1的展开部分) 193
9.4.5 DK-数字的排列(9.4.2的展开部分) 197
9.5段落的范围 198
9.5.1多语的词语带 199
9.5.2多语的段落域 199
9.5.3单语的段落域 200
9.6段落的载体 200
9.6.1词典是一个不可分的单位(以书籍、本子和书页的形式) 200
9.6.2出版物形式的词语卡片索引 201
9.6.3卡片化的词典 202
9.6.4作为出版物一部分的词典 204
9.7语言词典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204
9.7.1“系统化词典”的次要部分 204
9.7.2“按字母顺序编排的词典”的次要部分 206
9.8按作者划分的词典种类 207
9.8.1私人词典 207
9.8.2集体词典 207
9.8.3官方词典 208
9.9词典的编订 209
9.9.1词典资料汇编 210
9.9.2词典原稿 211
图表 212
图表出处说明 278
附录 285
欧根·维斯特教授简要生平 287
欧根·维斯特重要出版物选编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