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国内外政治发展动力研究述评 2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发展动力的基本观点 2
(二)西方学者关于政治发展动力研究的概况 10
(三)国内学者关于政治发展动力的相关研究 20
(四)简要述评以及本书的思考 27
二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29
(一)研究的缘起 29
(二)研究意义 34
三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36
四 本书研究视角与方法 39
第一章 非均衡的学理解读 41
一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非均衡理论的基本观点 4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中关于非均衡的基本观点 42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的非均衡观点 44
(三)马克思主义非均衡理论的世界眼光和宏观视角 46
二 西方学界关于非均衡理论的主要观点 49
(一)对古典“瓦尔拉均衡”的批判及非均衡思想的提出 49
(二)当代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非均衡的主要观点 51
(三)西方学者非均衡理论的批判态度和现实主义视角 53
三 本书关于非均衡的基本规定 54
(一)非均衡的界定 55
(二)非均衡对政治发展的意义分析 64
第二章 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 68
一 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的原因分析 68
(一)非均衡是推动政治发展的动力之源 69
(二)非均衡是政治发展过程的生动写照 73
二 非均衡:政治发展动力体系的存在方式及内在逻辑 75
(一)非均衡:政治发展的动力体系的存在方式 75
(二)非均衡:政治发展动力体系作用的内在逻辑 77
三 非均衡的特征及原则 83
(一)非均衡的特征 84
(二)非均衡的限度及原则 88
四 小结: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 92
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非均衡动力分析 95
一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非均衡动力体系 96
(一)国际现代化杠杆的驱动:我国政治发展的外在动力 96
(二)党和政府的发动与设计:我国政治发展的核心动力 99
(三)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106
二 非均衡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116
(一)以政府为核心动力推动我国政治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116
(二)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发展模式的回顾 120
三 非均衡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 139
(一)党和政府的核心动力保证了我国政治发展的有效进行 140
(二)注重效能为政治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141
(三)政治价值、制度及行为的非均衡发展推动政治转型 144
四 非均衡发展与政府关注 146
(一)非均衡发展与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基于微观的考察 147
(二)非均衡发展与政府关注——基于解决路径的考察 156
第四章 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 160
一 选择分析典型及选择原因 161
二 日、韩等东亚国家转型时期政治发展动力的选择与经验分析 162
(一)日韩模式中动力体系的特征分析 163
(二)日韩模式中非均衡动力的选择与经验分析 164
三 东南亚国家转型时期非均衡动力的作用及效应——以新加坡为分析样本 170
(一)新加坡模式中动力体系的特征分析 170
(二)新加坡模式中非均衡动力的作用及效应分析 171
四 小结:国内外非均衡推动政治发展的共性和基本经验 178
第五章 政治发展中非均衡的价值分析及路径选择 186
一 非均衡在政治发展中的价值理性分析 187
(一)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认识 187
(二)非均衡的价值理性分析 190
二 我国政治发展的动力与路径选择:非均衡发展创设有效政治 193
(一)政治发展的路径分析:有效性与合法性 194
(二)我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非均衡发展创设有效政治 196
(三)非均衡发展推动政治转型:在有效性中积累合法性 202
(四)非均衡发展推动政治转型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205
三 我国政治发展非均衡模式的选择与优化分析 207
(一)民生政治:基本政治价值诉求基于“合法性”的逻辑演进 208
(二)以民生建设促民主发展:政治发展非均衡模式的选择与优化 218
结语 229
参考文献 232
后记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