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佛法研究佛法 1
二 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 10
一 东方与西方 10
二 婆罗门眼中的东方 11
三 瞻波中心的古印度 14
四 东方王族的兴衰 22
五 奥义书与东方王朝 28
六 释迦族来自东方 34
七 释尊时代的印度国族 40
八 东方新宗教的勃兴 47
九 释迦的真谛 56
十 结论 67
三“法”之研究 69
一 序起 69
二 圣道现见的正法 70
三 法与义、法与律的对立 76
四 传承中的无比法与妙法 79
五 法轮与转法轮 82
六 意识所识的法 85
四 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 87
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 87
二 秘密教之传布 90
三 秘密教之特色 97
四 印度佛教之衰亡 100
五 大乘是佛说论 102
一 序起 102
二 从佛法的表现上说 103
三 从佛法的流行上说 109
四 从学派的分裂看大乘 117
五 从经论的集出看大乘 119
六 从思潮的递代看大乘 126
七 从大乘的内容看大乘 131
八 什么是初期的大乘经 133
六 略说罽宾区的瑜伽师 136
一 瑜伽师与罽宾 136
二 阿毗达磨师 137
三 经部譬喻师 138
四 大乘中观师 139
五 瑜伽师 140
六 大乘瑜伽师 141
七 秘密瑜伽师 144
七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关系 146
一 印度的三期佛教——总说 147
二 罽宾中心的佛教区 151
三 罽宾中心区的佛教 154
四 锡兰的佛教 158
五 晚期传来的小乘经论 159
六 真常大乘经 161
七 瑜伽师的唯心论 164
八 大乘禅 169
九 后期的中观学 171
十 秘密教 173
八 汉译圣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176
九 论真谛三藏所传的阿摩罗识 182
一 九识品与九识章 182
二 阿摩罗识是转依 185
三 阿摩罗识(转依)的意义 189
四 阿摩罗识是自性清净心 194
五 心界通二分说 200
十 如来藏之研究 204
一 序说 204
二 说如来藏之意趣 206
三 如来藏说之安立 209
四 如来藏之抉择 216
五 流转还灭之因依 217
六 如来藏说之三系不同解说 221
七 如来藏为涅槃因 230
八 如来藏为生死依 238
十一 阿陀那与末那 246
十二 欲与离欲 249
一“欲”是什么 249
二 事欲的分折 251
三 欲与离欲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