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市场经济与文化转型 1
一、危机·沟通·合法性危机 2
二、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道德爬坡论 10
三、人文精神的独建与共建 22
四、走出人文精神问题讨论的误区 30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大众文化)理论 34
一、述评(一) 35
二、述评(二) 36
三、简短的结论 41
本杰明的“技术复制”理论 47
一、“技术复制”与艺术创新 47
二、“展示价值”与艺术大众化 52
三、伊格尔顿论本杰明与艺术革命 56
四、“韵味”问题 59
五、杰姆逊误读本杰明 65
文化研究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 73
、述评(一) 73
二、述评(二) 82
三、简短的结论 87
后现代主义面面观 88
一、时代背景及对现代主义的超越 90
二、哲学前提与基本特征 95
三、后现代主义的两面性 108
四、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 113
第一章 艺术与商品 119
一、艺术商品属性的发生发展 119
(一)艺术商品属性的发生 120
(二)艺术市场中的商品 123
二、艺术商品属性的显现特点 126
(一)市场艺术与非市场艺术 126
(二)艺术商品属性的相对性 130
(三)艺术多元属性中的商品属性 134
(四)马克思如是说 136
三、商品艺术的经济价值与物质属性 141
(一)商品艺术的经济价值 142
(二)商品艺术的经济价值与商业价值 146
(三)商品艺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49
(四)商品艺术的物质属性及其社会功能 151
第二章 艺术生产 155
一、艺术生产与商品生产 155
(一)艺术的商品生产与非商品生产 155
(二)艺术的商品价值、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 158
二、现代集团式商品艺术生产 162
(一)生产与经营的一体化 162
(二)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 166
(三)制片人、明星制与明星包装 169
三、科学技术与艺术生产 173
(一)科学技术在艺术生产中的存在形态 174
(二)电脑特技与电影艺术生产 180
(三)电脑技术对传统电影艺术观念的冲击 184
四、艺术生产与艺术产业 187
(一)艺术生产属“第四产业” 187
(二)“第四产业”的二重性与何谓“产业” 191
(三)艺术产业的经济基础性质与艺术产业管理 193
五、现代艺术产业规模与国民经济的繁荣 197
(一)现代艺术产业的规模 198
(二)艺术产业与国民经济的繁荣 201
第三章 艺术市场 206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市场 206
(一)唐中期艺术市场的出现 207
(二)宋代艺术市场规模的形成 208
(三)元明清三代艺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13
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艺术市场 216
(一)市场的概念内涵与艺术市场 216
(二)资本主义社会艺术市场的新面貌 220
(三)文化时代的艺术市场 223
三、现代艺术市场的性质与功能机制 229
(一)现代艺术市场的性质 229
(二)现代艺术市场的功能机制 231
(三)拍卖 235
(四)文稿拍卖的违法嫌疑问题 242
(五)经纪人 245
(六)代理制、经纪人与明星制 251
四、书画膺品与膺品市场 253
(一)中国古现代书画膺品问题 254
(二)西方膺品奇案 259
(三)绘画膺品市场 265
五、艺术市场对艺术生产的影响 267
(一)艺术市场对艺术生产的积极影响 268
(二)艺术市场对艺术生产的消极影响 278
六、我国社会主义艺术市场的建设 282
(一)我国社会主义艺术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艺术市场的异同 283
(二)社会主义艺术市场建设的根本方向 288
七、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 297
(一)艺术批评的转型 297
(二)呼唤健康的艺术批评 300
八、开拓国际艺术市场 302
(一)开拓国际艺术市场的必要性 302
(二)开拓国际艺术市场的可能性 304
第四章 大众艺术 308
一、大众艺术的发展历程 308
(一)大众艺术发展的历史阶段 309
(二)由大众艺术史获得的几点认识 313
二、现代大众艺术的特征 320
(一)样式特征 321
(二)通俗易懂,娱乐性较强 323
(三)同大众传媒连为一体,为复制而创作 323
(四)是市场艺术,具商品属性 325
(五)接受群体庞杂 326
(六)品位多层次 328
三、现代大众艺术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330
(一)现代大众艺术的积极面 331
(二)现代大众艺术的消极面 336
(三)大众艺术发展前景 338
四、大众艺术与市民意识 341
(一)中国古代大众艺术与市民意识 341
(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大众艺术与社会意识分化 345
(三)中国近现代大众艺术与社会意识分化 348
五、豪泽尔论通俗艺术和大众艺术 357
(一)豪泽尔通俗艺术论 357
(二)豪泽尔大众艺术论 365
(三)评析 371
第五章 非大众艺术 381
一、雅俗之争的辨析 381
(一)音乐领域雅俗之争的辨析 381
(二)文学领域雅俗之争的辨析 389
(三)现代美学中流行观念的辨析 391
(四)简短的结论:以非大众艺术与大众艺术的范畴代替雅艺术与俗艺术的范畴 398
二、非大众艺术面面观 399
(一)非大众艺术的构成 400
(二)非大众艺术的大众化 401
(三)非大众艺术走向艺术市场 403
(四)非大众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关系 406
(五)非大众艺术自身的弱点 408
(六)非大众艺术的发展前景 410
第六章 电视艺术 413
一、电视文化的利与弊 413
(一)电视文化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413
(二)电视文化之利 415
(三)电视文化的弊端及辨析 418
(四)电视(传播)功能的总体评价 423
(五)电视文化趋利避害的具体措施 426
二、电视与艺术 432
(一)电视对艺术的影响 432
(二)电视艺术 437
三、电视连续剧 441
(一)美国广播“肥皂歌剧” 442
(二)电视肥皂剧和日间电视肥皂剧 444
(三)日间电视肥皂剧的特征 446
(四)非日间电视连续剧 453
(五)中国的电视连续剧 454
四、电视剧艺术与电影艺术 458
(一)电视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异同 458
(二)电影与电视的合流 460
后记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