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沉默的佛陀 1
一、佛教的修行论 2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三法印 4
三、释迦所讲的无我思想 17
四、发现真正的自己 21
五、涅槃寂静的觉悟 24
六、“真空无相”、“真空妙有”和“空”之悟 30
七、“沉默的佛陀”之教义 35
5、“数息观”——心烦意乱者的必修观法 141
三、五停心观的核心——静心 143
第五章 智慧 145
一、“戒、定、慧”三学中的“慧”指什么? 146
二、慧的种类 149
三、识与般若 159
四、此世与另世的观点 178
第六章 解脱 187
一、解脱与涅槃——自由与和平 188
二、信解脱——克服“疑” 190
三、定解脱——克服物质性波动 194
四、慧解脱——克服无明 197
五、心解脱——克服欲望 200
六、僧残法与不定法 91
七、舍堕法、波逸提法和悔过法 94
八、止持戒与作持戒 96
九、大乘佛教的十善戒 98
十、戒的主体——七众与近住 102
十一、戒的内容 107
十二、作为拯救时代的理想僧伽 113
第四章 五停心观 115
一、“禅”、“定”与“止”、“观” 116
二、止心的五种修法 120
1、“不净观”——贪欲者的必修观法 121
2、“慈悲观”——易怒者的必修观法 126
3、“因缘观”——爱发牢骚者的必修观法 129
4、“界分别观”——自我意识过强、骄傲自满者的必修观法 136
第二章 四弘誓愿 39
一、修行者常立的典型四大誓愿 40
1、众生无边誓愿度 42
2、烦恼无尽誓愿断 44
3、法门无量誓愿学 47
4、佛道无上誓愿成 52
二、总愿与别愿 54
三、誓愿的双重结构与“利他”之道 60
四、致力于“上求菩提、下化众生” 65
第三章 何谓戒律 67
一、三学(戒、定、慧)与五分法身 68
二、戒与律的不同 71
三、三归五戒 74
四、随犯随制与波罗提木叉 78
五、波罗夷法 81
六、俱解脱——克服烦恼障和解脱障 205
七、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208
第七章 何谓魔 215
一、释迦降魔成道 216
二、魔与“色、受、想、行、识” 218
三、“已心魔”与“恶魔”的存在 223
四、恶魔的本质 226
五、防备恶魔附身之法——谦虚和自我实绩的鉴证 230
六、克制一切恶魔的决定性武器——信仰心与精进 233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