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2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与回避的问题 6
二、现有研究成果综述 7
三、对本课题的设定和研究方法 12
(一)对本课题设定的相关说明 12
(二)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现象概述与特征比较一、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的现象描述 16
二、明中叶之前图像与文本中的“仿”与“临”、“摹” 25
(一)“临”、“摹”的意涵及其功用 25
(二)“仿”的意涵及其功用 33
(三)“临”、“摹”与“仿”的意涵衍义与功用转换 35
三、“临”、“摹”与“仿”的关系阐述 44
四、本章小结:比较视域中“仿”的特征与意义 48
第三章 术语意涵与理论渊源一、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的术语意涵 50
二、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的画学理论渊源 55
(一)与“气韵非师说”的关联 55
(二)与“逸品观”的关联 57
三、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的明代心理学渊源 60
(一)画家和心学家之间的交酬互动 62
(二)术语意涵的心学特征 66
四、本章小结:思想史视域中的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 73
第四章 超越诉求与山水营造一、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的历史历史背景 75
(一)时代、区域性背景 75
(二)吴门画派画家的际遇与生活选择 79
二、吴门画派画家的超越诉求与风格选择 84
(一)吴门画派画家的身份意识与“道统”体认 84
(二)吴门画派重构的画史偶像与风格意涵 90
(三)笔墨同构与心境同构 94
三、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的图像特征 96
(一)构图延宕 96
(二)笔墨互参 100
(三)母题借用 104
四、附载的隐喻——个案分析 109
(一)“山静似太古”:沈周《策杖图》 109
(二)“松风寄琴心”:文徵明《江南春图》 112
五、本章小结:心态史视域中的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 116
第五章 雅俗之辩与生活泛化一、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的文化史背景 118
(一)时代、区域性背景 118
(二)吴门画派画家的身份尴尬与阶层归属危机 121
二、吴门画派的“雅俗”观念与风格选择 126
(一)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的雅俗意识 126
(二)作为文化阶层符号的山水画之“仿” 130
三、苏州文人的日常生活与山水画之“仿” 134
(一)书斋清玩 134
(二)煮泉品茗 139
四、本章小结:生活史视域中的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 144
第六章 接受情境与画史认同一、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的接受情境 146
(一)接受者的类型 146
(二)接受方式与“仿”作功能 151
(三)接受情境中的视觉性与精神性 156
二、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的画史认同 161
(一)谱系建构 161
(二)导向本体 167
三、本章小结:接受史视域中的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 170
余论:吴门画派山水画之“仿”的变数、衰弊与原因 171
结论 174
参考文献 178
后记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