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1
二、本选题的研究状况 5
三、本书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 10
四、本书的核心概念与体例框架 11
第一章 历史变迁与范式转换:中国报纸新闻文体30年 14
第一节 新时期报纸新闻文体的发展脉络剖析 14
一、1978—1982年:拨乱反正——突出“短新闻”,强化“可读性” 14
二、1983—1988年:核心追求——“信息”与“启蒙” 19
三、1989—1991年:认知转型——启蒙淡出,信息凸显 25
四、1992—1999年:多元化发展——信息化·故事化·深度化 26
五、2000—2008年:根本诉求——新闻专业主义 30
第二节 互动与博弈:三种范式下的新闻文体实践 33
一、“范式”与新闻文体 33
二、宣传范式 35
三、故事范式 46
四、专业范式 56
第二章 记录、认可与导向:新闻奖项的设置与新闻文体的发展 62
第一节 新闻评奖:意识形态与专业标准的二维互动 62
一、新时期我国新闻评奖的历史沿革 62
二、新时期我国国家级新闻评奖的特质分析 65
三、记录、认可与导向:新闻作品评奖对新闻文体发展的影响 72
第二节 获奖样本背后的文体嬗变 76
一、标题的变化 78
二、导语的变化 85
三、时效性方面的变化 88
四、引语的变化 90
五、文体技巧层面的变化 97
第三章 从自发到自觉:记者文体意识的勃兴与新闻文体创新 106
第一节 文体意识:从“个体困惑”到新闻专业主义追求 106
一、现实问题与个体困惑导引记者文体意识的自发 107
二、新闻改革的内在要求强化记者文体意识的自觉 111
三、“名记者”在文体创新中具有示范效应 117
四、新闻专业主义逐渐成为新闻共同体的文体追求 119
第二节 文体创新:社会生态环境变迁下的主体彰显 124
一、记者与新闻文体的关系 124
二、促发记者寻求新闻文体创新的因素剖析 127
第四章 引领与示范:“名记者”的文体实践及其影响 141
第一节 穆青与“新闻三论” 142
一、“散文式新闻” 143
二、“视觉新闻” 147
三、“实录性新闻” 151
第二节 郭玲春对“新华体”的突破 153
一、“第一次冲刺”:“追悼会新闻”的突破 154
二、创新的自觉:常规会议新闻的突破 159
第三节 张建伟与“张建伟模式” 164
一、“张建伟模式”的开创 165
二、会议新闻的新探索 176
第五章 因应与建构:新闻学术界的研究实践与主要贡献 180
第一节 文体研究:从“各自为政”到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180
一、学术界在新时期新闻文体研究中的特征描述 181
二、学术界对新闻文体发展的影响 187
第二节 直面时代的问题 193
一、关于“新闻与宣传”关系的大讨论 194
二、关于“典型报道”的争鸣 197
三、关于“新闻散文化”的论争 202
第三节 理念塑造与规范建构 206
一、引入西方新闻传播理念与方法 206
二、新闻写作教材的变迁及其影响 214
结语 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的因素分析与趋势研判 224
一、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的因素分析 224
二、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的趋势研判 227
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