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摇旗呐喊往者不谏 来者可追——为北京鼓曲的生存延续呼吁 3
《曲苑大观》获奖的启示——在天津电台曲艺广播创新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 5
前景、历史与现实——关于北京民间鼓曲的对话 7
白云鹏的无奈与鼓曲改革 17
鼓曲前途的思考之一:服务对象是关键 20
鼓曲前途的思考之二:扩大服务增强动力 23
鼓曲问题的思考之三:曲目建设是中心 27
浅议“北京不能没有弦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访谈节目 31
保护岔曲,只欠东风!——既评为国家级“非遗” 期待出台保护措施 36
认定代表性传承人 迈开保护传承一大步——翘望北京非遗鼓曲项目的新启动 40
第二辑 聚精会神在“濒危鼓曲演唱会”开演前的讲话 45
为鼓曲的保护与传承而“争取” 47
解放思想 推陈出新 增强活力——在“北票联”首届“三贴近”鼓曲创新颁奖会上的汇报发言 55
鼓曲创作的拐点——《鼓曲爱好者》编者的话 58
群策群力 互帮互学 努力创新——在“北票联”第二届“三贴近”鼓曲创新颁奖会上的发言 60
转载“继承的目的在于发展”一文的编后 66
期盼考核资质的一封信 67
柳暗花明的民间鼓曲——从两首岔曲说到“北票联” 69
附 民间鼓曲的“田野调查”——2005~2009“北票联”过排鼓曲人次排序统计 74
岔曲的通俗以及它的前途 80
从“新风鼓曲”看“北票联”之“联” 83
《新风鼓曲选集》前言和曲目评介 86
第三辑 呼朋引伴曲艺和老百姓——致社区居民 97
向初次来听曲的大学生介绍鼓曲票房 99
“下里巴人”——一个鼓曲演唱品牌的创意 102
给陈爽老师的信 105
票房前景预测——一次聚餐时的发言 107
可否关注一下群众对鼓曲的反映——致一位大报的记者 111
附1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演出的意见反馈 112
附2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演出的意见反馈 114
彼岸寻珠记——鸣谢远方的“傅斯年图书馆” 118
融合与嫁接的试验——把第13届青歌赛歌词改编成岔曲 121
附 九首歌词原作与改编的岔曲 122
第四辑 温故知新北京之声——八角鼓岔曲——2006年12月18日在北京电台的讲座 133
满族与八角鼓岔曲 137
岔曲《八旗自叹》签注 158
寻访宁裕之 162
布衣旧王孙——学习溥叔明先生的单弦牌子曲 170
八角鼓“走票”梦幻曲——一篇游戏文字的签注 178
辛亥前后北京民情拾零——俗曲中的历史信息 183
“唱出一个春天来”——漫谈北京的音乐文化 192
第五辑 哪儿说哪儿了回首“集贤承韵” 199
《重现岔曲票房》一文的评议——写给一位管宣传的负责同志 204
附 评议之易与难 207
一本“岔曲集”的启示——兼议岔曲的整理、借鉴和其他 209
勘误记 214
申报“非遗”鼓曲的马后炮 216
也谈“曲艺时代的尾声” 220
票价的讨论 223
尴尬后的反思 225
从“知不足”说起——迟复一位热心朋友的来信 227
为着春晚的受众 230
第六辑 敬惜字纸关于在街道设置曲艺活动站的建议 235
学习天津的“曲艺大家唱” 237
和什么挂钩——“濒危鼓曲演唱会”之后的议论 240
“北京鼓曲”包括曲种之我见 243
北京市第二批非遗名单公示期间所提的意见 244
建设天桥民俗文化街的浅见 246
招人喜爱又令人钦佩的康龄轩 248
传承“非遗”鼓曲(岔曲)的思考题 250
二十四节气岔曲欣赏 252
腰截·秋色妖娆 254
后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