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蒯正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0734455X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中国共产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项目批准号:14FDJ002),目前已结项。本书从意识形态的概念、特征功能入手,分析意识形态与政党的关系,政党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阐述政党意识形态全的内涵、特征,通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建设与安全维护的探索历程与启示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而探索新形势下维护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同时探讨了构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的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安全观;良化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土壤和氛围;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预警系统与危机处理机制的思路和举措。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基本理论分析 1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1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梳理与内涵界定 1

二、意识形态的特征与功能 10

第二节 政党意识形态及其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 13

一、意识形态与政党 13

二、政党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关系的一般分析 16

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关系的具体分析 20

第三节 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与特征 23

一、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23

二、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的特征 24

第四节 新形势下维护中国共产党意识安全的意义 26

一、为中国共产党凝聚民众意志提供有效工具 26

二、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需要 28

三、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2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 3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 31

一、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精神武器” 32

二、加强宣传和教育以推进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 36

三、反对各种错误思潮以捍卫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 39

四、反对教条主义以创新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 43

五、根植于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以传播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 45

第二节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 47

一、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47

二、灌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和扩大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阵地 49

三、批判各种错误思想,保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53

四、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5

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56

六、维护群众利益,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 58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建设与安全维护的探索与启示 68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探索实践 68

一、1921~1935:意识形态建设的初步探索 68

二、1935~1949:意识形态建设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推进 72

三、总结与启示 76

第二节 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的初步探索 78

一、1949~1956:意识形态的“破旧立新” 78

二、1956~1976: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曲折中探索 83

三、总结与启示 8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转型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新探索 89

一、1976~197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89

二、1978~1989:意识形态安全的新局面 92

三、总结与启示 98

第四节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条件下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安全的探索 100

一、1989~2002:改革开放条件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探索的继续 100

二、2002~2012:改革开放的推进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进一步探索 108

三、2012年至今: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意识形态安全的探索 116

四、总结与启示 134

第四章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37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137

一、资本的空间扩张与全球化 137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途径与手段 139

第二节 社会的转型与意识形态面临的新情况 146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解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 148

二、社会阶层分化减弱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150

三、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151

第三节 网络社会的延伸与扩张及其对意识形态安全的负面影响 153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 154

二、意识形态导向性作用的发挥难度加大 156

三、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受到冲击 157

第四节 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思想理论领域的杂音、噪音 158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 158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消融”科学社会主义 161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贬损共产党的历史,丑化历史人物 165

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鼓吹以儒学替代马列主义 168

五、所谓“普世价值”困扰人们的价值判断 171

第五节 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不尽如人意 173

一、有的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领导权重视不够,工作的实际效果有待提高 173

二、意识形态管理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174

三、舆论引导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有待提升 176

四、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改善 178

第六节 社会土壤、氛围的变化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增加了新困难 181

一、共产党员成分、结构多元化增加了理论教育的难度 181

二、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的蔓延降低了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度 183

三、贫富差距拉大影响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186

四、民生建设的不足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群众基础的巩固 192

第五章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197

第一节 采取多种措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197

一、党委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 197

二、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宣传思想工作体制 198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200

四、发挥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 210

第二节 科学规范地“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 215

一、严格落实党管媒体 215

二、完善意识形态管理体系 217

三、加强文化市场和社会文化活动的管理 219

四、加强行业监管,提高监督力度 220

第三节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牢牢掌握舆论工作话语权 221

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222

二、创新新闻报道,注重理性引导 223

三、注重增强国际话语权,壮大主流舆论影响力 225

第四节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227

一、着力培养一支资深专家型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 227

二、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228

三、要切实把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到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中来 229

四、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积极性 233

第六章 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巩固和扩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235

第一节 加强对社会思潮研究,正确认识社会思潮 235

一、提高对社会思潮的预判能力,正确预测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向 237

二、在社会思潮的研究中,要注意把握重点 238

第二节 科学分析,差别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238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238

二、对各种社会思潮有所区别,恰如其分 240

第三节 积极回应现实问题、解疑释惑 246

第四节 注重多样化社会思潮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62

一、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密切配合的协同教育机制 263

二、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之中 269

三、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273

第七章 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传播 277

第一节 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277

一、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所在 278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279

第二节 理论创新坚持“从群众中来” 281

一、“回答时代课题” 281

二、“立足当代中国实践” 282

三、理论表达“代表民众心声” 285

第三节 理论传播真正“到群众中去” 287

一、传播受众“面向大众群体” 287

二、话语体系“符合大众思维” 290

三、传播形式群众喜闻乐见 291

第八章 积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295

第一节 打造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阵地 295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 295

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的吸引力 296

第二节 提高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水平 298

一、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298

二、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 302

三、创新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的方式方法 304

第三节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307

一、创新教育理念 308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309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311

第九章 构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的支撑保障体系 313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安全观 313

一、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是贯穿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一条主线 314

二、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316

三、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 317

四、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319

第二节 良化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土壤和氛围 323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323

二、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344

三、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 350

四、完善党的群众工作机制,增加党与群众的深厚情谊 353

第三节 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预警系统与危机处理机制 357

一、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预警系统 357

二、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危机处理机制 359

参考文献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