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饮食漫谈 2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 2
有巢氏教民食用果实、猎取禽兽 2
伏羲氏创立渔业与畜牧业 2
燧人氏钻木取火 3
神农氏尝百草 4
黄帝教民蒸谷为饭 5
教民稼穑的始祖:后稷 6
第二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 7
夏商周:饮食文化的初步形成时期 7
中国饮食初步形成期的特点 8
秦至宋:饮食文化的蓬勃发展时期 10
中国饮食文化蓬勃发展时期的特点 12
元明清:饮食文化的成熟繁荣时期 15
中国饮食文化成熟繁荣时期的特点 17
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18
第三章 饮食的意境 21
色 21
香 22
味 23
名 24
形 25
境 26
第四章 中国著名饮食思想 28
儒家主张:民以食为天 28
孔子的饮食思想 29
孟子的饮食见解 30
老子的饮食之道 31
庄子简朴的饮食观 32
李渔的饮食养生观 33
第五章 中国著名治食人物 35
彭祖:食物养生的祖师 35
伊尹:治大国若烹小鲜 35
易牙:鲁菜始祖 36
太和公:炙鱼名天下 37
梵正:才情出众的女厨师 37
膳祖:唐朝女名厨 38
董小宛:让美食饶有情致 38
萧美人:糕点贵比金 39
第六章 中国重要饮食典籍 40
《礼记·内则》:中国最早的饮食文献 40
《黄帝内经》:食疗的基础理论著作 41
《饮食须知》:食物搭配需宜忌 43
《吴氏中馈录》:女厨编著的饮食典籍 44
《备急千金要方》:药王的食疗理论精粹 45
《随园食单》:文人厨者的经典 46
《饮膳正要》:营养学专著 47
《遵生八笺》:养生玩物之作 48
《食经》:序遗文,垂示来世 48
《齐民要术》:“水引”面向全世界 48
《艺文类聚·食物部》:“酪苏”的故事 49
第七章 中国著名的百年老店 50
全聚德 50
东来顺 50
龙抄手 51
松鹤楼 52
陈麻婆豆腐店 52
景阳观 52
六味斋 53
厚德福 54
信远斋 54
六必居 55
同和居 55
稻香村 56
柳泉居饭庄 56
第八章 中国历史名宴 58
满满汉全席 58
鹿鸣宴 58
孔府宴 59
千叟宴 60
琼林宴 61
鹰扬宴 61
会武宴 62
曲江宴 62
烧尾宴 63
全驴宴 64
合拢宴 64
板桥宴 65
全羊宴 65
洛阳水席 66
第二篇 中国食材文化 68
第一章 中国食材概览 68
食材是中国饮食的基础 68
中国食材的积累进步 68
中国食材的文化分类 68
第二章 五谷为养 70
何以五谷为养 70
稷调脾胃 70
小麦补心气 71
稻补肺气 72
黍虚损 72
菽补精髓 73
第三章 五果为助 75
清香又营养的水果 75
多汁爽口的荔枝 75
梨能清喉降火 76
小草莓中的大健康 76
柑橘富含维生素C 77
中华仙果水蜜桃 77
甜糯香脆的栗子 78
香脆可口的枣 79
味甘性温的菠萝 80
酸酸甜甜的杏 81
清肺润肺的西瓜 81
第四章 五畜为益 82
万年畜牧历史 82
五畜之首:豕 82
肉中骄子:牛 83
冬吃羊肉赛人参 83
强筋健骨的马肉 84
荤中之素:兔肉 84
鸡、鸭、鹅 85
四大家鱼 86
冬季补香肉 86
高蛋白美食:蝉 87
中秋前后的螃蟹美 88
蚱蜢:可食可药 88
墨斗鱼:食疗佳品 89
蛤蜊:天下第一鲜 89
第五章 五菜为充 91
五菜文化 91
藿、芥、茆、韮、菘 92
润泽肌肤的茭瓜 92
水中之宝:藕 93
开胃的笋 93
菌中皇后:香菇 94
延缓衰老的山药 94
清热生津的冬瓜 95
“千金菜”:莴苣 95
如意菜:豆芽 96
赛人参的白萝卜 97
“菌中之冠”银耳 97
营养又“排石”的黑木耳 98
功效多多的洋葱 98
补气又止咳的南瓜 98
能防癌的花椰菜 99
第六章 五味为和 100
五味之料 100
醋文化 101
糖文化 102
葱蒜姜文化 103
辣椒文化 104
盐文化 105
酱文化 107
郫县豆瓣 108
酱油文化 109
卤汁文化 111
花椒文化 111
蚝油文化 113
阳江豆豉文化 114
胡椒文化 115
第三篇 中国菜系文化 118
第一章 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 118
八大菜系与中国饮食文化 118
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 119
八大菜系的形成背景 119
第二章 鲁菜文化 122
鲁菜文化的历史背景 122
鲁菜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122
鲁菜的风味流派 125
鲁菜名馔 126
第三章 苏菜文化 138
苏菜文化溯源 138
苏菜的四大地方风味 139
苏菜名馔 141
第四章 川菜文化 156
川菜的文化溯源 156
川菜的烹制特点 157
川菜名馔 157
第五章 粤菜文化 167
粤菜文化溯源 167
粤菜文化的特点 167
粤菜名馔 168
第六章 闽菜文化 181
闽菜文化溯源 181
闽菜的主要用料 183
闽菜的烹调特点 184
闽菜名馔 185
第七章 湘菜文化 193
湘菜发展的“基因” 193
湘菜的特点 194
湘菜名馔 195
第八章 浙菜文化 202
浙菜的组成部分 202
浙菜的烹调特点 202
浙菜发展的优势 203
浙菜名馔 205
第九章 徽菜文化 218
徽菜的起源 218
徽菜的原料 218
徽菜的烹饪特点 219
徽菜名馔 219
第十章 中国其他地方菜系文化 228
京菜文化 228
天津菜文化 232
鄂菜文化 235
秦菜文化 239
晋菜文化 245
豫菜文化 247
云南菜文化 252
东北菜文化 254
台湾菜文化 257
第四篇 中国茶文化 262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发展 262
茶的起源 262
茶圣陆羽与他的《茶经》 264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265
唐朝:茶文化的兴起 265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266
元、明、清:茶经济向世界传播 267
第二章 中国茶具 269
茶具的起源 269
唐代茶具 270
宋代茶具 271
元代茶具 273
明代茶具 274
清代茶具 277
第三章 中国茶类 280
乌龙茶(青茶)类 280
黑茶类 281
绿茶类 282
红茶类 284
黄茶类 285
白茶类 285
紧压茶类 286
萃取茶类 288
保健茶类 288
果味茶类 289
花茶类 289
第四章 名茶简介 290
庐山云雾 290
六安瓜片 290
西湖龙井 291
洞庭碧螺春 292
太平猴魁 293
蒙顶茶 294
君山银针 295
武夷岩茶 296
普洱茶 297
白毫银针 298
安溪铁观音 299
祁门红茶 300
第五章 茶道中的传统文化 302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 302
“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 302
“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303
茶与中国诗词 304
茶与美术 306
饮茶之境 307
第六章 中国茶馆文化 310
唐代茶馆的出现 310
宋代茶馆文化的兴盛 311
元明时期的茶馆 314
清代茶馆的发展 315
四川茶馆文化 316
杭州茶馆文化 318
广东茶馆文化 320
北京茶馆文化 322
第五篇 中国酒文化 326
第一章 酒的起源和发展 326
酿酒起源的传说 326
酒的发展 328
酒的分类方法 330
酒的种类 332
第二章 历史长河酒飘香 336
茅台酒 336
汾酒 337
五粮液酒 337
西凤酒 338
泸州老窖 339
古井贡酒 340
全兴大曲酒 341
董酒 342
剑南春酒 343
双沟大曲 343
黄鹤楼酒 344
郎酒 345
衡水老白干 345
酒鬼酒 346
即墨老酒 347
武陵酒 348
沱牌曲酒 348
第三章 饮酒的情趣 350
有趣的酒名 350
各式的酒具 351
多样的饮酒方式 353
繁复的酒规 354
富有情趣的酒令 355
敬酒 357
第四章 酒俗 358
传统酒文化中的礼与德 358
祭酒酒俗 359
婚嫁酒俗 360
生丧酒俗 361
日常酒俗 362
第五章 酒与艺术 364
音乐中的酒文化 364
诗中的酒文化 365
画中的酒文化 366
对联中的酒文化 367
书法中的酒文化 368
古典名著中的酒文化 369
第六篇 中国饮食礼俗 372
第一章 饮食礼仪 372
先秦时期的饮食礼仪 372
重教、敬贤、养老 374
宴饮之礼 376
待客之礼 376
座次礼仪 377
进食礼仪 378
第二章 年节食俗 380
立春食俗 380
春节食俗 381
元宵节食俗 382
二月二食俗 383
清明节食俗 384
立夏食俗 385
端午节食俗 385
夏至食俗 386
立秋食俗 386
七夕节食俗 387
中秋节食俗 388
重阳节食俗 389
立冬食俗 389
冬至食俗 390
腊八节 食俗 390
第三章 人生礼仪食俗 392
订婚食俗 392
出阁食俗 393
洞房食俗 394
妊娠食俗 394
分娩食俗 395
三朝食俗 396
寿诞食俗 396
丧葬食俗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