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选题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10
三、研究方法 22
四、资料情况 24
第一章 内忧外患萌发宪政意识 26
第一节 权威合法性的流失 27
一、帝国主义的侵略 27
二、革命形势的发展 36
第二节 日俄战争的影响 44
第三节 立宪思潮的勃兴 51
一、在野立宪派的“立宪救国论” 52
二、官僚立宪派的“立宪固本论” 59
第二章 择善而从寻求宪政理念 68
第一节 政治考察团出洋 68
一、成员介绍 69
二、行程 81
三、立宪国的态度 90
第二节 考察宪政的活动 103
一、参观议会、议院 104
二、拜访宪政名家 113
三、整理宪政资料 121
第三节 宪政观的形成 126
第四节 中外的评价 138
一、国内舆论 139
二、国外看法 148
第三章 预备立宪践行宪政思想 157
第一节 考察人员的主张 158
一、应行宪政 159
二、改革官制 173
三、三权分立及责任内阁 179
四、其他方面 187
第二节 宪政与专制的交锋 195
一、立宪有百利而无一害 195
二、官制改革为立宪之基 206
三、责任内阁是三权分立之要 213
四、其他论争 217
第三节 清廷对宪政理念的践行 221
一、决定立宪 222
二、官制改革中的妥协 230
三、接受三权分立 238
第四章 师法德日确认宪政模式 253
第一节 宪政考察团出洋 254
一、考察的切实性 255
二、宪政理论的升华 267
第二节 宪政模式的选择 277
一、远法德国 277
二、近采日本 283
第三节 立宪运动的深入 291
一、宪法的制定 292
二、资政院和谘议局的运转 301
三、地方自治 309
四、袁世凯内阁 317
第五章 上下求索继续宪政之路 324
第一节 出洋考察对清末立宪的意义 325
第二节 清廷模仿德日宪政的不足 336
第三节 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启示 351
结语 354
参考文献 359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