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陈洪波 李恒 1
一、政治文明释义 2
(一)文明的含义及其与政治的关系 2
(二)政治文明的概念及内涵 5
(三)政治文明与相关概念辨析 11
二、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15
(一)依法行政的含义 15
(二)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产物 16
(三)依法行政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价值追求 18
(四)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19
三、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切入点 23
(一)依法行政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突破口 23
(二)依法行政有利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4
(三)依法行政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27
(四)依法行政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8
四、依法行政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保障 30
(一)切实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政治理念文明的保障 30
(二)规范抽象行政行为——政治制度文明的保障 32
(三)规范行政执法与行政权力的行使——政治行为文明的保障 38
结论 42
加强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研究&徐劲 吴飞飞 46
一、责任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 46
(一)法治政府建设必须以责任为核心 47
(二)建设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的意义 48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责任政府建设的历史进程 50
(一)责任政府建设的起步阶段(1978—1989年) 51
(二)责任政府建设的发展阶段(1989—2002年) 51
(三)责任政府建设的全面推进阶段(2002年至今) 51
三、当前我国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52
(一)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 52
(二)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 53
四、大力加强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 54
(一)完善政府责任立法 明确设定政府职责 54
(二)提升政府执行力 加强政府责任履行效能 56
(三)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化 进一步健全行政问责制 57
服务型政府研究&陈洪波 戢浩飞 61
引言 61
一、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论 62
(一)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62
(二)服务型政府的兴起背景 63
(三)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64
(四)服务型政府与法治政府的关系 65
(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契机 66
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模式 67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69
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构想 71
湖北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现状调查——从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谈起&陈洪波 李汉生 陆宜峰 74
一、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总体情况 74
(一)创建目标明确 74
(二)组织领导得力 75
(三)工作特色鲜明 76
(四)示范作用显现 76
二、《纲要》颁布以来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的基本成效 77
(一)领导体制机制逐步建立 77
(二)科学民主决策渐成常态 79
(三)制度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80
(四)行政执法水平稳步提高 81
(五)行政监督力度不断加大 83
(六)化解矛盾能力有效提升 84
三、《纲要》颁布以来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主要不足 86
(一)对依法行政工作的定位不够准确 86
(二)对依法行政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处理不够恰当 87
(三)行政执法机关及其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不够到位 87
(四)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 88
四、未来全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路径选择 88
(一)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工作规划》 89
(二)要出台《湖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从制度上提升依法行政工作的地位 89
(三)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90
(四)切实加强监督,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 91
政府法制机构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功能研究——以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现状为视角&倪子林 胡太荣 章建育 朱云仙 武芳 韩慧芳 周凯 92
引言 92
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的必要性 93
(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情况 93
(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需要法制保障 94
(三)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对政府法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96
(四)有效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功能是做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各项政府法制工作的关键 96
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政府法制机构的工作现状 99
(一)武汉市政府法制办在全市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承担的任务 99
(二)武汉市政府法制办近年来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所做的工作 101
三、政府法制机构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108
(一)武汉市政府法制办的发展沿革 109
(二)武汉市政府法制办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111
(三)政府法制机构是政府在加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法制保障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 112
四、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功能需处理好的几个重要问题 113
(一)地域分割与法制统一 113
(二)先行先试与合法性 115
(三)制度建设与政府法制工作创新 116
五、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功能的若干对策 118
(一)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前提下,做好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规范执法行为、行政复议和政府法制理论研究等涉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各项政府法制工作,切实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积极的法制保障 118
(二)政府法制机构应加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地方立法工作 119
(三)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涉及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各项改革创新工作积极提供法律支持 119
(四)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注重政府法制工作的创新,充分发挥政府法制在引导、推进、保障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120
(五)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加强自身的机构建设,切实改变其自身建设存在自上而下,越到基层越薄弱的发展现状 120
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肖笛 123
一、依法行政需要组织者吗 123
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 124
三、组织者应当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126
四、谁来充当组织者 127
五、结语 129
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方鄂生 肖登辉 李丛山 王蓓 刘刚 130
引言 130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理论 131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涵义 131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 132
二、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与协调 134
(一)问题的提出 134
(二)冲突的原因 135
(三)协调的原则 138
三、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143
(一)遵循的原则 143
(二)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配置 145
地方政府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杨爱东 李建军 王玲 147
一、地方政府法律风险的界定 147
(一)地方政府法律风险的涵义 147
(二)地方政府法律风险的特征 147
二、行政决策中的法律风险 148
(一)因法律意识不强带来的法律风险 148
(二)因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职责不清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148
(三)因决策机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带来的法律风险 149
三、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风险 149
(一)执法依据不明确带来的执法冲突或监管缺位 149
(二)法律规定的条件、标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差距而导致执法不到位 150
(三)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随意性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150
(四)行政执法中处置群体性事件不当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151
四、政府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的法律风险 151
(一)政府违法提供担保 151
(二)政府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参与经济行为 152
(三)合同权利义务失衡 152
(四)投资商提出的不符合政策和法律的要求 153
五、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法律风险的对策 153
(一)以政府法制机构为依托,完善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 153
(二)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防范民事经济法律风险 154
(三)完善规范性文件起草审查制度 154
(四)建立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审查备案制度 155
(五)建立政府法律事务管理与协作制度 155
以法治建设推动信访工作&刘剑 顿德爱 谷元桂 黄光英 谭艳军 胡晓薇 156
一、信访的功能定位 156
二、信访工作法治化 157
三、目前信访存在的问题 159
(一)信访内容庞杂,无法设置一个统一的机构来解决当事人提出的问题 159
(二)信访制度的运行和结果威胁和冲击法治建设目标,特别是消解司法权威 159
(三)群众依法信访观念淡薄,不能通过合法程序进行依法信访 159
(四)救济渠道堵塞,矛盾积累 160
(五)信访功能定位不清,效率不高 160
四、关于信访制度法治化建设的对策 160
(一)要完善信访部门机构的设置 160
(二)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提高信访人的法律意识 160
(三)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源头防范上取得突破 161
(四)强化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制度,完善调解、仲裁等纠纷解决机制 161
(五)建立完善的信访复查复核、信访终结制度 162
(六)引入法律援助,引导依法维权 162
关于推进政府立法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思考&徐劲 163
一、政府立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内涵 163
二、政府立法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意义 165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65
(二)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前提 166
三、我国政府立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不足 166
(一)政府立法科学化的不足 167
(二)政府立法民主化的不足 168
四、推进政府立法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思考 169
(一)更新政府立法理念 169
(二)改进政府立法的内容 170
(三)健全政府立法专家论证制度 171
(四)建立政府立法回避制度 172
(五)完善政府立法信息公开制度 172
(六)完善政府立法公众参与制度 173
五、结语 175
后危机时代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思考&孙晋 176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176
二、武汉城市圈优先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77
(一)武汉城市圈优先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77
(二)武汉城市圈优先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 179
三、后危机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对法律的挑战及其低碳经济法律的定位 180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使命 180
(二)发展低碳经济对法律提出的挑战 181
(三)对低碳经济法律的基本定位 182
四、法律促进和保障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路径 184
(一)加大财政投入,建设低碳经济城市圈 184
(二)改革完善税收制度,规范城市圈低碳业税收 187
(三)金融制度创新,引导低碳产业发展 189
五、结语 190
我国地方政府立法协作:现实问题与制度构建&饶常林 陆宜峰 192
一、现实问题:我国的地方政府立法及其碎片化 193
(一)我国的地方政府立法 193
(二)地方政府立法碎片化及其弊端 193
(三)两种解决方案 194
二、路径分析:地方政府立法协作及其必要性和合法性 195
(一)地方政府立法协作的内涵 195
(二)地方政府立法协作的必要性 198
(三)地方政府立法协作的合法性 199
三、理论方案:地方政府立法协作的实现方式分析 200
(一)拘束型模式 201
(二)契约型模式 202
四、实践探索:东北三省政府立法协作机制及评析 203
(一)东北三省政府立法协作的背景 203
(二)《东北三省政府立法协作框架协议》解读 204
(三)东北三省政府立法协作评析 205
五、经验借鉴:美国州际立法协作及启示 207
(一)统一州法全国委员会和建议性州立法委员会 207
(二)州际协定 209
(三)成功经验 211
六、制度构建:我国地方政府立法协作的原则与机制 212
(一)地方政府立法协作的基本原则 212
(二)我国地方政府立法协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214
湖北省地方政府立法项目研究&徐劲 陈娟 叶飞 傅立 张新兵 吴飞飞 张彪 218
一、地方政府规章概述 218
(一)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 218
(二)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范围 219
(三)地方政府规章的相关界限 221
二、湖北省级地方政府规章立法项目状况分析(1979—2010年) 222
(一)湖北省地方政府规章立法项目的分析 222
(二)湖北省级政府规章立法工作评析 224
三、湖北省级地方政府规章未来五年的立法内容与项目预测 225
(一)指导思想 225
(二)具体要求 226
(三)立法规划 227
四、加快建立地方政府立法项目筛选机制 230
(一)建立立法项目筛选机制的必要性 230
(二)地方政府立法参与主体分析 232
(三)立法项目筛选机制构成 236
湖北财政立法问题研究&程用文 冯浩 贺茂清 郭宏伟 王行知 吴理荣 239
一、湖北地方财政立法的成就 240
(一)地方性财政法规立法成就 240
(二)省级政府财政规章立法成就 240
二、湖北财政立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2
(一)财政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242
(二)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243
(三)立法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244
(四)立法有待进一步统一 244
(五)立法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 245
三、做好湖北财政立法工作的几点建议 246
(一)加快湖北财政立法步伐 246
(二)突出湖北省地方特色,提高地方财政立法质量 247
(三)妥善处理地方财政立法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248
(四)切实维护法制的统一性 250
(五)及时做好地方财政法规清理、废止、修订和完善工作 251
(六)地方财政立法要符合WTO协定和我国入世承诺,确保不与相关国际规则冲突 252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探析&陈洪波 薛利群 向绍红 254
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缘起、依据和意义 254
(一)缘起和依据 254
(二)重要意义 256
二、湖北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做法和成效 256
(一)城市管理领域 257
(二)其他领域 259
三、当前湖北省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60
(一)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261
(二)对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主体定位不明 261
(三)其他一些困难和问题 262
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发展走势 264
房屋拆迁制度研究&秦前红 涂四益 任丽莉 周伟 267
一、拆迁与征收的基本理论 267
(一)对拆迁含义的界定 267
(二)征收制度的基本原理 271
二、对现行拆迁(征收)制度的分析 277
(一)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征收)的现行规定 277
(二)对现有拆迁制度的法理分析 280
三、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分析 285
(一)对五位学者上书意见的评述 286
(二)对征求意见稿的具体分析 290
四、如何重建房屋征收(拆迁)制度 297
(一)关于征收决定的程序设计 297
(二)关于征收补偿的程序设计 298
关于乡镇安全生产监管的法律思考&王升玉 毛可万 300
一、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及主要特点 300
二、乡镇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301
三、加强乡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对策 302
城市房屋安全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熊美喜 李静 王焰 贾守辉 305
引言 305
一、城市房屋安全管理的概念及范围 305
二、城市房屋安全管理的现状 306
(一)存在的问题 306
(二)原因分析 308
三、完善城市房屋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309
(一)建章立制,制定统一、全面的城市房屋安全管理法律体系 309
(二)科学定位,合理配置城市房屋安全管理主体执法权 310
(三)规范管理,建立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311
(四)强化监督,健全房屋安全管理行政处罚权的监督机制 314
结语 314
国有土地租赁问题研究&范黎 王军 316
一、我国土地使用权租赁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316
二、推广国有土地租赁供地方式的意义及分析 318
(一)有利于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318
(二)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积累 319
(三)有利于土地保值增值 319
(四)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319
(五)有利于优化用地结构 320
三、国有土地租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0
(一)加强国有土地租赁制度建设 320
(二)建立科学的地价、地租体系 320
(三)切实增强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资产意识 321
(四)加大新增建设用地租赁制力度 321
粮食市场监管联合执法的实践与思考&沈桥梁 刘海涛 龚伟 陈时明 322
一、开展粮食市场监管联合执法的必要性 322
(一)实行联合执法,是适应粮食产业化发展趋势和粮食流通管理特点的必然选择,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和法理依据 322
(二)实行联合执法,有利于提高粮食市场监管的社会认知度,营造依法管粮的良好氛围 323
(三)实行联合执法,有利于各执法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切实提高粮食市场监管效力 323
(四)实行联合执法,有利于各执法部门相互学习和监督,全面提升粮食市场监管的整体水平 324
二、粮食市场监管联合执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24
(一)粮食市场监管联合执法的现状 32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26
三、推行粮食市场监管联合执法的基本思路 327
(一)领会联合执法的基本含义 327
(二)消除联合执法的观念误区 327
(三)建立务实、灵活、高效的联合执法机制 328
对行政复议制度功能定位的思考&杨良顺 330
一、现行行政复议制度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330
(一)行政复议工作取得的成就 330
(二)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 333
二、从化解社会矛盾的总体上,设计我国的公众利益诉求处理制度体系 334
三、重新构建行政复议制度的设想 336
我国行政复议组织研究——兼论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完善&胡弘弘 余晖 杨婧 吕文林 338
引言 338
一、行政复议基本原理 340
(一)行政复议概述 340
(二)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制度的运作 346
(三)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 349
二、我国行政复议组织发展简述 352
(一)20世纪80年代前的状况 352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状况 353
(三)我国行政复议组织改革的特点 358
三、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方案考察 359
(一)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方案综述 359
(二)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证成 364
(三)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制约因素 372
四、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完善 377
(一)行政文化的塑造 377
(二)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法律保障 378
(三)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设置 379
(四)行政复议委员会的组成 382
(五)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运行 385
行政复议实行委员会体制的利与弊&黄发斌 张显中 391
一、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设立背景和特点 391
二、行政复议实行委员会体制的比较优势 392
(一)从实现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来看,委员会体制有利于行政复议价值实现 392
(二)从实现行政复议的独立性来看,委员会体制有利于行政复议实现程序公正 393
(三)从实现行政复议的统一性来看,委员会体制有利于复议资源优化配置 393
(四)从实现行政复议专业化角度来看,委员会体制有利于提高案件办理水平 394
三、行政复议实行委员会体制的现有缺陷 394
(一)从现有客观条件来看,全面启动委员会体制存在现实困局 395
(二)从复议机构对行政首长的依附性来看,委员会体制不利于复议工作的组织领导 395
(三)从实现行政复议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来看,委员会体制缺少机制支撑 396
(四)从畅通案件审理运行程序来看,委员会体制案件审理权责脱节 396
四、对完善现行行政复议委员会体制的几点建议 396
(一)完善行政复议委员会设置模式 396
(二)扩大行政复议受理范围 397
(三)完善行政复议审理程序 397
(四)加快立法调整与制度保障 398
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研究&王焱华 万建新 李清丽 兰山 谢先全 杨曼丽 399
一、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开展概况 399
二、行政复议委员会设立、工作开展的有关法律论证 400
(一)独立性 400
(二)中立性 401
(三)专业性 401
三、黄石市行政复议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 402
(一)黄石市行政复议委员会成立概况 402
(二)黄石市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运行情况 403
(三)黄石市行政复议委员会案件决定方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04
(四)行政复议委员会案件决定方式的利弊分析 404
四、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建议 405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吸收外部力量参与行政复议案件审理 405
(二)加强行政复议机构队伍建设,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 406
(三)完善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保障 406
五、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406
(一)加快《行政复议法》修改进程 406
(二)提高各部门对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的认识 406
(三)严格履行职责,完善规章制度 406
(四)准确把握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 407
(五)加强人员和经费保障 407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立法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立法研究课题组 408
一、课题研究基本情况介绍 409
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概况 412
(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412
(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414
(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质状况 415
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416
(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416
(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2
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立法的现状与问题 426
(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立法的现状 426
(二)现行立法不能满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的需求 429
五、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立法建议 432
(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32
(二)建立健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体制 435
(三)建立水源区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437
(四)完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的基本制度 438
(五)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的保障措施 440
后记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