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订聂氏伤寒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聂惠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7735963
  • 页数:7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为蓝本,创研经方诊技,突出经典医籍《伤寒论》的学术地位和实用价值。阐明中医临床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规律,奠定了中医临床基础,构成了中医学主体内容的意义。开创一个以《伤寒论》为核心内容的,独立的、完整的“伤寒学”科。首先开创了“伤寒学”的研究,抓住关键,阐明“伤寒学”的概括定义及其独特的研究领域与范围。

张仲景原序 1

引子:导读十则 3

一、《伤寒论》溯源 3

二、《伤寒论》的六经与六经辨证 5

三、《伤寒论》的辨证法术 7

四、《伤寒论》的论治法术 11

五、《伤寒论》的组方法术 13

六、《伤寒论》的用药法术 19

七、《伤寒论》对临床医学的贡献 21

八、《伤寒论》的学术地位与价值 26

九、学好《伤寒论》之心法 28

十、《伤寒论》的研究 32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38

概论 38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40

一、太阳病提纲 40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41

(一)太阳中风脉证提纲 41

(二)太阳伤寒脉证提纲 42

(三)太阳温病脉证提纲 44

三、辨病发于阴阳 46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47

第二节 太阳病证 50

一、太阳经证 50

(一)中风表虚证 50

1.桂枝汤证 50

2.桂枝汤禁例 64

3.桂枝汤兼证 66

(1)桂枝加葛根汤证 66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68

(3)桂枝加附子汤证 72

(4)桂枝去芍药汤证 74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75

(6)桂枝新加汤证 76

(二)伤寒表实证 80

1.麻黄汤证 80

2.麻黄汤禁例 87

3.麻黄汤兼证 93

(1)葛根汤证 93

(2)大青龙汤证 96

(3)小青龙汤证 100

(三)表郁轻证 104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104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107

3.桂枝二越脾一汤证 108

二、太阳腑证 112

(一)太阳蓄水证 112

(二)太阳蓄血证 122

1.桃核承气汤证 122

2.抵当汤证 126

3.抵当丸证 129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131

一、变证论治法则 131

二、辨表里缓急先后治则 132

(一)汗下先后治则 132

(二)标本缓急治则 135

三、辨寒热真假 137

四、辨虚证实证 138

五、辨阴阳自和欲愈候 140

六、热证 142

(一)热郁胸膈证 142

1.桅子豉汤证 142

2.桅子厚朴汤证 147

3.桅子干姜汤证 148

4.桅子豉汤禁例 149

(二)热邪迫肺证 151

(三)热迫阳明证 155

(四)热迫大肠证 156

七、虚证 161

(一)心阳虚证 161

1.桂枝甘草汤证 161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163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164

4.桂枝加桂汤证 166

(二)阳虚兼水气证 170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170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171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176

(三)脾虚证 180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180

2.小建中汤证 182

3.桂枝人参汤证 184

(四)肾阳虚证 186

1.干姜附子汤证 186

2.茯苓四逆汤证 187

3.真武汤证 189

(五)阴阳两虚证 190

1.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证 190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194

3.炙甘草汤证 195

八、结胸证 200

(一)结胸辨证 200

(二)热实结胸证 202

1.大陷胸汤证 202

2.大陷胸丸证 210

3.小陷胸汤证 212

(三)寒实结胸证 215

九、脏结证 218

十、痞证 219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219

(二)热痞证 220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220

2.附子泻心汤证 224

(三)寒热错杂痞证 226

1.半夏泻心汤证 226

2.生姜泻心汤证 232

3.甘草泻心汤证 235

(四)痰气痞证 239

(五)水痞证 243

(六)痞证误治后下利的辨治 243

十一、上热下寒证 247

第四节 太阳病变逆证 249

一、火逆变证 249

(一)火邪迫血变证 249

(二)误灸变证及预后 251

(三)误熨变证及自愈机转 252

(四)火逆坏证的预后 253

(五)温病误火的变证 255

二、吐逆变证 256

三、汗下逆变证 259

第五节太阳病类似证 262

一、风寒湿痹证 262

(一)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证 262

(二)甘草附子汤证 265

二、水饮停聚证 267

三、胸膈痰实证 271

第六节 合病与并病 274

一、合病证 274

(一)太阳阳明合病 274

(二)太阳少阳合病 276

(三)三阳合病 278

二、并病证 279

(一)太阳阳明并病 279

(二)太阳少阳并病 281

第七节 太阳病欲解时 284

太阳病篇总结 285

一、汗法的运用 288

二、消法的运用 290

三、吐法的运用 291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95

概论 295

第一节 阳明病辨证纲要 297

一、阳明病提纲 297

二、阳明病主要脉证 298

三、阳明病病因病机 300

第二节 阳明病证 305

一、阳明病经表证 305

二、阳明病热证 306

(一)桅子豉汤证 306

(二)白虎汤证 307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313

(四)猪苓汤证 316

三、阳明病实证 320

(一)承气汤证 320

1.调胃承气汤证 320

2.小承气汤证 325

3.大承气汤证 331

(二)润导法证 346

1.麻子仁丸证 346

2.蜜煎方及猪胆汁方证 347

(三)下法辨证 350

(四)下法禁例 353

四、阳明病寒证 358

五、阳明病虚证 363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364

一、发黄证 364

(一)湿热发黄证 364

1.茵陈篙汤证 364

2.桅子柏皮汤证 369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371

(二)寒湿发黄证 373

(三)火逆发黄证 374

(四)合病发黄证 374

二、血热证 377

(一)衄血证 377

(二)蓄血证 378

(三)下血证 380

第四节 阳明病类似证 381

第五节 阳明病预后 383

第六节 阳明病欲解时 384

阳明病篇总结 385

一、清法的运用 387

二、下法的运用 389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394

概论 394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396

一、少阳病提纲 396

二、少阳病治禁 397

第二节 少阳病证 399

一、小柴胡汤证 399

二、小柴胡汤禁例 417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419

一、变证论治法则 419

二、柴胡桂枝汤证 419

三、大柴胡汤证 422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427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429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431

第四节 少阳病类似证 436

一、热入血室证 436

二、阳微结证 439

第五节 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440

第六节 少阳病欲解时 442

少阳病篇总结 442

和法的运用 444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451

概论 451

第一节 太阴病辨证纲要 452

第二节 太阴病证 454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456

一、太阴兼表证 456

二、太阴腹痛证 457

三、太阴发黄证 463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465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465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465

三、太阴转属阳明证 466

第五节 太阴病欲解时 467

太阴病篇总结 468

补法的运用 469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472

概论 472

第一节 少阴病辨证纲要 474

一、少阴病提纲 474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475

三、少阴病治禁 477

第二节 少阴病证 480

一、少阴寒化证 480

(一)四逆汤证 480

(二)通脉四逆汤证 486

(三)白通汤证 489

(四)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490

(五)真武汤证 494

(六)附子汤证 497

(七)桃花汤证 500

(八)少阴下利可灸证 505

二、少阴热化证 507

(一)黄连阿胶汤证 507

(二)猪苓汤证 510

(三)热移膀胱证 511

(四)少阴下利可刺证 512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513

一、少阴病兼太阳证 513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513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516

二、少阴病兼阳明证 517

第四节 少阴病类似证 520

一、四逆散证 520

二、吴茱萸汤证 526

第五节 咽痛诸证 528

一、猪肤汤证 528

二、甘草汤与桔梗汤证 529

三、苦酒汤证 532

四、半夏散及汤证 533

第六节 少阴病预后 536

一、少阴病欲愈证 536

二、少阴病可治证 537

三、少阴病危重证 538

第七节 少阴病欲解时 544

少阴病篇总结 544

温法的运用 547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551

概论 551

第一节厥阴病辨证纲要 552

第二节 厥阴病证 553

一、厥阴寒热错杂证 553

(一)乌梅丸证 553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557

(三)麻黄升麻汤证 559

二、厥阴寒证 562

(一)当归四逆汤证 562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564

(三)吴茱萸汤证 567

三、厥阴热证 569

第三节 厥逆辨证 573

一、厥逆的病机与证候特点 573

二、辨厥逆证 574

(一)热厥 574

1.热厥的特点与禁忌 574

2.热厥轻证 575

3.热厥重证 576

(二)寒厥 577

1.阳虚阴盛厥 577

2.冷结膀胱厥 578

(三)痰厥 579

(四)水厥 580

三、厥证治禁与寒厥灸法 582

第四节 辨呕哕下利证 585

一、辨呕证 585

(一)阳虚阴盛呕 585

(二)邪转少阳呕 585

(三)痈脓致呕 586

二、辨哕证 587

(一)胃寒致哕证 587

(二)哕而腹满证 588

三、辨下利证 588

(一)下利辨证 588

(二)实热下利证 589

(三)虚寒下利证 591

1.虚寒下利证治 591

2.虚寒下利兼表治则 592

第五节 厥热胜复证 594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 598

一、厥阴病可愈证 598

二、厥阴病危重证 600

三、厥阴虚寒下利的转归 602

第七节 厥阴病欲解时 607

厥阴病篇总结 608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611

概论 611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 612

第二节 霍乱病证治 613

一、辨霍乱与伤寒下利的异同 613

二、霍乱治法 614

(一)四逆加人参汤证 614

(二)五苓散、理中丸证 616

(三)桂枝汤证 620

(四)四逆汤证 620

(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622

三、愈后调养 623

霍乱病篇总结 624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627

概论 627

第一节 阴阳易证 627

第二节 差后劳复证 628

一、差后劳复证治 628

(一)枳实桅子豉汤证 628

(二)小柴胡汤证 630

(三)牡蛎泽泻散证 631

(四)理中丸证 632

(五)竹叶石膏汤证 633

二、差后饮食调养 638

差后劳复病篇总结 639

附篇 641

一、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与实用优势 643

二、仲景脉法的运用特长 651

三、《伤寒论》针灸疗法的临床实用意义 655

四、赵本《伤寒论》原文排列次序与临床实用意义 658

五、《长沙方歌括》方歌辑录 692

附录 705

一、本书未录的原文 707

二、古今剂量折算表 708

三、主要参考书目 709

四、条文索引 710

五、方剂索引 716

六、验案索引 718

七、古代应用病证索引 722

八、现代应用病证索引 728

九、笔者应用病证索引 733

聂惠民简历 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