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1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
三、地质学的任务 2
第二节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3
一、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的一般程序 3
二、“均变论”与“灾变论”在地质学研究中的意义 4
第三节 地质学发展概况 6
一、地质学发展简史 6
二、地质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大论战 7
三、中国地质学发展简况 8
第四节 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1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3
一、宇宙的概念 13
二、银河系 13
三、太阳系 13
四、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15
第二节 太阳系的起源 16
一、行星运动规律以及天文物理学上发现的新资料 16
二、太阳系的起源简述 17
第三节 活动的地球 18
一、大气环流和水的循环 18
二、板块构造的概念 20
第四节 地质作用的概念 21
第五节 地质年代表 23
一、相对年龄 23
二、绝对年龄 23
第二章 矿物和岩石 27
第一节 化学元素在地球和地壳中的分布 27
第二节 矿物 28
一、矿物的概念 28
二、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0
三、矿物的分类和描述 35
第三节 岩石 40
一、火成岩 41
二、沉积岩 45
三、变质岩 48
四、岩石的转化 50
第三章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特征 52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52
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 53
一、地球表面形态最基本的特征 53
二、陆地地形的特征 54
三、大陆边缘地形的特征 55
四、海底地形的特征 57
五、我国地形的特征 59
第四章 地热、地磁和重力 62
第一节 地热 62
一、地温梯度和热流 62
二、地幔对流 63
三、地热的来源 64
第二节 地磁 64
一、地磁场的基本特点 64
二、古地磁场 66
三、地磁场的成因 70
第三节 地球的重力 70
一、重力的概念 70
二、重力异常 71
第五章 地震和地球的内部构造 74
第一节 地震 74
一、地震的概念 74
二、地震强度 75
三、地震的分布 76
四、地震灾害和地震的预报 77
第二节 地震波及其传播 79
一、地震波的种类 79
二、地震波的传播 79
三、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 80
第三节 地球的内部构造 81
一、地球内部的主要层圈 81
二、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 82
三、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态 84
第四节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 85
一、陆壳 85
二、洋壳 86
第五节 重力均衡 87
第六章 风化作用 91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概念 91
第二节 物理风化作用 91
一、释重 91
二、冰冻(冰劈) 92
三、盐类的结晶 92
四、水的吸附 92
五、根劈作用 93
第三节 化学风化作用 93
一、化学风化作用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93
二、化学风化作用中元素的迁移能力和风化的阶段性 96
三、化学风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的关系 96
第四节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97
一、岩石性质 97
二、气候 98
三、地质构造 99
四、地形 99
第五节 风化壳 100
一、风化壳的概念 100
二、风化壳的类型 100
三、古风化壳 101
第七章 地面流水及其地质作用 103
第一节 地面流水概述 103
一、地面流水的类型 103
二、水系 103
三、地面流水中水质点的运动方式 105
四、流水的动能 105
第二节 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106
一、片流的地质作用 106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107
第三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108
一、下蚀作用 108
二、侧蚀作用 110
第四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113
一、搬运方式 113
二、起动速度 115
三、河流搬运中碎屑物的变化 116
第五节 河流的沉积作用 116
一、冲积物的类型 116
二、冲积物的特点和漂砂矿床 118
第六节 河流的平衡剖面 119
一、河流平衡剖面的建立 119
二、修坝 120
三、防洪 120
第七节 深切河曲与河谷阶地 121
一、深切河曲 121
二、河谷阶地 121
第八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124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124
一、岩石的孔隙度和透水性 124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125
三、泉、温泉和矿泉 127
四、地下水的开采和污染 128
第二节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130
一、岩溶(喀斯特)的概念 130
二、岩溶地形的形成过程 130
第三节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132
一、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132
二、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132
第九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136
第一节冰川概述 136
一、冰川的形成 136
二、冰川的运动 137
三、冰川的类型 139
第二节 冰川的刨蚀作用和冰蚀地形 140
一、刨蚀作用 140
二、冰蚀地形 141
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作用 142
第四节 冰川的沉积作用 142
一、冰川沉积 143
二、冰水沉积 143
第五节 冰期的概念 144
第六节 冰川作用的影响 146
一、冰盖与地壳均衡 146
二、海平面的变化 146
三、冰期与生物的迁移、演化 146
第十章 风的地质作用 149
第一节 沙漠的分布和成因 149
第二节 风的剥蚀作用 150
一风蚀作用的方式 150
二、风蚀地形 151
第三节 风的搬运作用 152
第四节 风的沉积作用 153
一、黄土 153
二、风成砂 154
第五节 土地沙化及其防治 155
第十一章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157
第一节 海洋概述 157
一、海水的化学成分 157
二、海水的温度 158
三、海水中的生物 158
四、海洋环境的分带 158
第二节 滨海带的地质作用 159
一、水动力情况 159
二、滨海带的海蚀作用 162
三、滨海带的搬运作用 163
四、滨海带的沉积作用 164
第三节 浅海带的地质作用 165
第四节半深海—深海带的地质作用 168
一、半深海—深海带的水动力情况 168
二、半深海—深海带的沉积作用 170
第五节 海底扩张与海洋沉积 171
一、海进、海退与海底扩张 172
二、深海沉积厚度与海底扩张 172
第十二章 重力地质作用 174
第一节 崩落 174
第二节 滑坡 174
第三节 泥石流 176
一、泥石流及其类型 176
二、泥石流的成因 177
三、泥石流的地质作用 177
第四节 重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构造 178
一、推覆构造 178
二、隔挡式褶皱 179
三、盐丘 179
四、披盖构造 179
第十三章 板块构造 181
第一节 板块构造发展简史 181
第二节 大陆漂移说及其证据 182
一、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 182
二、大陆漂移的证据 183
第三节 海底扩张 186
一、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186
二、海底扩张说的主要内容 187
三、海底扩张说的证实 187
第四节 板块构造 192
一、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 192
二、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192
三、板块的运动 194
四、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195
第五节 大洋盆地的演化 196
一、东非裂谷系(第一阶段) 196
二、红海和亚丁湾(第二阶段) 198
三、大西洋(第三阶段) 198
四、大洋盆地的闭合 199
第六节 地体的拼贴 199
一、地体的概念 199
二、拼贴地体实例——我国东南地区 200
三、地体的识别标志 201
第十四章 岩石变形与构造运动 205
第一节 应力与岩石变形 205
一、应力的概念 205
二、变形的形式 206
第二节 岩石变形的基本类型——褶皱和断裂 207
一、岩层产状 207
二、褶皱构造 210
三、断裂构造 213
第三节 构造运动 219
一、构造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219
二、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220
三、地层的接触关系 221
第十五章 岩浆作用 224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 224
第二节 火山作用 225
一、火山喷发过程 225
二、火山喷发产物 226
三、火山喷发类型 228
四、世界活火山的分布 229
第三节 侵入作用 232
一、岩浆侵入的方式 232
二、侵入岩体的产状 233
第四节 岩浆的起源和演化 234
一、岩浆的起源 234
二、岩浆的演化 235
第十六章 变质作用 238
第一节 变质作用的概念 238
第二节 变质作用的方式 239
一、重结晶作用 239
二、重组合作用(变质反应) 240
三、交代作用 240
第三节 变质作用的因素 241
一、温度 241
二、压力 241
三、化学活动性流体 242
第四节 变质作用的类型 242
一、接触变质作用 242
二、动力变质作用 243
三、区域变质作用 243
第五节 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 244
第十七章 地球的历史 246
第一节 地球早期(天文阶段)的历史 246
一、地球的地核、地幔、地壳的分离 246
二、地球大气圈和水圈的演化 246
三、生物的起源 247
第二节 前寒武纪 248
第三节 早古生代 250
第四节 晚古生代 252
第五节 中生代 253
第六节 新生代 255
结束语 258
一、世界面临的五大危机 258
二、有待探索的领域和课题 259
主要参考文献 261
附录一《地质学原理》实习指导书 262
实习一 常见矿物的认识 262
实习二 常见火成岩的认识 264
实习三 常见沉积岩的认识 265
实习四 常见变质岩的认识 266
实习五 地形地质图的阅读 267
附录二《地质学原理》作业题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