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 1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民主政治理论对中国协商民主的启迪 1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民主本质、民主方法的思考为中国协商民主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 1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思想为中国协商民主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协商民主的思想,开启了中国协商民主的先河 16
(一)深刻论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必要性 16
(二)强调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民主的重要特点 19
(三)全面阐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 24
(四)提出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与方法 27
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协商民主的思考,开始了中国协商民主的进一步探索 31
(一)论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32
(二)阐述了新时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3
(三)论述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作用 36
(四)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与方法 38
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协商民主的论述,推动了中国协商民主的新发展 43
(一)强调了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 43
(二)概括了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45
(三)提出了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的思想,并首次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概括为“人大选举民主”和“政协协商民主”两种重要形式 46
(四)明确提出了要推进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48
(五)提出了中国协商民主需要遵循的政治原则 52
(六)强调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53
五、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协商民主的创新,推进了中国协商民主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56
(一)进一步强调政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56
(二)提出了中国协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58
(三)明确提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 59
(四)系统概括了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政治原则 59
(五)提出了发展是中国协商民主的根本任务 60
(六)完善了对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性质的表述,积极支持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 61
(七)创新人民政协工作理论,为中国协商民主指明了发展方向 63
第二章 中国协商民主的历史路径 68
一、早期探索:中国协商民主的萌芽与初步形成(1921年7月—1946年6月) 68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初步探索 68
(二)中国协商民主思想的萌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逐步衍生为政治协商思想和实践 72
二、协商共和:中国协商民主思想和实践走向新的起点(1948年5月—1949年9月) 75
(一)中国共产党密切关注和联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积极筹备召开新政协而努力 76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政治协商思想开始向制度化演变 81
三、合作共事:中国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初期发展(1949年9月—1957年5月) 88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代行国家权力机关向单纯统一战线组织的转变 88
(二)合作共事在曲折中前进 92
四、挫折与新生:中国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从曲折走向健康发展(1957年5月—2002年10月) 105
(一)中国协商民主遭遇重大曲折时期 105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迅速恢复,逐步进入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向发展的新时期 112
五、继往开来:中国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10月至今) 130
(一)中共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有了进一步总结和规范 130
(二)中共发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全面概括了中国协商民主的基本架构 141
(三)中共发布《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全面阐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147
第三章 中国协商民主产生的条件 151
一、中国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151
(一)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根源 151
(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经济基础 15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160
二、中国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条件 165
(一)近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演变为中国协商民主提供了政治生态环境 165
(二)人民当家做主为中国协商民主提供了坚实的政治根基 169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中国协商民主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171
(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国协商民主提供了群众基础 174
三、中国协商民主产生发展的文化条件 177
(一)多元文化主体的存在为中国协商民主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的文化背景 178
(二)传统优秀政治文化为中国协商民主建设保留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179
(三)近代民主政治文化为中国协商民主建设移植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182
(四)现代民主政治文化为中国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托 185
四、中国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187
(一)中国社会结构复杂多样为中国协商民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 187
(二)中国公民社会的逐步形成为中国协商民主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191
第四章 中国协商民主的功能与作用 196
一、政治整合功能 196
(一)整合各种政治力量 197
(二)提供政治合法性 206
(三)扩大党内民主 210
(四)推进政治透明 212
(五)促进权力监督 213
二、决策咨询功能 215
(一)促进公共决策的合法性 215
(二)提升公共决策的品质 217
(三)促进公共决策的公开性 219
三、社会和谐功能 220
(一)通过协商解决政治冲突 220
(二)通过协商塑造和谐的社会主体 223
(三)通过协商解决利益冲突,实现公平与正义 224
(四)通过协商减少分歧,实现多元共识 226
(五)通过协商有效协调各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和谐相处 228
(六)通过协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234
四、培育公民能力 236
(一)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 236
(二)培养公民的公共理性 238
(三)提高公民的知识程度 240
五、促进社会基层自治与治理结构的完善 244
(一)促进基层的自我管理意识形成 245
(二)促进基层的自我监督 247
(三)增进基层政权的政治合法性 250
(四)促进村级自治组织的发展 251
第五章 中国协商民主与民主政治发展 253
一、民主政治形式的多样性 253
(一)民主政治的历史发展 253
(二)民主的含义与实质 258
(三)民主形式的多样性 265
二、中国协商民主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273
(一)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形式 274
(二)协商民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278
(三)协商民主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 281
(四)协商民主形成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284
(五)协商民主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290
三、中国协商民主与世界政治文明 295
(一)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轨迹 295
(二)中国协商民主适应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305
(三)中国协商民主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 310
第六章 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趋势 320
一、协商主体多元化趋势 320
(一)社会阶层分化导致新的协商主体涌现 321
(二)非政府组织对中国协商民主的推动 330
二、协商领域的扩大 332
(一)协商民主在政治领域中的发展 333
(二)协商民主在经济领域中的扩展 337
(三)协商民主在社会领域的实践 341
三、协商方式的多样化 345
(一)协商原则的进一步确立 346
(二)网络参与成为协商民主的新形式 347
参考文献 351
后记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