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1
一、刑法的概念 1
二、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
三、刑法的阶级本质 4
四、刑法的历史类型 6
(一)奴隶制的刑法 6
(二)封建制的刑法 7
(三)资本主义的刑法 9
五、我国的刑法 13
(一)我国刑法的阶级本质 13
(二)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14
(三)我国刑法的制定 17
(四)我国刑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 18
(五)刑法实施以来对刑法的补充和修改 19
导语复习参考题 19
第一编 总则 21
第一章 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适用范围 21
第一节 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 21
一、坚持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把同犯罪作斗争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结合起来 21
二、坚持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基本理论,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刑法的重要任务之一 24
三、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思想,把刑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25
四、坚持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把犯罪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统一起来 26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制定依据 30
一、刑法是以宪法为根据制定的 31
二、刑法是依据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制定的 31
三、刑法是根据我国人民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制定的 33
四、刑法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的需要制定的 34
第三节 我国刑法的任务 37
一、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37
二、保卫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8
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非法侵犯 38
四、维护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 39
第四节 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 41
一、我国刑法对地域的适用范围 42
二、我国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45
三、我国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48
本章复习参考题 53
第二章 犯罪 54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54
一、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概念 54
(一)犯罪的一般概念 54
(二)刑事责任的概念 56
(三)我国刑法对犯罪定义的规定 56
(四)罪与非罪的界限 63
(五)犯罪的根源 70
二、犯罪构成 76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76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77
(三)研究犯罪构成的重要意义 80
(四)犯罪构成四大要件 85
〈一〉犯罪的客体 85
〈二〉犯罪的客观方面 99
〈三〉犯罪的主体 118
〈四〉犯罪的主观方面 126
三、正当防卫 146
(一)正当防卫制度的产生 146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条件 147
(三)处理正当防卫案件应注意的问题 156
(四)关于公安司法人员执行职务中的正当防卫 158
(五)正当防卫的刑事责任 159
四、紧急避险 160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160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160
(三)紧急避险的刑事责任 163
(四)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异同点 163
五、意外事件 164
(一)意外事件的概念 164
(二)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异同点 165
(三)意外事件的刑事责任问题 166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167
一、犯罪的预备 168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 168
(二)犯罪预备应负的刑事责任 169
(三)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170
二、犯罪的未遂 172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 172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 172
(三)犯罪未遂应负的刑事责任 175
三、犯罪既遂 176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 176
(二)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177
四、犯罪中止 178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178
(二)犯罪中止的条件 178
(三)犯罪中止应负的刑事责任 181
第三节 共同犯罪 182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182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182
(二)共同犯罪的基本特征 182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185
(一)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185
(二)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186
(三)犯罪集团 186
三、关于处理团伙犯罪案件的问题 188
(一)怎样理解“犯罪集团”和“犯罪团伙” 188
(二)应当划清的几个界限 189
(三)处理团伙犯罪案件应注意的问题 189
四、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190
(一)主犯 190
(二)从犯 192
(三)胁从犯 193
(四)教唆犯 194
本章复习参考题 197
第三章 刑罚 201
一、刑罚的概念及其特征 201
(一)刑罚的概念 201
(二)剥削阶级刑罚的特征 202
(三)我国的刑罚与剥削阶级国家刑罚的根本区别 202
(四)我国的刑罚与其他强制方法的区别 205
二、我国刑罚的目的 206
三、我国刑罚的体系 207
(一)我国刑罚体系的概念 208
(二)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 210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211
第二节 管制 212
(一)管制的概念 212
(二)管制的适用对象 213
(三)管制的内容 214
(四)管制的期限 215
(五)管制的执行 215
(六)管制刑期的计算 215
(七)在适用管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216
第三节 拘役 217
(一)拘役的概念 217
(二)拘役的适用对象 217
(三)拘役的刑期 218
(四)拘役的执行 218
(五)拘役刑期的计算 218
(六)拘役与拘留、有期徒刑的区别 219
第四节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220
(一)有期徒刑的概念 220
(二)有期徒刑的适用对象 221
(三)有期徒刑的刑期 221
(四)无期徒刑的概念与适用对象 221
(五)无期徒刑的执行 221
第五节 死刑 222
(一)死刑的概念 222
(二)死刑的适用对象 224
(三)死刑的执行 226
第六节 罚金 229
(一)罚金的概念 229
(二)罚金的适用对象 229
(三)罚金的数额 230
(四)罚金的执行 230
(五)罚金与罚款、赔偿损失的区别 231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231
(一)剥夺政治权利的概念 231
(二)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对象 232
(三)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 233
(四)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和执行 234
第八节 没收财产 235
(一)没收财产的概念 236
(二)没收财产的适用对象 236
(三)适用没收财产刑罚时应注意的问题 237
第九节 驱逐出境 238
(一)驱逐出境的概念 239
(二)驱逐出境时应注意的问题 239
第十节 非刑罚的处理方法 240
(一)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 240
(二)刑法中规定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意义 241
本章复习参考题 241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243
第一节 量刑 243
一、量刑的概念 243
二、量刑的一般原则 243
(一)量刑必须以犯罪事实为根据 244
(二)量刑必须以法律为准绳 247
三、量刑的情节 253
(一)法定情节 253
(二)酌定情节 260
第二节 累犯 263
一、累犯的概念 263
二、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263
三、反革命累犯构成条件 265
四、累犯的刑事责任 265
第三节 自首 266
一、自首的概念 266
二、自首的条件 267
三、自首的刑事责任 271
四、自首与坦白的区别 272
第四节 数罪并罚 274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 274
二、数罪并罚的基本形式 277
(一)不同种类的数罪并罚 277
(二)同种类的数罪并罚 278
三、数罪并罚的原则 281
四、三种不同情况的数罪并罚 285
五、不适用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 289
(一)惯犯 289
(二)连续犯 290
(三)牵连犯 290
(四)结合犯 292
(五)持续犯 293
(六)其他不适用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 293
第五节 缓刑 295
一、缓刑的概念 296
二、缓刑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296
三、缓刑的考验期和撤销 298
四、缓刑同死缓、监外执行、管制、免予刑事处罚的区别 299
第六节 减刑 301
一、减刑的概念 301
二、减刑的条件 301
三、减刑后刑期的计算方法 303
四、减刑与减轻处罚、改判的区别 303
第七节 假释 304
一、假释的概念 304
二、假释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305
三、假释的考验期限和撤销 306
四、假释与缓刑、减刑、监外执行的区别 307
第八节 时效 308
一、时效的概念 308
二、我国刑法规定追诉时效制度的意义 309
三、追诉时效的期限 311
四、有关追诉时效的几个问题 312
本章复习参考题 313
第五章 其他规定 316
一、关于类推的规定 316
(一)类推的概念 318
(二)适用类推的条件 319
二、关于民族自治地方如何适用刑法问题的规定 322
三、关于公共财产的范围的规定 322
四、关于私人合法财产的范围的规定 323
五、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的规定 324
六、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范围的规定 326
七、关于重伤的规定 327
八、关于“首要分子”的规定 328
九、关于“告诉才处理”的规定 328
十、关于“以上”、“以下”、“以内”等概念含义的规定 329
十一、关于刑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法律、法令的规定 330
本章复习参考题 330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31
附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 366
附件: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 370
附件: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 372
附件: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