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20世纪中国长篇小说与文学经典 1
一、经典与文学经典 1
二、文学经典与文学史 7
三、文学经典与当代性 11
四、文学经典与文学消费 17
五、文学经典与长篇小说 21
六、当代关于20世纪中国长篇小说经典性的评价 30
七、对20世纪中国长篇小说的经典类型研究——本书的几点交代 34
第一章 最初的经典——清末民初的长篇通俗小说 41
一、清末民初长篇通俗小说的兴起 43
二、长篇小说:现代通俗文学的载体 47
三、清末民初通俗长篇经典的思想文化价值 52
四、清末民初通俗长篇经典的艺术审美价值 66
五、经典的生成:社会影响和文学消费价值 73
第二章 双重语境中的通俗经典——20~40年代的长篇通俗小说 79
一、在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张力之间 80
二、从优秀社会小说到“都市乡土”与“新市民”经典 89
三、从优秀“倡门小说”到爱情经典 98
四、从旧派向新派发展的武侠小说经典 107
第三章 启蒙经典:社会、自我与人生的三重叙事——新文学长篇小说(一) 114
一、新文学与长篇小说 115
二、文学现代性与启蒙长篇小说 124
三、社会叙事:主体性缺失的写作——以《子夜》为例 129
四、自我叙事:非审美激情膨胀——以《家》为例 140
五、人生叙事:在“我”与“我们”之间的书写——以《骆驼祥子》为例 150
第四章 左翼经典:革命与审美的变奏曲——新文学长篇小说(二) 161
一、“革命文学”语境中的左翼长篇小说 162
二、“审美政治化”长篇小说的思想价值 168
三、“东北作家群”长篇小说的美学价值 175
四、左翼长篇小说的文学消费价值 184
第五章 大众经典:解放区与“海派”长篇——新文学长篇小说(三) 189
一、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两类大众小说 190
二、旧瓶装新酒: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 200
三、小说电影化: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 209
四、“俗人”写“俗事”:苏青的《结婚十年》 218
第六章 另类经典:乡土之诗、存在之思与体验之殇——新文学长篇小说(四) 225
一、从被冷落的“另类”到经典的重新发现 226
二、《边城》:乡土的“暖色”书写 236
三、《围城》:智者的存在之思 248
四、《财主底儿女们》:生命的激情体验 260
第七章 “红色经典”:革命史诗、通俗传奇与乡村叙事——1949~1966年的长篇小说 277
一、“红色经典”的生成及其价值评价 280
二、革命史诗:政治化的“浪漫叙事” 290
三、通俗传奇:传统的继承与改写 300
四、乡村叙事:现实主义的畸变 311
五、重评“经典”:关于《创业史》的批评 317
第八章 经典之辩:“地上”与“地下”——“文革”时期的长篇小说 325
一、“文革文学”格局中的长篇小说 326
二、小说怪胎与主流经典 333
三、批判现实主义的“地火” 341
四、知青生活的另一种叙述 347
第九章 新启蒙时代的文学经典——20世纪80年代的长篇小说 353
一、80年代文学:“新启蒙时代”的审美回归 355
二、新时期长篇小说:未完成的经典 367
三、《活动变人形》: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喜剧 379
四、《平凡的世界》:底层奋斗者的希望之歌 391
五、《血色黄昏》:知青苦难美学的“血书” 401
第十章 “后文学时代”的文学经典——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上) 413
一、“后新时期”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嬗变 414
二、90年代长篇小说的兴起及其特征 420
三、从“文学事实”出发:为90年代长篇小说一辩 431
四、“后文学时代”长篇小说的经典性 440
五、文学经典的存在——以莫言长篇小说为例 447
第十一章 多元化的长篇经典——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下) 457
一、《白鹿原》:底蕴丰厚的现实主义经典 458
二、《尘埃落定》:与世界对话的现代主义经典 472
三、《坚硬如水》:在语言狂欢中解构“文革”的后现代摹本 484
终篇 真正的文学经典何时出现——兼论新世纪长篇小说 499
一、“新世纪文学”视野中的长篇小说 500
二、作家,离经典的目标有多远——以长篇小说《天瓢》为例 507
三、经典之路: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写作——以长篇小说《碧奴》为例 517
四、重建中国小说理论资源——新世纪长篇小说走向经典的启示 525
附录 20世纪中国百部长篇小说目录(1901~2000年) 538
主要参考文献 543
后记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