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1
绪论 研究现状·“乱象”追问·分析框架 1
一、作为术语 1
二、作为理论 5
三、作为事件 8
四、作为对象和目标 9
五、“乱象”与追问 11
六、语义场原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个分析框架 13
第一章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叙事:语义场更替的视角 16
第一节 民族国家的语义场 16
一、封建社会的“稳定器”及其失灵 17
二、大转型的价值指向:民族国家 20
三、一个历史的“隔段”与文化现代化的“胎动” 26
四、余论:两个可能的质疑 29
第二节 政治革命的语义场 31
一、政治革命:一个划时代的主题 31
二、政治革命语义场的形成、强化与转型 33
三、意识形态文化观:政治革命语义场对文化现代化的方法论培育 42
四、政治革命语义场中文化现代化的两大成果 51
第三节 社会革命的语义场 52
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革命的普遍理解 53
二、中国语境的特殊性及其社会革命的三种解读 55
三、社会革命语义场中文化现代化的“多重变奏” 56
四、“延迟的社会革命”与文化现代化的“双向运动” 59
第二章 启蒙·濡化·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现代化 62
第一节 思想的启蒙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62
一、西方的启蒙:技术路线与哲学路线 63
二、中国的启蒙:“革命路线”与“大众的革命式启蒙” 66
三、对“革命压倒启蒙”批判的批判:基于政治革命语义场的省察 76
四、大众的革命式启蒙: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解读 81
第二节 文化濡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95
一、文化形态·文化运动·濡化 96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织前提与发生机制 106
三、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本土化 113
四、党文化的社会化 130
第三节 新时期的文化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144
一、文化范式的转型与邓小平的文化思想 14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文化现代化的新动向 150
三、十六大以来的文化创新与民族国家的取向 163
四、新时期文化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 167
第三章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当代处境与路径突破 173
第一节 当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本质及其问题 173
一、“去伪存真”:澄清一些错误的观念 174
二、文化现代化的本质 178
三、当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处境及其问题 181
第二节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路径择取 187
一、党文化的示范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187
二、双向运行机制的贯通与政治文化化的突破 196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取向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筑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