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中国发展战略战略发展的价值取向引言 1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哲学前提及其分析 1
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发展与现代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教养的人的创造 16
(一)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19
(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1
(三)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达于人类解放这一目标的战略和战术决策 22
三、精神文明建设是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3
第一章 精神文明、德育与国民素质的概念开发 27
第一节 精神文明论 28
一、精神论与论精神 29
(一)论精神 29
(二)精神论 30
二、论文明与文明论 36
三、精神文明 37
第二节 德育 39
一、德:精神文明的社会表现 39
二、道德迷惘、信仰危机的端倪 40
三、道德迷惘的社会表现 41
四、道德危机的社会表现 44
五、道德的危机与探源 48
六、商品本质的发现,价值理性的原创 50
七、德育 53
第三节 论国民素质 54
一、素质研究的混沌态——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55
(一)从时间的流失,历史的发展角度看“素质” 56
(二)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角度看“素质” 63
(三)从国民素质内涵看“素质” 64
(四)从“人”的本体(个人)与整体(国家)看国民素质 72
(五)国民素质的性质分析 76
(六)国民素质性质探源说不清道不明 82
二、混沌到有序——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概念开发,国民素质研究的三个设定性公理 94
第二章 社会系统的精神与精神文明 101
第一节 国家——社会系统的分析模型 108
第二节 国家——社会系统的存在性研究 110
一、存在的根椐 110
二、对存在根据的认识 114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使人们理解社会系统发展的理念性目标 116
一、精神文明的核心是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 117
二、精神迷惘与社会合法性的证明 118
(一)精神迷惘在东方的表现 120
(二)精神迷惘在西方的表现 133
(三)精神迷惘与社会合法性的证明 136
(四)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使人们理解社会系统发展的理念性目标 138
第三章 精神文明与国民素质教育 143
第一节 中国发展战略目标——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性质与意义 145
一、中国发展战略目标的性质 145
(一)现代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145
(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系统存在的根据 145
(三)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民主性 146
(四)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的合法性得到证明 146
(五)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统帅性与灵魂性 146
(六)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道德法律性 147
二、中国发展战略目标的意义 147
三、精神文明建设与提高国民素质 149
第二节 提高国民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52
一、目标分析——社会系统的管理目标的论证 152
二、社会系统的管理目标是社会系统发展的价值取向 155
三、社会战略发展目标与社会管理目标的论证 155
(一)关于解释过去 156
(二)关于解释现在 165
(三)关于预断未来 186
四、历史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192
(一)偏重于“安、和” 192
(二)偏重于“乐、利” 193
(三)历史不能走回头路——哈耶克的原教旨主义对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的怀旧 201
(三)商品市场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消亡——兼答哈耶克的难题 233
附1:失控的世界: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省思 266
附2:“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289
附3:一片冰心在沸腾——驳“牧惠” 302
第四章 社会系统控制论与精神文明建设 321
一、前提 322
二、社会系统控制论与精神文明建设 327
(一)黑箱研究方法 331
(二)系统分析方法 338
附4:能源决策系统分析与数学模型 343
第五章 中国社会系统完备调节器的自我设计 417
一、目标概念开发的一般程序——创新思维方法的现代理性 418
二、2001年9月11日事件的启示 421
三、中国社会系统完备调节器设计的要素分析 428
(一)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者(C)的精神文明建设 431
(二)决策、管理者(R)的精神文明建设 433
(三)国民(实施者)(T)的精神文明建设 458
(四)发展战略研究者(C)、决策管理者(R)与决策实施者(T)之间的关系 470
四、完备调节器的自我设计 473
(一)完备调节器的自我设计的哲学基础 473
(二)完备调节器在国际环境中的自我设计 484
五、国家集团的资本运作——商战与精神文明 503
(一)社会与市场 503
(二)国家资本集团的资本运作——商战与精神文明 511
(三)在商战的弈局中战胜对手就是精神文明 513
(四)人类系统的全平衡 514
后记 521
主要参考文献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