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理论思维及其兴衰:古典社会学的成就和局限 1
第一章 理论争论和对帕森斯理论解释中的问题意识 13
第二章 早期:解释与预设层面上迈向多维性的运动 24
1.知觉对象与规则:帕森斯的元方法论的后实证主义面相 24
2.规则作为预设:综合的意图 30
2.1 对行动的多维探讨 32
2.2 对集体秩序的多维探讨 43
3.后来在多维秩序论述上的完善 54
3.1 一般化-具体化 54
3.2 控制连续体 58
3.3 超越古典大家 63
4.符号秩序与内化:后来在意志论问题论述上的完善 66
5.结论:“系统的理论”与普世的宏图 80
第三章 中期:多维性论证的具体化 84
1.“具体化”与理论发展的诸阶段 84
2.经验论文与对工具合理性的模式变项批评 88
3.中期较晚阶段的著作中在经验层次上对多维性的具体化 90
3.1 人格、文化与社会 91
3.2 分配与整合 96
3.3 诸社会的基本结构性形塑 100
3.4 系统脉络中的模式变项 103
3.5 结论:《社会系统》及其批评者 105
4.变迁理论与西方发展的变更 107
4.1 一般多维理论 107
4.2 理性化、失范与革命 109
4.3 越轨范式:对紧张及其控制的重新阐述 116
4.4 结论:变迁理论及其批评者 122
第四章 后期(1):交换模型与帕森斯对多维性理论的最后探讨 124
1.交换及其预设逻辑 124
1.1 解释的问题 124
1.2 帕森斯中期理论化的局限性 126
1.3 交换的焦点:多维模型的完善 130
2.作为交换的经济:阐发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140
3.作为交换的政治 144
3.1 对多维概念化的完善 145
3.2 政治与结合过程 147
3.3 超越古典大家:帕森斯的涂尔干-韦伯综合 150
4.作为交换的整合:超越唯心主义的“团结” 153
4.1 整合的界定:团结与交换逻辑 154
4.2 团结性交换的性质 155
4.3 历史上公民团结的产生 156
4.4 整合的交换理论与帕森斯的古典前辈们的局限性 162
5.交换与帕森斯的价值理论的再具体化 167
5.1 价值交换与视域分化 167
5.2 “合理性”与大学:交换、价值具体化和冲突 169
5.3 价值理论及其批评者 175
5.4 多维价值以及与涂尔干和韦伯的对话 176
6.一般化媒介理论:交换分析的具体化 178
6.1 媒介与多维性 179
6.2 对媒介理论的曲解 185
6.3 媒介分析与古典理论 187
第五章 后期(2):社会化、社会变迁与个体自由的系统的及历史的基础 191
1.后期的社会化理论:多维过程与自愿行为 192
1.1 “资源图表”与双重批判 194
1.2 外在限制、价值内化与自由 197
1.3 社会化理论与帕森斯同古典大家的争论 201
2.后期的变迁理论:分化、适应与自由 204
2.1 意识形态层次上的具体化 205
2.2 经验层次上的具体化 212
2.3 作为一种具体的社会过程的分化 214
2.3.1 “结构性”变迁对越轨 214
2.3.2 作为社会分化、心理分化和文化分化的历史发展 215
2.3.3 作为一种冲突理论的分化 225
2.4 分化与“冲突学派的批评” 227
2.5 对古典变迁理论的重新表述 231
第六章 方法论错误(1):新实证主义与帕森斯理论的形式化 237
1.方法论上的模棱两可:帕森斯的反经验主义的进路中的客观主义偏见 239
2.形式主义作为帕森斯在方法论上的模棱两可的解决之道 245
3.新实证主义和帕森斯的理论修辞:类比同构与内在操控 254
第七章 方法论错误(2):新实证主义的策略以及预设逻辑同具体承诺的合并 265
1.形式主义的合并与模型层次:作为功能主义的交换 265
2.形式主义与命题层次上的合并:作为经验实在的交换 270
2.1 自由漂浮的经验形式主义 272
2.1.1 文化与人格理论中的合并 273
2.1.2 合并与社会-系统分析 279
2.1.3 作为经验年代学的交换 282
2.2 作为经验意义上的均衡的多维性 286
2.2.1 作为稳定性的功能交换 287
2.2.2 作为稳定性的符号化 292
2.2.3 作为内在分裂的矫正法的交换 296
3.形式主义与意识形态上的合并:作为美好社会的交换 299
3.1 作为政治多元主义的交换 303
3.2 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交换 312
3.3 一般化媒介中的意识形态合并 318
3.4 意识形态及经验层次上的合并:历史的终结 323
4.结论:合并与对帕森斯理论的批评之谜 323
第八章 预设错误(1):早期和中期著作中的社会学唯心主义和对工具性秩序的抨击 326
1.早期著作中的唯心主义:秩序与行动的合并 327
2.中期著作中的唯心主义:作为文化与人格“基础”的社会系统 336
3.结论 352
第九章 预设错误(2):后期著作中的唯心主义化约 354
1.后期作品中的唯心主义(1):交换作为对规范秩序的分析性论证 355
1.1 经济交换作为古典经济学的规范性替代 355
1.2 政治交换作为对工具性等级制的批判 360
1.2.1 从等级制到合议制 361
1.2.2 政治唯心主义、对古典社会理论的批判和政治内化的限度 365
1.2.3 预设层次上的模棱两可和对帕森斯的政治社会学的解释 367
1.3 偏向模式维持与整合:交换模型和对帕森斯的一般化概念的曲解 368
1.4 对价值交换的化约:从“生产”到“实现” 373
1.4.1 作为价值具体化的功能分化 373
1.4.2 作为社会中心的大学:作为价值冲突的价值交换 375
1.4.3 价值唯心主义和帕森斯与古典大家的争论 380
1.5 整合性交换中的唯心主义:作为西方历史发展之核心的团结 382
2.后期作品中的唯心主义(2):一般化媒介作为符号性交换的规范性调节 388
3.后期作品中的唯心主义(3):社会变迁作为规范性调节的演化 395
3.1 作为前现代历史的原动力的价值 397
3.2 作为自愿性社会的现代主义 404
3.2.1 规范性化约与意识形态上的合并:现代职业与分层 404
3.2.2 情感张力与文化冲突 410
4.社会学唯心主义作为社会学的独具视域:方法与预设的最终合并 413
第十章 结论:范式修正与“帕森斯主义” 420
1.帕森斯综合的历史基础及其对社会学传统的渗透 422
2.“帕森斯派”社会学的详尽阐发:修正作为对内在张力的回应 427
3.范式修正:毁灭还是复活? 434
附录 对帕森斯理论的解释中存在的合并与化约 437
1.对帕森斯理论的解释中存在的诸理论层次间的合并 438
1.1 反帕森斯派的批评 438
1.2 帕森斯派的辩护 449
2.对帕森斯理论的解释中存在的预设层次内部的化约 455
2.1 反帕森斯派的批评 456
2.2 帕森斯派的辩护 463
3.帕森斯理论自身中存在的误解之源 466
注释 469
作者-引文索引 673
帕森斯著作目录 707
主题索引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