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绿营历史 3
第一章 清朝为什么要建立绿营制度? 3
第一节 清朝建立绿营制度的三个原因 3
第二节 绿营的任务 6
第三节 绿营与八旗的比较 9
第二章 制度的源流 16
第一节 绿营脱胎于明代镇戍 16
第二节 绿营对明代镇戍制度的发展与改变 28
第三章 建制的沿革 36
第一节 京师建制的沿革 36
第二节 行省建制的沿革 37
第三节 边区建制的沿革 58
第四节 历朝兵数 61
第四章 绿营的没落 70
第一节 绿营衰退的原因 70
第二节 重建旧制的失败 76
第三节 裁汰及其影响 90
附录 嘉庆后绿营历年裁汰考 100
中卷 绿营兵制 123
第五章 营制 123
第一节 绿营行省营制表 123
第二节 绿营建立营制的原则 210
第三节 “营”的类别、兵种与将帅 218
第四节 营务人员 232
第六章 土著的世业的兵制 239
第一节 兵皆土著的制度 239
第二节 世业的兵制 243
第三节 兵籍 245
第七章 绿营的统驭 248
第一节 大小相制 248
第二节 集权与分寄 251
第三节 绿营统驭两大原则的功能 256
第八章 平时的任务 264
第一节 差操 264
第一项 差操考 264
第二项 绿营的差役 267
第三项 绿营的训练 273
第四项 绿营差操混淆之弊 278
第二节 防汛 281
第一项 防汛的职务 281
第二项 汛地的布置 285
第三项 汛兵在绿营中所占的数目 287
第三节 巡防 289
第一项 巡防的职务 289
第二项 巡洋 289
第三项 巡江 291
第四项 巡山 292
第九章 战时的调遣附军令 293
第一节 征调 293
第二节 战时的编制 303
第三节 运输及沿途供应 304
第四节 补充 307
第五节 归伍 310
第六节 附军令 312
下卷 绿营兵政 321
第十章 铨选 321
第一节 出身 321
第二节 满缺与汉缺 322
第三节 授官之法 324
第四节 用题缺之法 326
第五节 月选之法 327
第一项 月选手续 327
第二项 分缺与分班 328
第三项 选用 329
第六节 校拔之法 331
第一项 校拔制度 331
第二项 千总俸满 332
第七节 升补定例 335
第八节 绿营铨选制度的功能 339
第一项 “将皆升转”为绿营铨选制度的核心和回避丁忧等制的作用 339
第二项 当时行题补与调补制度的条件 342
第十一章 “军政”与简阅 347
第一节 “军政” 347
第一项 “军政”的目的及其功能 347
第二项 甄核之例 350
第三项 荐举纠劾与不入举劾 352
第四项 附二年半甄别的制度 354
第二节 简阅 355
第一项 简阅的目的 355
第二项 简阅的缘起 355
第三项 总督提镇简阅制度 357
第四项 钦差大臣简阅制度 359
第十二章 议叙与惩戒处分 361
第一节 议叙 361
第二节 惩戒处分 363
第一项 惩戒处分的方式 363
第二项 惩戒处分的事由 364
第三项 惩戒处分的定例 369
第一目 议处之例 369
第二目 世职兼任等官处分之例 370
第三目 引律当罪例 371
第四目 检举的制度 371
第五目 以级纪抵处分例 372
第六目 开复 373
第四项 惩戒机关与处分定议的程序 373
第一目 交部处分 373
第二目 处分定议的程序 374
第十三章 俸饷 376
第一节 平时俸饷 376
第一项 官员俸薪养廉附赏银 376
第二项 兵丁粮饷附马匹草料 380
第三项 公费附差费 384
第四项 支发俸饷的定例附军营领饷及发饷的手续 387
第五项 各省绿营俸饷公廉额数 392
第二节 战时俸饷 394
第一项 绿营加给战时俸饷的原因 394
第二项 俸赏行装 396
第三项 盐菜口粮附派调附近剿捕口粮 397
第四项 绿营出征时俸饷的巨大 400
第三节 恤赏及退休俸饷 401
第一项 恤赏 401
第一目 军功赏赉 401
第二目 出征阵亡病故恤赏 402
第三目 阵伤恤赏 404
第四目 红白事例恤赏 405
第二项 退休俸饷 406
第四节 俸饷的拨协及奏销 408
第一项 拨协 408
第二项 奏销 412
第三项 绿营饷权握于中央对于收集兵权的关系 414
第十四章 军器 417
第一节 军器的种类与编制 417
第二节 军器的制造给发与管理的制度 426
第三节 战船 430
第十五章 马政 437
第一节 绿营马数 437
第二节 绿营牧场 439
第三节 营马的保管 445
第四节 营马的补充及军需马的解送 448
第五节 绿营马政的废弛 451
罗尔纲先生学术年表&罗文起 455
《绿营兵志》导读&茅家琦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