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光辉的一生 1
(一)历史的插曲 4
(二)艰难的历程 9
(三)一代楷模 19
二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特点 29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33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 36
(三)生活教育理论的特点 39
三 认识世界 宣传抗日——肩负国民外交使节重任的陶行知先生 47
(一)肩负重任的陶行知从香港走向世界 49
(二)不要割耳朵 52
(三)穿梭参加国际会议 53
(四)炎黄子孙在巴黎的盛会 56
(五)三谒马克思墓 58
(六)陶行知在美国 61
(七)中加友谊的使者 64
(八)会见墨西哥总统 66
(九)会见甘地、泰戈尔 67
(十)回国三愿 69
四 陶行知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71
(一)宝塔山下 追悼战友 73
(二)坚强的战士 崇高的评价 74
(三)两重天地 泾渭分明 81
(四)战友情谊 肝胆相照 83
五 陶行知与《新华日报》 87
(一)共同的目标 紧密的联系 89
(二)赤诚的赞扬 崇高的评价 93
(三)相互的支持 深厚的友情 99
六 育人曲 103
(一)与小朋友通信 为小朋友写诗 105
(二)乌鸦的故事 108
(三)下雨不上学 110
(四)自立歌 111
(五)开荒光铁坡 112
(六)癞痢头成了音乐家 114
(七)对学生父母般的爱 116
(八)难忘的“精神早餐” 118
(九)无处不在的思想教育 118
(十)出身污泥,污泥不能染 120
七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 123
(一)不同国度 同声赞扬 125
(二)观念有异 友谊长存 130
(三)海外侨胞 以陶为师 133
(四)关心世界 爱满天下 134
八 改造中国旧传统教育的钟声在晓庄敲响——陶行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143
(一)创办晓庄师范的缘由 146
(二)怎样办晓庄师范学校 147
(三)晓庄师生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 158
九 半工半学 手脑双挥——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 165
(一)创办山海工学团的目的 167
(二)山海工学团的办学历程 169
(三)山海工学团的办学特点 172
(四)革命斗争中的山海工学团 177
十 严格的要求 创造性的耕耘——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 179
(一)创办的缘由 181
(二)学校的宗旨及培养目标 182
(三)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184
(四)科学的教育管理 192
(五)学校的经费来源 196
(六)桃李芬芳 199
十一 新型的大学 革命的熔炉——陶行知创办的社会大学 201
(一)为什么要办社会大学 203
(二)社会大学的办学宗旨 207
(三)怎样办社会大学 209
(四)革命斗争中的社会大学 214
附录 217
一 陶行知作词的部分歌曲 219
二 陶行知简明年谱 235
编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