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清朝扶农政策 3
第一章 清前期垦政与清代耕地面积 3
第一节 顺治年间的垦政 3
第二节 康熙年间的垦政 10
第三节 雍正年间的垦政 20
第四节 乾隆年间的垦政 24
第五节 嘉道年间的垦政 36
第六节 清前期耕地面积 41
小结 50
第二章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51
第一节 仓储制度推广 51
第二节 强化社会保障措施 64
小结 89
第三章 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90
第一节 清理浮收 90
第二节 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94
第三节 实行赋役制度改革 101
第四章 鼓励农田水利建设 108
第一节 长江以北地区农田水利的发展 108
一 长江以北水利建设 111
二 新疆水利建设 113
第二节 江南水利建设工程 118
一 苏州水利工程 119
二 松江府水利工程 123
三 湖州水利工程 123
四 杭州府水利工程 124
五 其他地区水利工程 125
第三节 清中后期水利失修 127
一 水利破坏状况 127
二 水利设施遭破坏原因 130
第四节 水利事业兴修与废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33
一 清前期水利事业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134
二 清后期水利破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42
第五章 抑制豪强兼并土地 144
第一节 禁止圈地和投献土地 144
第二节 加强抑制缙绅 152
第三节 推广灾年卖地原价回赎政策 161
第六章 土地买卖自由化 163
第一节 土地买卖政策 163
第二节 土地买卖中宗法宗族关系的松弛 168
第三节 土地商品化程度加深 176
第四节 土地买卖周期 193
第二篇 农民自身经济力量增强 211
第七章 对土地挖潜改造 211
第一节 低产田的改造 212
第二节 增加肥料的投入 215
第三节 高产粮食作物的传播 217
第四节 农作物耕作制度的改革 229
第八章 商品性农业的发展 233
第一节 经济作物种植 234
第二节 山区经济开发 288
第九章 农民家庭副业的发展 303
第一节 手工纺织业 303
第二节 手工造纸业 322
第三节 手工制烟业 330
第四节 手工编织业 339
第十章 多种经营发展与地权分配 351
第一节 拓宽农民求生存、求发展空间 353
第二节 增加家庭收入 357
第三节 减轻完纳赋税压力,增强自耕农守土能力 381
第四节 佃农经济实力增强 390
第五节 多种经营衰落,农家抵拒能力降低 398
小结 403
第三篇 地权分配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07
第十一章 官田民田化 407
第一节 官田 408
一 旗地 408
二 屯田 423
三 学田 427
四 其他官田 429
第二节 官田民田化 430
一 政府对官田的规定 430
二 旗地、屯田向民田的转化 435
三 更名田 443
四 官民田比例 446
第十二章 乾隆中期以后地主经济的发展 450
第一节 吏治松弛,腐败成风 450
第二节 豪绅、富商大肆兼并土地 452
第三节 农民起义失败后,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 454
第十三章 民田的分割 461
第一节 清代地权占有及变化 461
一 顺康雍乾四朝造就大批自耕农 461
二 清后期自耕农减少 476
第二节 分家析产对地权的分割 489
一 分家契约 489
二 土地法规 496
三 田产的积累 498
四 分家析产 508
第三节 一田多主与地权分割 523
一 土地股份所有制的萌生 524
二 土地股份所有制发展的原因 534
三 土地股份所有制的分配 539
第四节 绅衿地主与庶民地主占地状况 544
一 庶民地主在清代的发展 545
二 庶民地主发展的原因与途径 553
三 庶民地主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57
第五节 地权分配与农民反抗斗争 561
一 顺康雍乾时期农民斗争 561
二 嘉道以后农民斗争 564
三 清后期部分地区小农经济延续和扩展 571
第六节 农村两大阶级占有土地估计 578
第十四章 清代地权分配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590
第一节 造就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期——康乾盛世 592
一 基本上实现耕者有其田 592
二 为国家统一提供雄厚经济基础 604
三 为国家赋税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奠定基础 607
四 庶民地主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更宽阔的空间 609
五 为人口起飞奠定物质条件 611
六 自耕农发展,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前景 613
第二节 乾嘉以后社会经济衰落 620
一 自耕农半自耕农减少 621
二 国库存银及京通两仓贮粮减少,致国库空虚 626
三 役繁赋重,社会动荡 630
四 地租剥削加重 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