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解构主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崇敬著
  • 出 版 社:秀威资讯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9862214763
  • 页数:482 页
图书介绍:莊子可謂之東方哲學型態中經典的解構表現,亦可比稱為開啟解構主義的中國知識型態先河的經典之作,本書透過與德希達的對話,共約三十餘萬字的各向度分析,呈現給讀者一豐富的東方與中國的解構樣貌。

第一章 试论《庄子》中的两重特质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影响——以《庄子·内篇》之双重属性的文本分析为说明轴心 1

第一节从〈内篇〉引用的国别、人物看各篇的叙述背景 4

第二节 从句法与叙述习惯说明〈内七篇〉的两重向度 8

一、第一组内篇文本〈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应帝王〉的构造 8

二、第二组内篇文本〈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的构造 12

第三节 从内七篇各篇的动植物名、数词、自然物名看其间的关系 13

一、动植物名 13

二、数词的相关使用表现 14

三、自然物名的使用分析 15

第四节〈内篇〉中个别存在的特殊概念 16

第五节 其他概念在〈内篇〉中的相关讨论 17

第六节从「忘、化、用、一、通、待」看〈内篇〉的特质 24

第七节 由十四组概念在〈内篇〉中的使用习惯分析其与各派哲学的关系 30

第八节 由生命存在问题探究分析〈内篇〉文本 37

第九节 结论 45

第二章 改变历史的〈逍遥游〉新解说 51

一、各种解构的阅读可能:首段与次段主要构成的阅读 51

二、另一种解构的逍遥与本文二次主题性的延展 63

第三章〈齐物论〉的另一种解读 75

第一节 理论的重述及其超越后设物理知识型的内涵 75

第二节 超结构存有知识型的重塑 87

第三节 超解构与解构於「主体、我」及中国古代科学构造的基础理论 102

第四章〈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的生活解构学 109

第一节〈养生主〉的解牛知识型 109

第二节〈人间世〉的权力与「心斋」解构法 112

第三节〈德充符〉之「才全」与「德不形」的超解构叙述 116

第五章 外杂篇中的生活解构相关文本讨论 121

第一节〈刻意〉与〈缮性〉篇的论述体文本 121

一、〈刻意〉篇的养生生活解构型态分析 121

二、〈缮性〉篇的「以恬养知论」 127

第二节〈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篇的相关讨论 129

一、〈秋水〉篇的解构存有学 129

二、〈至乐〉篇的生死解构智慧 132

三、〈达生〉篇的生命洞见 135

四、〈山木〉篇的「材与不材论」 137

第三节〈让王〉与〈渔父〉篇的「尊生」与「保真」思想 141

一、〈让王〉篇的「尊生第一论」 141

二、〈渔父〉篇的「葆真论」 145

第六章 外杂篇中的文明与历史批判解构思想 149

第一节〈骈拇〉篇对「仁义知识型」的解构 149

第二节〈马蹄〉篇「至德之世」的回溯与历史文明批判 151

第三节〈胠箧〉篇的「圣人大盗论」 152

第四节〈在宥〉篇的「返朴存有论」 157

第五节〈盗跖〉篇的社会文化批判 165

第七章〈外篇〉中解构与超解构的相关文本分析 169

第一节〈天地〉篇的「机心解构」与「浑沌之术」 169

第二节〈天道〉篇的「天乐」与「人乐」论 177

第三节〈天运〉篇的「至乐三奏」与「采真之游」 183

第四节〈田子方〉篇的「忘言论」与「葆真论」 189

第五节〈知北游〉篇的「本根论」 192

第八章〈杂篇〉中介於解构与存有的文本分析 203

第一节〈庚桑楚〉篇对〈内篇〉诸文本的继承 203

第二节〈徐无鬼〉篇的文本解读 210

第三节〈则阳〉篇的相关文本分析 215

第四节〈外物〉篇的颠覆法 218

第五节〈寓言〉篇的后设说明与言说理论 222

第六节〈列御寇〉篇介於生活与存在性的解构讨论 226

第九章〈大宗师〉篇的「真人真知识」及〈应帝王〉篇的「浑沌之知」中的超解构理论 231

第一节 人与知的文本分析及「真人真知论」的中国解构知识型 231

第二节「浑沌之知」的解构与超解构知识型 242

第十章〈天下〉篇的解构与超解构及中国解构知识型的基础讨论 251

第一节 解构与超解构并用的〈天下〉篇学术分析 251

第二节〈庄子〉篇的解构与超解构及中国解构知识型的基础讨论 261

第十一章《庄子》书中的庄周与〈内篇〉中超越性主体脉络内涵探析及其存有学转化叙述 263

第一节《庄子》各篇中的「庄子、庄周」之超越性主体存有学内涵的展现 264

第二节〈逍遥游〉与〈齐物论〉、〈大宗师〉、〈应帝王〉的第一代庄学文本:一种庄周式的超越性存有学的文本铺陈系列 272

一、〈逍遥游〉的哲学内涵 274

二、〈齐物论〉的哲学理论构造 276

三、〈大宗师〉的哲学内涵 281

四、〈应帝王〉篇的哲学内涵 283

第三节 结论 284

第十二章《庄子》书中的「庄子/惠施」交友与存有学之论辩脉络探析 285

第一节 惠施思想与辩者二十一事 286

第二节「庄子/惠施」的交友与存有学之论辩 295

第三节 结论 300

第十三章 《庄子》书中的儒者形象及其存有学脉络表现 301

第一节〈内篇〉的孔子与儒家角色之地位及其存有论的呈现 302

第二节〈外篇〉中的儒家与孔子之形象及存有论地位 311

第三节〈杂篇〉中对儒家与孔子的角色定位及存有学表现 320

第四节 结论 323

第十四章《庄子》书中概念字词所呈现的哲学属性分析 325

一、「真」的分析 325

二、「忘」的分析 327

三、「用」的分析 329

四、「化」字的分析 329

五、「待」的分析 330

六、从「魂/魄/鬼」看《庄子》〈内/外/杂〉篇的关系 331

七、从「逍/遥/虚/齐/机」分析庄子书的知识特质 332

八、「游(游)」的用法分析 335

九、「精/气/神」的分析 337

十、「阴/阳」的分析 342

第十五章《庄子》中的「老聃、老子」的存有论呈现脉络探析 345

第一节〈内篇〉与〈外篇〉的「老子/老聃」之存有学表现 345

第二节〈杂篇〉的「老子、老聃」及其知识分子的关怀与存有学呈现 356

第三节 结论 359

第十六章 创造转化的庄子哲学 361

第一节 存有者的非限定方法论:一种特殊的主体叙述 363

一、至高存有境界成就者的基础说明:特殊主体的构成基础 363

二、第一、二层次成就者特质的介说:至高成就的主体内在叙述 365

三、生活世界与身体观:在世界中的主体 369

第二节 纯粹意识与存有学:心性问题的转化表述 370

第三节 结论 379

第十七章《庄子》解构与超解构的存有学基础理论 381

第十八章《庄子》:最富原创性的哲学文本:前期的两位庄子书写者 391

第一节〈逍遥游〉与〈齐物论〉、〈大宗师〉、〈应帝王〉的第一代庄学文本:第一位庄子与其真正「写作文本四篇」 391

一、〈逍遥游〉的哲学内涵 393

二、〈齐物论〉的哲学理论构造 394

三、〈大宗师〉的哲学内涵 399

四、〈应帝王〉篇的哲学内涵 401

第二节 第二位《庄子》作者:庄周首位继承者之〈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的写作 402

附录一论《庄子》「有」的脉络探析 405

第一节《庄子·内篇》中「有」与相关概念的哲学内涵分析 406

一、〈内篇〉的分析 406

第二节〈外篇〉「有」与其相关词语的分析 413

一、〈外篇〉前四篇中「有」的用词分析 413

二、〈外篇〉之「天地,天道,天运」之「有」的用法分析 417

三、〈外篇〉中「〈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中「有」与相关概念的分析 422

第三节〈杂篇〉中「有」的用法与其相关词语之分析 430

一、「〈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篇的「有」字及相关词语分析。 430

二、〈杂篇〉中「〈让王〉、〈盗跖〉、〈说剑〉」与「有」一概念及相关词语使用以分析 436

三、〈杂篇〉中「〈渔父〉、〈列御寇〉、〈天下〉」篇「有」与相关词语使用的分析 438

附录二 由「无」论《庄子》的哲学脉络及其存有学架构 443

第一节〈内篇〉中「无」的分析 445

第二节〈外篇〉「无」的脉络分析及其存有学的架构 451

第三节〈杂篇〉「无」的概念脉络及其存有论之分析 467

欧崇敬著作一览表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