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证据概述 1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与作用 1
第二节 证据的本质属性 10
第二章 外国主要证据制度历史沿革 21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 21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 28
第三节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5
第三章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 41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诉讼制度简介 41
第二节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的特点 49
第四章 近现代中国证据制度的沿革 58
第一节 清末证据制度的改变 58
第二节 北洋政府与国民党政府的证据制度 61
第三节 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63
第五章 证据分类理论 71
第一节 证据分类概述 71
第二节 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73
第三节 本证与反证 76
第四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78
第五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82
第六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83
第六章 诉讼证明理论 89
第一节 诉讼证明概述 89
第二节 证明对象 93
第三节 举证责任 98
第四节 无罪推定 104
第七章 收集证据的方法与要求 108
第一节 概述 108
第二节 收集证据的方法 114
第三节 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118
第四节 证据的固定与保全 124
第八章 审查判断证据 128
第一节 概述 128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 131
第三节 形式罗辑与证据的审查判断 143
第九章 书证 150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与意义 150
第二节 书证的收集和保全 158
第三节 书证的审查判断 163
第十章 物证 169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和意义 169
第二节 物证的收集 174
第三节 物证的审查判断 177
第十一章 视听资料 179
第一节 视听资料的概念和作用 179
第二节 视听资料的运用 183
第十二章 证人证言 190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 190
第二节 证人资格与拒绝作证权 192
第三节 证人证言的取得程序 196
第四节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201
第十三章 刑事被害人陈述 207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 207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运用 210
第十四章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217
第一节 概述 217
第二节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程序 222
第三节 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 229
第十五章 民事、行政当事人陈述 233
第一节 民事、行政当事人陈述概述 233
第二节 民事、行政当事人陈述的运用 238
第十六章 鉴定结论 244
第一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与意义 244
第二节 鉴定结论的取得程序 249
第三节 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255
第十七章 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 259
第一节 概述 259
第二节 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的运用 262
第十八章 几种刑事案件证据的运用 272
第一节 强奸案件证据的运用 272
第二节 故意杀人案件证据的运用 276
第三节 贪污案件证据的运用 281
第四节 盗窃案件证据的运用 286
第十九章 几种民事案件证据的运用 290
第一节 离婚案件证据的运用 290
第二节 继承案件证据的运用 294
第三节 房屋纠纷案件证据的运用 30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纠纷案件证据的运用 306
第二十章 几种行政案件证据的运用 310
第一节 治安行政案件证据的运用 310
第二节 土地资源行政案件证据的运用 317
第三节 卫生行政案件证据的运用 322
第四节 税务行政案件证据的运用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