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3
1.2.1 研究内容 3
1.2.2 研究目标 5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5
1.3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6
1.3.1 研究方法 6
1.3.2 技术路线 8
1.3.3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8
第2章 科技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分类 11
2.1 基于回归法的科技评价指标筛选研究 12
2.1.1 引言 12
2.1.2 研究方法 13
2.1.3 数据 17
2.1.4 实证结果 18
2.1.5 结论与讨论 23
2.2 基于DEA与回归分析的科技评价指标选取 24
2.2.1 引言 24
2.2.2 研究方法 25
2.2.3 变量与数据 26
2.2.4 实证结果 27
2.2.5 结论与讨论 31
2.3 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选择 32
2.3.1 引言 32
2.3.2 分析框架 34
2.3.3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的分类 35
2.3.4 评价指标的选取 36
2.3.5 指标选取结果 38
2.3.6 结论和讨论 38
2.4 基于因子分析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分类 39
2.4.1 引言 39
2.4.2 方法 40
2.4.3 数据 41
2.4.4 指标分类结果 41
2.4.5 结论 44
2.5 机构评价中基于规模、质量、均衡的复合指标 44
2.5.1 引言 44
2.5.2 研究框架 45
2.5.3 实证结果 47
2.5.4 结论与讨论 50
2.6 衡量学术期刊均衡发展的新指标——和谐指数 51
2.6.1 引言 51
2.6.2 和谐指数原理 51
2.6.3 数据与计算结果 52
2.6.4 讨论与结论 54
2.7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选取若干问题的思考 55
2.7.1 分析框架 55
2.7.2 指标选取问题分析 55
2.7.3 关于指标选取的若干思考 58
2.7.4 结论 59
第3章 科技评价指标基础数据处理技术 61
3.1 数据标准化方法研究 62
3.1.1 引言 62
3.1.2 常见的标准化方法 62
3.1.3 标准化方法的选择 63
3.1.4 不同标准化方法算例 66
3.1.5 结论与讨论 67
3.2 科技评价指标相关消除方法——相关系数调整法 68
3.2.1 引言 68
3.2.2 研究方法——相关系数调整法 69
3.2.3 数据 72
3.2.4 实证结果 72
3.2.5 结论 75
3.3 科技评价指标相关关系修正——综合回归调整法 76
3.3.1 引言 76
3.3.2 综合回归调整法原理 76
3.3.3 变量和数据 77
3.3.4 实证结果 78
3.3.5 结论与讨论 82
3.4 标准分与原始分的比较分析 83
3.4.1 引言 83
3.4.2 标准分的计算方法 84
3.4.3 数据 85
3.4.4 原始分与标准分评价的比较 86
3.4.5 结论与讨论 89
第4章 权重赋值、效用函数、灵敏度与结果分析 91
4.1 主客观赋权方法的比较 93
4.1.1 引言 93
4.1.2 方法与数据 94
4.1.3 实证结果 97
4.1.4 结论与讨论 103
4.2 科技评价中不同客观评价方法权重的比较 104
4.2.1 引言 104
4.2.2 研究方法 105
4.2.3 数据 107
4.2.4 实证结果 107
4.2.5 结论与讨论 108
4.3 学术期刊非线性评价模拟权重的动态变化研究 109
4.3.1 引言 109
4.3.2 研究方法 110
4.3.3 数据 112
4.3.4 实证结果 113
4.3.5 结论与讨论 116
4.4 科技评价中专家权重赋值优化 117
4.4.1 引言 117
4.4.2 方法 119
4.4.3 数据 120
4.4.4 实证结果 121
4.4.5 结论与讨论 123
4.5 科技评价中效用函数合成方法的比较 124
4.5.1 引言 124
4.5.2 研究方法 125
4.5.3 数据 128
4.5.4 实证结果 128
4.5.5 结论与讨论 133
4.6 科技评价灵敏度分析 134
4.6.1 引言 134
4.6.2 研究方法 135
4.6.3 数据 137
4.6.4 灵敏度分析结果 137
4.6.5 结论与讨论 140
4.7 科技评价结果的实际差距研究 141
4.7.1 引言 141
4.7.2 研究方法 142
4.7.3 数据 144
4.7.4 实证结果 144
4.7.5 结论与讨论 146
4.8 评价者与外部专家的互动分析 147
4.8.1 引言 147
4.8.2 科技评价要素与外部专家的关系 148
4.8.3 科技评价中外部专家的贡献 149
4.8.4 评价者向外部专家提供的资料 150
4.8.5 评价者与外部专家互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151
4.9 阿罗不可能定理对科技评价结果的影响 153
4.9.1 引言 153
4.9.2 不可能定理对定值评价结果的影响 154
4.9.3 定序定值评价与不可能定理 157
4.9.4 结论与讨论 158
第5章 评价方法创新 161
5.1 基于结构方程的学术期刊评价 162
5.1.1 引言 162
5.1.2 研究方法 162
5.1.3 变量和数据 165
5.1.4 结构方程评价 166
5.1.5 结论与讨论 169
5.2 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学术期刊评价 170
5.2.1 引言 170
5.2.2 数据选取 170
5.2.3 指标筛选 171
5.2.4 评价结果 173
5.2.5 结论与讨论 174
5.3 一种新的客观评价方法——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 176
5.3.1 引言 176
5.3.2 几种主流线性客观赋权评价法 177
5.3.3 独立信息数据波动赋权法 179
5.3.4 评价实例 181
5.3.5 结论与讨论 183
5.4 一种新的客观评价方法——指标难度系数赋权法 184
5.4.1 引言 184
5.4.2 常见的客观赋权法原理分析 184
5.4.3 指标难度赋权法 187
5.4.4 期刊评价数据 188
5.4.5 评价结果 189
5.4.6 结论与讨论 192
5.5 TOPSIS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及在高次幂下的推广 193
5.5.1 引言 193
5.5.2 研究方法 194
5.5.3 数据 196
5.5.4 评价结果分析 196
5.5.5 结论 199
第6章 科技评价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201
6.1 非线性科技评价方法合适性测度研究 203
6.1.1 引言 203
6.1.2 回归分析法合适性评价 204
6.1.3 数据包络分析(DEA)合适性评价 205
6.1.4 两种方法的比较 207
6.1.5 结论 207
6.2 比较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两个新指标 208
6.2.1 引言 208
6.2.2 研究方法 209
6.2.3 数据 211
6.2.4 实证结果 212
6.2.5 结论与讨论 217
6.3 学术期刊非线性评价方法的检验与修正 218
6.3.1 引言 218
6.3.2 研究方法 219
6.3.3 变量与数据 222
6.3.4 实证结果 222
6.3.5 结论与讨论 227
6.4 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228
6.4.1 学术期刊评价概况 228
6.4.2 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问题 228
6.4.3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229
6.4.4 讨论 232
6.5 学术期刊评价目的与评价方法的选择 232
6.5.1 学术期刊的评价目的 232
6.5.2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体系 233
6.5.3 期刊评价目的与评价方法的关系 235
6.5.4 结论与讨论 237
6.6 评价结果标准化方法对组合评价的影响 238
6.6.1 引言 238
6.6.2 评价结果标准化原则与方法 238
6.6.3 实证结果 241
6.6.4 结论与讨论 244
6.7 组合评价方法1——共线性数据排序选择模型 245
6.7.1 引言 245
6.7.2 研究方法 247
6.7.3 变量与数据 248
6.7.4 实证结果 249
6.7.5 结论与讨论 251
6.8 组合评价方法2——极值法 252
6.8.1 引言 252
6.8.2 研究方法 253
6.8.3 数据 255
6.8.4 评价结果 255
6.8.5 结论与讨论 256
6.9 组合评价方法3——基于方法一致度的组合评价 257
6.9.1 引言 257
6.9.2 分析框架 257
6.9.3 实证结果 260
6.9.4 结论与讨论 263
第7章 专题研究 265
7.1 科技评价中同行评议与指标体系关系 266
7.1.1 引言 266
7.1.2 研究方法 267
7.1.3 变量与数据 268
7.1.4 实证结果 269
7.1.5 讨论与结论 272
7.2 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科学计量学研究 274
7.2.1 引言 274
7.2.2 方法与数据 275
7.2.3 实证结果 275
7.2.4 结论与讨论 281
7.3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期刊影响因子影响因素研究 282
7.3.1 引言 282
7.3.2 研究方法 283
7.3.3 数据 285
7.3.4 实证结果 286
7.3.5 结论与讨论 290
7.4 特征因子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关系研究 291
7.4.1 引言 291
7.4.2 研究方法——面板数据 292
7.4.3 数据 294
7.4.4 实证研究结果 294
7.4.5 结论与讨论 298
7.5 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的可比性研究 299
7.5.1 引言 299
7.5.2 研究方法 300
7.5.3 数据 302
7.5.4 实证结果 303
7.5.5 结论与讨论 305
7.6 基于成长曲线分析的学科发展差距研究 306
7.6.1 引言 306
7.6.2 同一学科不同时间跨度的差距研究 308
7.6.3 集成系统中不同学科时间差距研究 309
7.6.4 成长曲线与比较优势 310
7.6.5 学科发展的特殊成长曲线 311
7.6.6 结论与讨论 312
第8章 研究展望与思考 315
8.1 科技评价方法体系构建 315
8.2 科技评价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317
8.2.1 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不一致 317
8.2.2 组合评价方法的种类也是无限的 317
8.2.3 单纯应用客观评价法值得商榷 317
8.2.4 基于相关系数的评价方法是有问题的 317
8.2.5 一些基于运筹学的组合方法值得商榷 318
8.2.6 基于排序的评价不能用于组合评价 318
8.3 关于科技评价方法的几点思考 318
8.3.1 定性评价仍然是重要的科技评价方法 318
8.3.2 单一复杂指标评价应用前景广阔 319
8.3.3 组合评价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319
8.3.4 组合评价与多属性评价相结合将会取得进展 319
8.3.5 建议采用客观评价法进行组合评价 319
8.3.6 基于排序的多属性评价方法要慎重使用 320
8.3.7 注意评价的有效性和简洁性的辩证统一 320
8.3.8 评价方法众多导致评价结果不一致问题也许不严重 320
8.3.9 各种评价方法将长期共存下去 321
8.4 未来研究展望 321
8.4.1 非线性评价的共性与特性分析 321
8.4.2 评价参照点的稳健性问题 321
8.4.3 评价目标与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 321
8.4.4 科技评价决策支持系统 322
参考文献 323
本书内容已经发表的论文 333
后记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