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医养生之道与理论精髓 1
“道”、“医道”、“道以医显” 1
国医之道就是生活之道 3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4
未雨绸缪,不治已病治未病 5
治病求本,强调人体自愈力 7
对症下药: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9
第二章 培固国医智慧元气的是《黄帝内经》 11
《黄帝内经》是“医家之宗” 11
居处依天道,饮食遵地道 13
四季养生的“生、长、收、藏”法则 1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8
调理气机,防治百病就要节情志 20
《黄帝内经》中的“五劳”和“七伤” 21
生活习惯不好,人迟早要得病 24
养生之道就在身边 25
第三章 名医华佗的延年长寿秘诀 35
从“麻沸散”说起 35
华佗的健身秘术——五禽戏 36
运动养生在量、在质、在巧 39
华佗巧医郡守——情志生克法 40
储备能量,节能养生 41
“劳伤”的调养应对之道 43
阴性病与阳性病的防治 46
第四章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49
张仲景其人,《伤寒杂病论》其书 49
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50
无病先防,掌控疾病来临前的征兆 52
人是天地的产物,养生要顺应自然 58
五脏各有所喜,饮食要与五味相匹配 59
张仲景的四季饮食养生法 60
津液养生的简单法则:多咽口水 61
张仲景巧治便秘 62
第五章 皇甫谧的经络保健养生功 65
浪子回头,医学起波澜 65
经络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66
经络养生常用办法 67
经穴疗法注意事项 69
不同经络有不同的功能和当令时间 70
养生保健需了解的十四大名穴 83
常见病的经络穴位疗法 89
把经络保养好,人体才能更健康 91
第六章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心法 95
走进医学典故,走近孙思邈 95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 97
“十二少”与“十二多” 99
有效控制情绪的四件法宝 100
安神之本,必资于食 102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 103
睡眠养生长寿的要点 105
身体的很多疾病可以在梦里反映出来 107
失眠的原因与应对法 109
爱气养气,益寿延年 110
第七章 钱乙:儿科施治理论的奠基者 113
脏腑娇嫩、发育迅速是儿童体质的最大特点 113
孩子的健康有赖于家长的日常观察 114
五脏对五指,按摩孩子的双手就可以治病 119
让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可以巩固先天之本 119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121
了解喂药的禁忌,以防伤及孩子娇嫩的脏腑 123
摩腹和捏脊可有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125
让孩子远离寒湿的五项原则 127
抵抗疾病入侵儿童的饮食疗法 128
针对孩子咳嗽的类型辨证施治 130
第八章 滋阴派的创始人——朱丹溪的阴阳论 135
生病衰老多是因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135
滋阴就是滋养身体里的阴液 136
桃红四物汤:滋阴补血的良方 138
祛除体内毒素的“倒仓法” 139
朱丹溪对上火的防治之策 141
静心节欲,慎防四虚 143
饮食清淡就是多吃“自然冲和之味” 146
体内能量不足,身体就会发出警报 147
朱丹溪的“心理疗法” 149
第九章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51
历尽千辛万苦终成《本草纲目》 151
食物就是药——《本草纲目》中的食疗妙方 153
正月葱、二月韭的养生之道 155
五谷杂粮是人体生命力的来源 156
粥养,壮脾胃补气血 157
毛发,气血盈亏的信号 159
水也是药——李时珍的水疗法 161
食色天香——《本草纲目》中的抗衰养颜妙方 164
第十章 明清太医的保护神——刘纯的养生之术 169
刘太医养生十条 169
病是自家生 172
有病三分治,七分养 175
提升胃气的开胃汤和肉汤 177
瓜果桃李皆有药性,不可乱食 179
赤脚接地,有益健康 181
多食粗少食细,才能远离“富贵病” 182
过饱伤人,饿治百病 184
第十一章 叶天士大师的晚年养生智慧 187
叶天士的治病奇术与养生之道 187
长寿延年要从保肾养骨开始 188
冬病夏治,寒冷季节将不再难熬 190
季节更替之际要注意养腿暖背 191
老年人的饮食养生原则 192
要顺应,不要对抗 193
动起来,慢下来 195
老年人要警惕早醒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