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红主编;吴风林副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2930297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介绍环境监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大气和废气监测,水和废水监测,土壤污染和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及其他污染监测,并简单介绍了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1 绪论 1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2

1.1.1 环境监测的目的 2

1.1.2 环境监测的分类 2

1.2 环境监测对象的特点与选择 5

1.2. 1环境监测对象的特点 5

1.2. 2监测对象的选择 6

1.3 环境监测技术 8

1.3.1 化学分析法 8

1.3.2 仪器分析法 8

1.3.3 生物技术 10

1.4 环境监测网络与环境自动监测 11

1.4.1 环境监测网络 11

1.4.2 环境自动监测 13

1.5 环境标准 14

1.5.1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14

1.5.2 环境质量标准 18

1.5.3 污染物排放标准 21

1.5.4 环境标准体系 27

1.6 环境监测课程的学习导航 28

1.6.1 明确环境监测的内容 28

1.6.2 坚持环境标准 28

1.6.3 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9

1.6.4 重视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29

习题 30

2 水和废水监测 31

2.1 概述 31

2.1.1 水和水体污染 31

2.1.2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33

2.1.3 监测项目 34

2.1.4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37

2.1.5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39

2.2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47

2.2.1 地表水样的采集 47

2.2.2 废水样品的采集 50

2.2.3 地下水样的采集 51

2.2.4 底质(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51

2.2.5 流量的测定 52

2.2.6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53

2.2.7 水样的预处理 59

2.3 物理性质的检验 63

2.3.1 水温 63

2.3.2 颜色 64

2.3.3 臭 64

2.3.4 残渣 65

2.3.5 电导率 66

2.3.6 浊度 67

2.3.7 透明度 67

2.4 无机物的测定 68

2.4.1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68

2.4.2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81

2.5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94

2.5.1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94

2.5.2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96

2.5.3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98

2.5.4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101

2.5.5 总需氧量(TOD)的测定 102

2.5.6 挥发酚的测定 102

2.5.7 矿物油的测定 104

2.5.8 其他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105

2.6 水质污染生物监测 105

2.6.1 生物群落法 106

2.6.2 细菌学检验法 109

2.7 底质监测 111

2.7.1 底质监测的意义及采样方法 111

2.7.2 底质样品的制备和分解 111

2.7.3 污染物质的测定 112

2.8 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 112

2.8.1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 112

2.8.2 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简介 121

习题 123

3 大气和废气监测 125

3.1 概述 125

3.1.1 大气及其组成 125

3.1.2 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126

3.1.3 大气污染源 127

3.1.4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128

3.1.5 大气污染监测和监测项目 129

3.2 大气采样点的布设和采样频率 130

3.2.1 大气监测采样点的布设 130

3.2.2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33

3.3 大气样品的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 133

3.3.1 直接采样法 133

3.3.2 富集(浓缩)采样法 134

3.3.3 采样仪器 138

3.3.4 采样记录 142

3.4 大气采样效率和气体换算 142

3.4.1 采样效率及评价 142

3.4.2 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与气体体积换算 143

3.5 颗粒物的测定 144

3.5.1 自然沉降量的测定 144

3.5.2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146

3.5.3 可吸入颗粒物 147

3.6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148

3.6.1 二氧化硫的测定 148

3.6.2 氮氧化物的测定 154

3.6.3 一氧化碳的测定 159

3.6.4 臭氧的测定 162

3.6.5 总烃的测定 165

3.6.6 氟化物的测定 167

3.7 污染源监测 170

3.7.1 概述 170

3.7.2 固定污染源监测 170

3.7.3 流动污染源监测 187

3.8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192

3.8.1 概述 192

3.8.2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193

3.8.3 空气污染指数(API) 199

习题 201

4 固体废物监测 203

4.1 概述 203

4.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04

4.2.1 样品的采集 205

4.2.2 样品的制备 208

4.2.3 样品水分的测定 209

4.2.4 样品的运送和保存 210

4.3 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 210

4.3.1 腐蚀性(Corrosivity,C) 210

4.3.2 急性毒性(Toxicity,T) 211

4.3.3 浸出毒性 214

4.3.4 易燃性(Ignitability,I) 217

4.3.5 反应性(Reactivity,R) 217

4.3.6 感染性(Infectivity,In) 220

4.4 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220

4.4.1 垃圾的粒度分级 220

4.4.2 淀粉的测定 220

4.4.3 生物降解度的测定 221

4.4.4 热值的测定 222

4.4.5 渗沥水分析 222

4.4.6 渗沥试验 223

习题 224

5 土壤污染监测 225

5.1 概述 225

5.1.1 土壤的组成 225

5.1.2 土壤的特性 228

5.1.3 土壤污染源 228

5.1.4 土壤污染的特点 229

5.2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230

5.2.1 监测项目 230

5.2.2 土壤样品采集 230

5.2.3 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232

5.2.4 土壤样品测定 233

习题 237

6 生物污染监测 238

6.1 概述 238

6.2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239

6.2.1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39

6.2.2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240

6.3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242

6.3.1 生物样品采集 242

6.3.2 生物样品的制备 244

6.3.3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245

6.4 生物污染监测方法 247

6.4.1 光谱分析法 247

6.4.2 色谱分析法 247

6.4.3 测定实例 248

习题 249

7 噪声监测 250

7.1 概述 250

7.1.1 噪声的概念 250

7.1.2 噪声的分类 251

7.1.3 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 251

7.1.4 噪声的危害 251

7.1.5 噪声监测参数及其分析 253

7.2 噪声监测 260

7.2.1 噪声测量仪器 260

7.2.2 噪声监测 262

习题 264

8 放射性污染监测 265

8.1 概述 265

8.1.1 放射性 265

8.1.2 放射性的来源 265

8.1.3 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 266

8.2 放射性监测方法 266

8.2.1 监测对象及内容 266

8.2.2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267

8.2.3 放射性检测仪器 267

8.2.4 放射性监测方法 269

8.3 电磁辐射污染监测 273

8.3.1 电磁辐射 273

8.3.2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274

8.3.3 电磁辐射监测 275

习题 276

9 室内污染物监测 277

9.1 概述 277

9.1.1 室内污染的来源 278

9.1.2 室内污染的特征 281

9.1.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282

9.2 室内空气监测采样条件 283

9.2.1 采样点布置 283

9.2.2 采样时间和频次 283

9.2.3 采样条件 283

9.2.4 采样方法 283

9.2.5 监测项目 284

9.2.6 采样体积换算 284

9.2.7 采样记录 284

9.3 室内环境有害物质监测分析方法 285

9.3.1 选择监测分析方法的原则 285

9.3.2 甲醛 288

9.3.3 苯、甲苯和二甲苯 293

9.3.4 氨 295

9.3.5 苯并[a]芘 297

9.3.6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301

9.3.7 新风量 303

9.3.8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 305

习题 306

10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307

10.1 概述 307

10.2 监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308

10.2.1 实验用水 308

10.2.2 化学试剂 310

10.2.3 分析仪器 310

10.2.4 实验室管理制度 311

10.3 监测数据统计处理 311

10.3.1 基本概念 311

10.3.2 可疑数据的取舍——Q检验法 312

10.3.3 监测结果统计检验——t检验法 314

10.3.4 监测数据的回归处理与相关分析 315

10.4 实验室质量控制 317

10.4.1 全程序空白试验值控制 317

10.4.2 平行双样 318

10.4.3 加标回收 318

10.4.4 标准参考物的使用 319

10.4.5 方法对照 319

10.4.6 质量控制图的应用 320

10.4.7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324

10.5 环境标准物质 325

10.5.1 环境标准物质 325

10.5.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样品 326

习题 327

实验 328

实验一 废水悬浮固体和浊度的测定 328

一、悬浮固体的测定 328

二、浊度 329

实验二 颜色的测定 330

一、铂钴比色法 330

二、稀释倍数法 332

实验三 水中氨氮的测定 332

一、水样的预处理 332

二、纳氏试剂比色法 334

三、电极法 336

实验四 水中铬测定 338

一、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338

二、总铬测定(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340

实验五 废水中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342

实验六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345

一、碘量法 345

二、叠氮化钠修正法 347

三、膜电极法 348

实验七 水中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350

实验八 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352

一、重铬酸钾法(CODCr) 352

二、库仑法 355

实验九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358

实验十 废水中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363

实验十一 水中油的测定 367

一、重量法 367

二、非色散红外分光光度法 368

实验十二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369

实验十三 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测定(大流量采样法) 373

实验十四 污染源排放烟尘的测定(重量法) 374

实验十五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377

实验十六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383

实验十七 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386

实验十八 室内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氡的测定(双滤膜法) 389

实验十九 土壤中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90

一、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锌 390

二、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 393

实验二十 头发中汞的测定(冷原子分光光度法) 396

实验二十一 植物中六六六和滴滴涕(DDT)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397

实验二十二 工业废渣渗漏模型试验 400

参考文献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