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3
一 研究背景 4
二 问题的提出 9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其分析 11
一 国外研究状况 12
二 国内研究状况 15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9
一 研究目的 19
二 研究意义 23
第四节 研究视角与结构安排 26
一 研究视角 26
二 结构安排 30
第五节 小结 32
第二章 国家—社会关系分析框架的建构 34
第一节 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 35
一 国家与社会概念 35
二 国家与社会关系 39
第二节 国家—社会关系分析框架 45
一 国家自主性与外交决策 46
二 国家能力与外交政策实施 48
三 国家与社会中的主导话语 49
第三节 小结 51
第三章 治世外交 53
第一节 政党—国家权威、自主性与中国外交 55
一 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外交 56
二 民主集中的外交决策机制 68
三 高度的政党—国家自主性与中国外交决策 72
第二节 社会行动、国家能力与中国外交 78
一 中国对外政策的社会化 79
二 人民团体的外交参与 88
三 社会动员与中国外交 93
第三节 治世的话语与中国外交 98
一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100
二 民族主义 109
三 传统观念与历史文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114
第四节 小结 123
一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外交决策与实施中的领导地位 124
二 中国人民外交与国家外交的双重政策 125
三 中国外交决策的高度国家自主性与政策实施的高度社会动员性 126
四 革命的意识形态与政治话语主导着中国对外政策 127
第四章 乱世外交 130
第一节 政党—国家权威和自主性的式微与中国外交 132
一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外交 132
二 外交决策机制的个人色彩 144
三 国家自主性的式微与中国外交决策 149
第二节 极端的社会行动、国家能力与中国外交 152
一 中国对外政策的社会化 152
二 人民团体外交参与的停滞和恢复 159
三 极端的社会与中国外交政策实施 162
四 有限的国家能力与曲折的中国外交 165
第三节 激进的革命话语与中国外交 173
一 马克思主义的激进话语 173
二 革命民族主义的转变 182
三 传统话语与中国外交 189
第四节 小结 195
一 从挑战国际体系到默认国际体系的转变 196
二 从非国家行为体为侧重点到政府间外交为主的转变 197
三 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的弱化和中国外交的危机 199
四 中国革命外交与务实外交的双重性 200
第五章 开放外交 203
第一节 政党—国家权威和自主性的重塑与中国外交 205
一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外交 206
二 民主集中外交决策的完善 214
三 政党—国家自主性与中国外交决策 216
第二节 社会行动、国家能力与中国外交 220
一 中国对外政策的社会化 220
二 民间外交的蓬勃发展 224
三 国家能力与中国外交政策实施 229
第三节 务实的话语与中国外交 232
一 革命意识形态的淡化 233
二 国家民族主义与大众民族主义的分化 241
三 历史文化与中国外交 250
第四节 小结 261
一 国家关系成为中国外交的主要对象 262
二 中国外交决策的制度化与政策实施的非动员性 263
三 务实的外交观念成为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263
四 大众民族主义浮现在外交舞台 264
第六章 和谐外交 266
第一节 政党—国家自主性受到的挑战与中国外交 268
一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外交 269
二 外交决策制度化的发展 276
三 政党—国家自主性与外交决策 278
第二节 社会行动、国家能力与中国外交 283
一 中国对外政策的社会化 283
二 民间外交的扩展 288
三 国家能力与中国外交政策实施 294
第三节 负责任话语与中国外交 300
一 新国际主义 300
二 民族主义 305
三 传统文化历史观念 310
第四节 小结 321
一 多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涵 322
二 民间外交仍是中国外交的有益补充 323
三 大国与区域伙伴关系的拓展 323
四 社会力量日益参与到外交决策与实施中 324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327
第一节 基本结论 329
一 有效的国家自主性是中国外交决策的关键 329
二 必要的国家能力是中国外交实施的基础 331
三 极“左”的观念制约着中国和平外交行为 333
四 历史文化记忆与现实世界的互动贯穿着中国外交的变迁 334
五 国际体系中的战略互动是中国外交的大背景 337
第二节 中国外交的展望 339
一 国家外交决策的自主性面临着社会力量的挑战 339
二 国家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中国外交的成败 341
三 大众民族主义的引导与国家认同的塑造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环节 342
四 国家间战略的良性互动是中国和平发展政策的前提 344
五 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外交将奠定中国外交的国内外社会基础 344
第三节 中国外交研究的议程 346
一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的历史实践是中国外交研究的立足点 346
二 有效的理论意识是中国外交研究的必要方法 347
三 具体案例研究的政策内涵是中国外交研究的重中之重 349
四 国家、社会、体系视角的整合是中国外交研究的趋势 350
五 话语分析是中国外交研究的新突破点 351
第四节 小结 353
主要参考文献 356